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疥瘡是基層醫療單位常見病、多發病,通過對誤診原因的分析,減少誤診率,提高診療水平。
關鍵詞:基層醫療單位 疥瘡 誤診 原因 對策【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08-01
疥瘡是由疥螨寄生皮膚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疥螨分人疥螨與動物疥螨,人的疥瘡主要由人疥螨引起。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且傳染性較強,集體宿舍或家庭中易發生流行,同睡床鋪、共用衣被甚至握手等行為均可傳染[1]。
1 資料及誤診原因分析
1.1 作者在臨床3個月時間共接診疥瘡誤診患者38例,誤診的病名有過敏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等。其中一家庭6人全部疥螨感染而被基層皮膚科醫生及其它臨床醫生誤診為過敏性皮炎、瘙癢癥等。
1.2 誤診原因及分析。
1.2.1 基層醫生專業知識不足。未系統規范學習專業知識,未掌握疥瘡的臨床表現及診療要點。
1.2.2 基層醫生診療水平不高。未能詳細詢問病史,了解病情及全面檢查皮損分布部位及形態。
1.2.3 部分基層醫生工作責任心不強。非本專業醫生在不認識本病時認為皮膚病是小問題。而馬虎給予對癥處理,導致病情延誤及疾病的傳染。
1.2.4 患者在經常洗澡、不規范治療后皮損失去典型性,還可同時表現有蕁麻疹、皮炎、結痂等,增加診斷難度。
1.2.5 一些患者特別是女性患者在就診時因害羞不能充分暴露皮損,詳細介紹病情而增加診斷難度。
2 對策
①掌握疥瘡的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疥螨好侵犯皮膚柔嫩處,皮損多對稱性,表現為針尖大小丘疹、小米大樣丘皰疹、灰白色或淺黑色淺紋樣隧道。好發于腹部、手腕、指縫、肘窩等部位,陰囊、陰莖、龜頭、腋下易發生3-5mm暗紅色疥瘡結節。夜間癢劇。②診療時詳細詢問病史病情,包括居住環境、共用床鋪及一起居住接觸人員的相關情況。③提高工作責任心。基層醫生對不認識疾病應推薦病人專科專治。④加強衛生知識宣傳,舉辦常見病、多發病知識講座,提高基層醫生診治水平,增加群眾衛生知識及防范能力。
3 體會
基層醫務人員在臨床中熟練掌握疥瘡的病因、臨床表現、診療要點,提高診斷準確性,從而保證治愈率,確保患者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