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膝關節骨折術后早期與恢復期開始實施康復治療的不同療效進行比較。方法:選取2009年1月自2012年10月我院我科收治膝關節骨折術后康復治療患者50例,根據康復介入的時間將所有患者分成早期康復組(25例)和恢復期康復組(25例)兩組。并對經治療后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分,并做ROM評定。結果:早期康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ROM均優于恢復期康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早期康復治療有助于防止出現肌肉萎縮、關節粘連等現象,其臨床療效優于恢復期康復治療,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膝關節骨折術后 早期 恢復期 康復治療【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25-02
膝關節骨折術后會導致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會有腫脹、壓痛感,對于此種患者來說,康復介入治療很重要,但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期。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對膝關節骨折術后早期與恢復期不同康復治療時期進行了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我科收治膝關節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30歲至55歲之間,平均年齡(42.12±1.02)歲。對所患者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康復介入的時間為3天至30天不等,根據康復介入的時間將患者分為兩組,即早期康復組和恢復期康復組。其中早期康復組25人,在術后第3天介入康復治療,恢復期康復組25人,在術后第30天介入康復治療。
1.2 治療方法。對于早期康復組,患者術后臥床,指導其抬高患肢,進行間歇性氣壓循環治療,在手術后第3天進行關節的全范圍活動,運動量每天控制在18次左右。如果感覺到局部疼痛減輕,可進行固定區域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如果關節面骨折存在牢固的內固定,可在手術后5天至10天之內持續CPM治療。大約在手術后14天,手術部位拆線,此時應輔以蠟療,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消腫等。在骨折外固定2周或者3周之后,要每天取下固定物,作受累關節屈伸主動運動,每天大約25次。在術后大約5周之后,針對患肢進行定負荷的康復訓練,即采用階段負荷的方式,按體重的25%、50%、75%以及100%逐漸增加負荷量與上下階梯訓練。[1]
對于恢復期康復組,先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觀察骨折對位情況,拆除外固定后進行康復訓練。首先是患肢的各關節ROM訓練以及膝關節CPM治療。如果患者膝關節僵直粘連,應及時采用蠟療,并配合應用膝關節屈曲功能牽引,每次30分鐘左右。此外,也應對患者進行關節松動術治療,即髕股關節的上下推動和向內側、外側推動,股脛關節的長軸牽引、前向后滑動、側向滑動及內外旋運動,每次30分鐘。要記得在手法結束后進行冰敷[2]。
1.3 膝關節功能評定。我們針對兩組患者在康復治療8周之后進行功能評定。主要從患者的步行能力、活動范圍以及日常動作等方面來進行評定。總分為100分,91分以上為優秀,71分至90分為良好,51分至70分為中等,50分或者50分以下為最差[3]。
1.4 數據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各組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經治療后,早期康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明顯高于恢復期康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表1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組別例數(n)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活動范圍主動伸展受限內外翻畸形步行能力日常動作總分早期康復組2528.82±0.5517.12±2.129.65±0.329.77±0.2118.77±1.659.28±0.8293.41±4.75恢復期康復組2528.01±0.8914.12±1.239.55±0.339.66±0.3215.92±1.666.11±0.6283.37±4.552.2 兩組患者隨訪半年后膝關節功能比較。兩組患者隨訪半年后,康復組患者的無功能障礙率明顯高于恢復期康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隨訪半年后膝關節功能比較
組別例數(n)無功能障礙有功能障礙例%例%早期康復組252392.0028.00恢復期康復組251872.00728.003 討論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增長,損傷機會相對較多的關節。對于膝關節骨折患者,我們需要在術后對其進行康復治療,對于康復治療的時期,早期一般是指3天以后,恢復期一般是指30天之后,在不同的時期對其進行康復治療,對患者療效有一定的影響[3]。
在本組研究中,25例患者進行了早期康復治療,另25例患者進行了恢復期康復治療,結果,早期康復治療組膝關節功能評分高于恢復期治療組(93.41±4.75>83.37±4.55),且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半年后,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比較,早期康復組明顯優于恢復期康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可見,早期康復治療有助于防止出現肌肉萎縮、關節粘連等現象,其臨床療效優于恢復期康復治療,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參考文獻
[1]胡永善主編.新編康復醫學[M].第l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8(2):68
[2]曾海輝,區正紅,燕鐵斌,等.早期康復介入對膝部骨折術后關節活動范圍的影響田.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4,19(9):664—665
[3] 王予彬.引入康復理念,提高關節損傷的治療效果[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5,2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