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比較不同補鐵方式治療社區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將160例缺鐵性貧血(IDA)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給予琥珀酸亞鐵治療,對照組采用硫酸亞鐵治療,經過12周治療后以血紅蛋白(HB)、血清鐵蛋白(SF)作為觀察指標進行療效比較。并觀察不同鐵劑的副反應發生率。結果:經過治療,兩組患兒Hb、SF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改善更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琥珀酸亞鐵組不良反應率3.75%明顯低于硫酸亞鐵組的21.25%。結論:每周1次補鐵治療小兒IDA療效較好,且使用琥珀酸亞鐵治療更為有效、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缺鐵性貧血 補鐵方式 琥珀酸亞鐵【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23-02
鐵是人體重要元素之一,參與血紅蛋白合成,在傳遞氧和參與人體代謝活動中起重要作用。鐵為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的主要組成成分。血紅蛋白為紅細胞中氧的主要攜帶者。肌紅蛋白系肌肉細胞貯存氧的部位,為肌肉運動時提供氧的需要。與三羧酸循環有關的大多數酶和因子均含鐵,或僅在鐵存在時才能發揮作用[1]。所以對缺鐵患者積極補充鐵劑后,除血紅蛋白合成加速外,與組織缺鐵和含鐵酶活性降低的有關癥狀如生長遲緩、行為異常、體力不足、粘膜組織變化以及皮膚、指甲病變也均能逐漸得以糾正。缺鐵性貧血(IDA)是社區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病之一,學齡前兒童易發,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因此早期診斷和有效防治十分重要。以往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多采用每日補鐵法,收效并不很理想。采用間斷補鐵法能減少服藥頻數,增加機體對所補鐵劑的吸收利用,療效更佳。我院自2010年7月~2012年6月采用間斷補鐵法對IDA患兒進行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160例IDA患兒均為每年度托幼機構健康體檢發現并經社區門診復診確診的病例,均符合診斷標準[2];其中男72例,女88例;年齡24個月~7歲;Hb78~106g/L,平均90.6g/L;均無近期感染征象及鐵劑服用史,排除伴有急慢性心、肝、腎及肺部疾病、血紅蛋白病及貧血以外的血液系統疾病、腹瀉史者。隨機分為治療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貧血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兒均進行食療,讓兒童盡可能多食用蛋黃、動物肝臟、瘦肉、黃豆等富鐵食品,富含維C的水果、蔬菜。對照組每天補鐵1次,硫酸亞鐵(內蒙古惠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21475)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mg元素鐵;治療組每周補鐵1次,琥珀酸亞鐵(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30005)劑量為每千克體重3mg元素鐵。治療時間為12周。
1.3 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測定Hb和SF。記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經過12周的治療,兩組患兒的觀察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改善更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治療組不良反應3例,表現為口腔有鐵銹味,不良反應率為3.75%。對照組不良反應17例,其中納差6例,口腔有鐵銹味4例,上腹痛3例,惡心嘔吐3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率為21.25%。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高于治療組。
3 討論
IDA是社區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發病率高,6個月~2歲兒童最為常見。IDA不僅對小兒軀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對其大腦發育和智能發展會有直接的負面影響[2],可對大腦產生不可逆、永久性的損害,嚴重危害兒童健康。臨床上患者多見乏力、易倦、頭暈、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癥狀,應積極防治。患兒鐵缺乏癥主要是嬰幼兒輔食添加不足、偏食等原因造成。IDA最常用的檢測指標是Hb和SF。SF是去鐵蛋白和鐵核心Fe3+形成的復合物。鐵蛋白的鐵核心Fe3+具有強大的結合鐵和貯備鐵的能力,以維持體內鐵的供應和血紅蛋白相對穩定性。SF含量變化可作為判斷是否缺鐵或鐵負荷過量的指標。目前認為對SF的測定是診斷隱性缺鐵性貧血(臨床表現貧血之前)最好、最可靠的方法[3]。
對傳統補鐵方式進行改進一直是缺鐵性貧血治療研究的永恒課題。Viteri等人曾提出“黏膜阻滯學說”即:小腸黏膜細胞2~3d更換一次和對高劑量鐵吸收的阻滯作用只維持3天的理論。我們的實驗也表明,每周1次補鐵與每天補鐵對小兒IDA均能達到滿意的療效。但是前種方法更為簡便經濟,而且不良反應較低,患者服藥依從度高[5]。琥珀酸亞鐵為有機鐵鹽,其相對生物利用率高于無機鐵如硫酸亞鐵,其吸收率比劑量相似的硫酸亞鐵約高30%,且對胃腸刺激較小。但仍建議在飯后或飯時服用,以減輕胃部刺激。維生素C與琥珀酸亞鐵同服,有利于鐵的吸收;琥珀酸亞鐵與磷酸鹽類、四環素類及鞣酸等同服,可妨礙鐵的吸收[4]。
綜上所述,以琥珀酸亞鐵每周1次補鐵治療小兒IDA療效較好,減少了服藥次數,方便、經濟并提高了患兒及家長的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賈弘禔,馮作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2):106
[2]連大華,郭敬民,林娟.間斷補鐵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療效觀察[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8,14(1):84
[3]呂龍.血清鐵、鐵蛋白和鐵染色對缺鐵性貧血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0):131
[4]徐清.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1):1465-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