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采用懸吊運動療法(SET)能否有效提高偏癱患者的髂腰肌肌力。方法:選擇20例偏癱患者分為治療組(n=10)和對照組(n=10),均接受基礎藥物治療和和康復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康復治療,治療組除接受常規康復治療外,同時應用懸吊運動療法。均治療一周。治療前后分別用表面肌電分析系統進行肌力的肌電分析。結果:治療一周后,兩組患者的髂腰肌肌力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治療組的肌力改善更多(P<0.05)。結論:懸吊運動療法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偏癱患者的髂腰肌肌力。
關鍵詞:懸吊運動療法 偏癱患者 髂腰肌【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02-02
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的影響,腦卒中患者越來越多。該疾病不但嚴重影響患者個人生活質量(比如步行、家務勞動、社交、娛樂等),而且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2]。而在這些人群當中,大部分患者最原始、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夠盡快的步行,要滿足患者這一愿望,就必須盡早建立正確的步行模式,增強各關鍵肌肌力。懸吊運動療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已廣泛應用于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治療,并成為康復治療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訓練方式,本文旨在觀察懸吊運動療法對髂腰肌肌力的影響,看其能否快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髂腰肌肌力。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間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腦卒中患者,依據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納入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腦梗死5例,腦出血5例,年齡30~60歲,平均42.8±4.3歲,病程三個月以內;對照組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腦梗死4例,腦出血6例,年齡30~60歲,平均44.2±2.6歲,病程三個月以內。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①腦卒中患者,均符合第4屆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3],并經CT或MRI證實的患者;②初次發病,病程在三個月以內;③患者年齡在20~60歲之間;④高級腦功能正常,能夠配合完成評測。
1.3 排除標準。凡符合下列條件的病例,均不入選本研究:①神志不清或無法配合治療者;②伴心肌梗死、心絞痛發作等嚴重疾病不能耐受康復訓練的;③有關節炎、骨關節結核、下肢靜脈血栓等疾病。
1.4 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于基礎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治療組除給予一般物理治療以外,另給予懸吊運動訓練,每天兩次,每次三十分鐘;而對照組僅給予一般物理治療。訓練周期為一周。
1.4.1 懸吊運動療法。采用翔宇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牽引網架(型號:XX-40)進行懸吊運動療法治療。①初始訓練:患者側臥位,健側在下,患側在上,雙下肢膝關節屈曲900左右,髖關節屈曲00,一條彈性吊帶系于膝關節稍靠上部位,另外一條彈性吊帶系于踝關節稍靠上部位兩條吊帶均垂直于肢體懸掛于網架上,吊帶下方距床面距離約60cm。使患側肢體處于懸吊狀態,并使整個患肢處于同一個水平面上。在膝關節屈曲900狀態下讓患者屈曲髖關節,每活動20次休息30s,總訓練時間三十分鐘。在訓練過程中監測患者心率,訓練強度保持在最大心率60%-70%。②訓練強度增加:a.增加每組訓練次數;b.增加患者髖關節前屈阻力。
1.4.2 常用物理療法。理療,針灸,以Bobath、Brunnstrom、Rood技術為主的運動療法等[4]。
1.5 評測指標。治療前后用表面肌電分析系統(Flexcomp Infiniti system,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 Ltd.)評估髂腰肌肌力
1.6 統計學分析。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6.0軟件,組間比較進行成組資料t檢驗,組內比較進行配對t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髂腰肌肌力肌電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均優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髂腰肌肌力肌電評分比較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治療組1017.88±2.2933.2±14.158.86<0.05對照組1017.57±2.1421.72±2.194.25<0.05t0.317.72P>0.05<0.053 討論
偏癱患者早期,各關鍵肌肌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嚴重者將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而步行能力作為一種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往往是偏癱患者最迫切需要恢復的。因此,為滿足患者的需要,盡快恢復患者步行能力也顯得非常重要。但是,要想早日恢復步行能力,就必須要盡快提高下肢各關鍵肌肌力。
髖關節作為連接軀干和下肢的樞紐,在步行功能活動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髂腰肌(包括髂肌和腰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髖關節屈曲,在步行周期邁步相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髂腰肌肌力低下,患者將不能進行充分的屈曲髖關節,那么在步行過程中,患者就會出現異常的步行模式,如步行速度慢、步幅減小、支撐相延長、步行路徑偏斜、軀干擺動、失去步行的對稱性和連續性等。所以,要糾正患者異常步行模式,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步行能力,就必須盡快提高髂腰肌肌力。懸吊訓練法在醫學界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為目的,應用主動治療和訓練的一個總的概念集合。該療法以主動訓練和康復治療作為關鍵要素,包括診斷及治療兩大系統[5]。本研究選擇懸吊運動療法作為肌力訓練的方法,旨在去除患肢重力的情況下,幫助患者進行主動性的屈髖運動。而在早期通過主動性的屈髖運動,不僅能快速提高患者髂腰肌肌力,同時,也可使興奮向下傳導,促進其他肌群產生興奮性運動,而且,通過治療刺激可以增加患者對患側肢體的注意,加強感覺信息傳入,促進下肢控制能力的恢復,從而加快建立患者的正常運動模式,盡快恢復患者的步行能力。
總之,通過本研究發現,懸吊運動療法對于提高早期偏癱患者髂腰肌肌力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且方法簡單易行,適合在治療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莉敏,胡永善,吳毅,等.三級康復治療改善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5):318-321
[2]黃麗君,侯來永,黃漫為,等.高壓氧結合現代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9):824-82
[3]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4]張繼榮,吳霜,黃寧.等.規范三級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研[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1):751-753
[5]于紅妍,王虎,馮春輝,等.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之間關系的理論思考——核心穩定性訓練[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