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菌藥品在防治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合理使用會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的生命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藥對大眾非常重要。
關鍵詞:合理使用 抗菌藥【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06-02
抗菌藥物是指由生物在其生命活動中所產生的,能在低微濃度下有選擇的抑制或影響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機物質(抗菌藥)及人工合成、半合成的有類似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的總稱。
抗菌藥物使用非常普遍,合理使用抗菌藥非常重要。對普通人來說,抗菌藥是處方藥,全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能自己盲目使用。有些人得了疾病不愿意上醫院,而自己直接到藥店買藥治療,尤其在抗菌藥方面,這樣雖然方便,但藥物可能不對癥,極有可能延誤治療。抗菌藥種類繁多,部分藥同時使用會產生不良作用,不尊醫囑是極可能犯這些錯誤的。抗菌藥物是針對細菌的,用藥前需確定自己的疾病是否由細菌感染引起,在無細菌感染的情況下使用抗菌藥是沒必要的。很多人感冒后到藥店購買抗菌藥治療,雖然抗菌藥可抵抗細菌及某些微生物,但對病毒是無效的;感冒多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盲目使用抗菌藥對疾病無益,反而增加不良反應,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另外,如果確實需要使用抗菌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足夠的療程及劑量。部分人隨心所欲的服藥,自行增加劑量,病情一好轉就隨意停藥或減量,這樣是不合適的。抗菌藥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血藥濃度并維持一段時間,如達不到有效濃度、維持最低有效濃度的時間不夠,不僅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增加細菌耐藥性。抗菌藥使用須遵循能口服的就不打針,能打針的就不要輸液。有些人不管不顧,病了就要求輸液,這也是不合適的。
抗菌藥往往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對不同人群使用抗菌藥是需要選擇的。對老年人來說,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而藥物主要由肝腎進行解毒、排泄,使用抗菌藥極易發生毒不良反應及過敏反應;所以肝腎功能受損的老年人,在使用抗菌藥時應慎重,宜選擇一些不良反應小的藥,且不宜長期或大量使用。部分抗菌藥物不當使用不良反應非常明顯,應注意:四環素類抗菌藥和磺胺類藥物長期服用會損壞肝細胞,并對骨髓、心臟、腎臟及皮膚產生損害。鏈霉素、慶大霉素等使用時間稍長,會引起眩暈、耳鳴、耳聾、平衡失調等癥狀,同時對腎臟也有損害。鏈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紅霉素、呋喃妥英等能在肝臟內淤積,產生中毒反應。老年人代謝功能明顯減退,是不宜長期使用這些藥物的。嬰幼兒肝腎、中樞神經系統及體內的酶代謝系統均未發育成熟,用藥不當易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可能影響小孩發育,故嬰幼兒應使用安全性較高的藥物,對安全性尚不確定、嬰幼兒禁用、慎用的藥物應盡量避免使用。
抗菌藥物對保障、維護身體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藥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的生命安全;故我們應重視抗菌藥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