
摘要: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我們認為脊柱生物力學的改變,解剖位置的失常,以及神經根在椎管內的水腫粘連,使髓核突出后產生機械性壓迫、化學性刺激和免疫性反應而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因此,恢復和重建脊柱生物力學的平衡,糾正解剖位置的失常,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才是治療的關鍵。倒懸推拿療法——是在人體的逆向體位下,利用專業倒懸牽引設備牽引并施以推拿的手法,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浮針療法是利用浮針針具在疼痛點周圍的淺筋膜沿特定的方向進行掃散,浮針療法能使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患者達到了緩解劇烈疼痛,使痙攣的肌肉得以松弛的效果,為下一步做倒懸牽引和手法治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采用浮針、倒懸牽引手法等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20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浮針、倒懸推拿療法 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 報告【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82-02
1 臨床資料
所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以癥狀、體征及CT片為診斷依據,選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200例,隨機分成二個治療組。即:A組1100例以浮針、倒懸牽引+推拿療法為主要治療手段;B組1100例以倒懸牽引+手法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2 治療方法
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首先采用浮針療法然后施以倒懸牽引推拿療法1次/qod20d為1療程,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先進行浮針治療或采用脫水+激素抗炎,再行倒懸牽引、推拿療法。
2.1 浮針療法。對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達到緩解腰腿劇烈疼痛等癥狀,常規療法是先采用脫水+激素抗炎為主要治療手段,以利倒懸牽引和其他治療手段的實施。但對少數同時患有糖尿病患者則不宜采用激素抗炎治療;針這類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我們首先采用了浮針療法,完全緩解或明顯緩解疼痛癥狀,為后續倒懸牽引和推拿治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1.1 浮針治療方法。體位取俯臥位;下肢疼痛麻木者可取側臥位或俯臥位,使放射區域朝上;便于治療行針方法腰部疼痛點從外側向脊柱方向平刺,若2個椎間盤突出,可并排針刺;治療臀部疼痛,從痛點外側、上方或下方針刺(即利用浮針針具在疼痛點的淺筋膜進行掃散)。
2.1.2 療效。浮針治療對部分患者有奇效,達到針到痛除的效果;起到緩解肌肉痙攣腰腿活動受限明顯改善的效果。但浮針治療必須做4次以上,做完浮針治療再進行倒懸牽引+推拿治療以鞏固療效。
2.2 倒懸推拿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過浮針療法治療后;再行倒懸牽引+推拿療法,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
治療方法。在倒懸牽引狀態下:循經點穴法:患者倒懸30度俯臥位,醫者在患者一側,由腰至腿,從腎俞至委中,施以點按的手法,以酸脹為度,每穴半分鐘至一分鐘。分推擠壓法:彈拔滾揉法:在腰部痛點及條索物處行彈拔法,再用輕柔和緩的滾法和按揉法放松腰臀部軟組織。單搖法:患者雙手抱頭并外展,醫者在患者后面,雙手扶住腰部,左右小幅度搖擺,再慢慢還原。雙搖法:患者雙手伸直外展,醫者在患者一側,一手握住患者腕部,一手推腰,助手手法與醫者同,與醫者配合左右搖擺,幅度由小到大,由大轉小,慢慢還原;旋轉扳腰法:助手在患者一側,以肩抵住患者髖關節部,雙手抱住腰臀部以固定骨盆,醫者在患者另一側,用雙手抱住患者肩背部,先后分兩側進行左右旋扳法,聽到有腰椎部響聲即停。
3 療效評定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評定標準。腰腿痛癥狀與陽性體征消失,功能恢復正常為治愈;腰腿痛癥狀及陽性體征明顯減輕,功能基本正常為顯效;腰腿痛癥狀及陽性體征與治療前相同或稍有好轉為無效。
3.2 治療結果。見表1。
經統計學處理,A組浮針療法+倒懸推拿療法組治愈率比B組有明顯的提高,在療程上A組比B組療程短;將近減少一半治療時間,兩者相比:患者治療費用減少,而且患者腰腿劇烈疼痛的癥狀能在較短時間內解除,浮針療法+倒懸推拿療法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治療方法。
4 臨床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應以遵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以倒懸牽引和推拿治療為主;浮針治療為輔。倒懸牽引和推拿療法的治療原理是:①增加了椎間盤外壓力,降低椎間盤內壓力,促使突出物回納,為纖維環的修復,創造有利了條件;②改變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連,解除或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③加強局部氣血循環,促使受損傷的神經根恢復正常功能。
4.1 浮針療法是利用浮針針具沿特定方向在距疼痛點50-60毫米的淺筋膜進行掃散,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患者達到了緩解劇烈疼痛,使痙攣的肌肉得以松弛的效果;根據臨床觀察浮針療法近期效果好,但遠期療效不理想,需與倒懸推拿療法配合治療才能達到理想治療效果。
4.2 倒懸牽引是一種自重力的牽引:在自重牽引下進行手法治療,能盡可能伸展腰部肌肉,可使之出現反射性肌肉松弛,緩解疼痛。因此可松解神經根周圍組織粘連,改變神經的感覺及運動功能。倒懸牽引+旋扳使突出物在特定的空間發生不同程度的變位、變形,增加了神經根,硬膜囊的相對空間,達到神經根減壓緩解疼痛的治療目的。
在倒懸牽引過程中可充分采用擺動、旋轉等手法進行綜合治療,加大牽引力度,臨床上治療效果較好。同時倒懸時應注意循序漸進,懸吊的時間先短后長,動作先簡單后復雜,以避免發生醫源性損傷。
4.3 倒懸牽引+推拿療法。對松解神經根粘連,調整腰椎關節穩定性:對脊柱的穩定性起重要作用,腰椎間盤突出可繼發小關節傾斜和不穩,倒懸牽引使腰椎從負重的狀態下徹底放松,同時運用旋轉扳法糾正小關節的傾斜和不穩,松解神經根在椎管內的水腫粘連,恢復和重建脊柱生物力學平衡,糾正解剖位置的失常。
5 倒懸推拿療法禁忌癥
倒懸推拿療法是一種逆向體位下的牽引加以推拿手法的新型治療方法,應注意選擇性使用。以下疾病不宜采用倒懸推拿療法:
5.1 診斷不明確的急性脊柱損傷或伴有脊髓損傷癥狀的患者,使用手法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傷的程度。
5.2 結核菌、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運動器官疾病,如頸椎結核,腰椎結核等。關節與骨腫瘤患者。有血液系統疾病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腦出血、血友病等。
5.3 嚴重心、腦、肺等器官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颊咭约皣乐叵颊叩?;以及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婦女在妊娠期、月經期。
參考文獻
[1]羅才貴.推拿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0
[2]張亞平.中醫特色療法.浮針療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
[3]嚴金林.《倒懸推拿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黃石康復醫學會年會交流論文,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