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針對在我院就診治療的Ⅱ度重度以上痔瘡患者的病灶程度,以及相關檢查結果,采取吻合器痔環切術進行治療,對臨床效果展開研究。方法:醫護人員對這80例痔瘡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了臨床觀察,按照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痔瘡程度的不同,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兩個手術治療小組,分別為:PPH組:共計患者40例,在治療中,采用吻合器痔環切術(PPH)進行診治。另將其余的40例患者組成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術(MMH)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結果: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PPH組患者術中的手術完成時間、術后的恢復時間、疼痛程度以及相關手術后遺癥、復發率等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采用吻合器痔環切術(PPH)進行治療,既能夠提高術中的效率以及術后的恢復效果,同時也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痔瘡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推廣。
關鍵詞:痔瘡 吻合器痔環切術(PPH) 外剝內扎術(MMH) 肛門狹窄 脫出【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19-0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痔瘡醫學臨床實驗過程所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我院2010年06月份至2012年06月份期間,在我院就診治療的患有Ⅱ度重度以上痔瘡患者共計80例,以其原始臨床病歷以及手術記錄資料作為基礎分析數據。利用回顧分析法對這80例痔瘡患者的臨床病灶分析、檢查過程以及手術治療方法和術中術后效果進行研究與探討。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4歲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2.88歲;患者的身體體重在45千克至84千克之間,平均身體體重為68±3.12千克。[2]
1.2 臨床觀察醫護人員。對這80例痔瘡患者進行了臨床病灶觀察,通過了解得知患者的痔瘡發病時間在2年至32年之間,平均發病時間為7.34±2.12年。患者主要病癥表現為:患者均存在便后出血問題,其中22例患者便后有滴血出現,18例患者出現便后射血現象。63例患者存在肛門疼痛感,32例患者肛門瘙癢。26例患者有痔瘡手術經歷,占32.5%;54例患者屬于初次無痔瘡手術經歷,占77.5%。80例患者便后均會出現內核脫出現象,其中25例患者可以自動回收,34例患者需手工托回,21例患者托回后又自動脫出。29例患者肛門患處會分泌出液體。以上臨床反應具有重疊性。
1.3 檢測方法醫護人員。對這80例痔瘡患者進行相應的肛門檢測,主要包括肛門視診、指診以及肛門鏡檢查等。通過對患者肛門部位進行視診,對外痔的大小、內痔脫出情況、出血分泌物情況進行觀察。通過肛門指診,對患者肛門內側的內痔大小以及情況進行分析。利用肛門內鏡,對患者內痔的位置、大小、數量以及出血程度進行確定。經過以上方法檢測,確定80例患者均為混合痔,級別為Ⅱ度重度21例,Ⅲ度46例,Ⅳ度13例,均已經達到手術標準。[3]
1.4 手術方法。本次醫學實驗醫護人員按照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痔瘡的嚴重程度的不同,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兩個手術治療小組,分別為:PPH組:共計患者40例,在治療中,采用吻合器痔環切術(PPH)進行診治。首先采用麻醉方式對患者肛門部位進行麻醉(腰麻及鞍麻方式),待到患者肛門部位充分松弛后進行手術。向肛門部位插入肛門擴張器,并將內、外筒同時植入肛門,采用20Prolene縫線在距齒狀線上4cm處以及患者直腸粘膜12點處,開始荷包縫合操作,縫合深度到達至直腸粘膜的下層部位,將吻合器對準荷包縫線上部,將其進行收緊并打一個單結,將縫線通過縫線導出桿從吻合器一側導出,用力將結扎線拉緊,使得黏膜組織進入吻合器內,進行擊發操作,將患者內痔的黏膜及相關下層組織一并切除,做好傷口縫合工作。另將其余的40例患者組成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術(MMH)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以上兩組患者在手術完成后,均采用了相同的抗生素、止疼、止血藥物進行輔助治療,術后24小時主要以流食為主,3日后將傷口縫線進行拆除。[1]
1.5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12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以上兩組患者進行不同的手術治療,并利用術后3個月的時間進行跟蹤觀察,得出以下治療的結果: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我們兩個組別術中及術后的各項指標進行了對比:兩組患者均為40例,①手術期間:PPH組16.32±3.11分鐘,MMH對照組35.41±6.21分鐘;術中出血量:PPH組22.45±4.33毫升;MMH對照組36.25±6.12毫升;②手術結束后:住院時間:PPH組4至6日,MMH對照組8至14日;手術后需服用止痛藥物患者:PPH組:5例,占12.5%;MMH對照組21例,占52.5%;術后并發癥:PPH組:肛門狹窄0例,便后出血6例,內痔脫出8例;MMH對照組:肛門狹窄5例,便后出血15例,內痔脫出18例。兩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通過上述兩個實驗組手術治療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可以看到PPH組患者術中的手術完成時間、術后的恢復時間、疼痛程度以及相關手術后遺癥、復發率等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MMH)。因此,在治療Ⅱ度重度以上痔瘡過程中,采用目前先進的吻合器痔環切術(PPH)技術,能夠有效的減少手術時間和出血量,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迅速達到術后恢復的良好效果,希望在今后痔瘡治療中PPH技術能夠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羅海林,范應方,黃宗海.PPH術和Milligan術治療重度痔瘡142例療效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1021(10):1201-1203
[2]楊琴燕,楊關根,孫鴻斌,等.痔病PPH術后肛腸動力學變化[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17(1):44-45
[3]姚禮慶.吻合器黏膜環切術治療重度痔的臨床價值.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21(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