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是內科急癥之一,該病發病急、發展快、并發癥多,容易引起嚴重的呼吸衰竭,主要臨床表現有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等。自發性氣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見并發癥,二者的癥狀、體征較相似,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容易混淆,產生誤診、漏診現象,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本文對我院2006年9月~2012年9月期間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49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治療體會,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治療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病 自發性氣胸 治療 體會【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33-02
自發性氣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屬于呼吸系統的常見急性癥狀,一般往往是在患者呼吸道感染或者較大力咳嗽形成的[1]。自發性氣胸可分為原發性氣胸和繼發性氣胸,原發性氣胸是指患者在肺部常規檢查中未發現明顯的病變現象的氣胸狀況[2],繼發性氣胸是指繼發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結核等各種肺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容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其臨床表現不典型,故常發生漏診、誤診等現象,從而使該病造成的死亡率大大提高[3]。現回顧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12年9月期間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4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治療體會探討如下:
1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治療體會
1.1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特點。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呼吸困難突然或逐漸加重、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悶氣短、心慌、大汗淋漓、煩躁不安等。其臨床特點如下:①該病患者年齡大,多見于50歲以上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該病起病隱匿,病史長,多發于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咳嗽[4]。③病情進展快,多表現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難。④臨床癥狀重,氣胸體征不典型,胸痛發生率低,且疼痛程度不劇烈。⑤常合并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等基礎病。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基礎肺功能差,可誘發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甚至暈厥、休克、死亡。⑦容易發生誤漏診,慢性阻塞性肺病氣胸癥狀容易被掩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困難突然或進行性加重患者,要警惕自發性氣胸的可能,為明確肺部情況,部分患者須作胸部CT。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誤診、漏診原因及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誤診、漏診原因如下:①醫生未對患者病史進行詳細詢問,未及時給患者行X線檢查,體格檢查不夠詳細。②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多有反復發作的特點,醫生按照常規的治療原則進行處理,而忽視其并發癥自發性氣胸的發生。③臨床上無特異性氣胸癥狀體征,自發性氣胸癥狀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加重期的臨床癥狀相似,因此,自發性氣胸癥狀常被掩蓋而被誤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過度充氣,胸部透視,胸片分辨率有限。⑤發生氣胸時,肺壓縮面積小,患側未必能叩及典型的鼓音,雙肺呼吸音強度差異不明顯。因此,應密切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病情變化,出現以下情形之一者,首先要考慮到并發氣胸的可能:①突然出現不明原因呼吸困難或呼吸困難加重者。②喘息或咳嗽癥狀經治療反而加重者。③不明原因突然出現胸痛者。④氣管移位、胸部局部豐滿、呼吸音減弱或消失者。⑤無典型氣胸癥狀,但大汗淋漓、煩躁不安、肺部呼吸音減弱不對稱或肺部哮鳴音不對稱者。⑥疑似急性心肌梗死,但肌鈣蛋白、血清心肌酶、心電圖動態變化不支持者。對于可疑患者,應隨時對患者做胸部X線檢查,避免誤漏診。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發病原因及治療。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很多,具體如下:①吸煙和被動吸煙。②大氣污染,接觸粉塵、煙霧或有害氣體。③α1抗胰蛋白酶缺乏。④氣道高反應。⑤肺炎衣原體慢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支氣管壁長期充血水腫、纖維增生,導致管腔狹窄,細支氣管半阻塞、扭曲,產生活瓣機制形成肺大泡,肺大泡隨著咳嗽或肺內壓突然增加而破裂形成氣胸。
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般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痙、排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同時根據氣胸的類型及肺壓縮程度,給予胸腔閉式引流、電視胸腔鏡下胸膜裂口套扎以及肺大泡切除手術治療等處理方法。該病的臨床癥狀輕重取決于原有肺功能,嚴重可導致心肺功能嚴重失代償而危及生命,因此,對該病的治療不能掉以輕心,一經診斷明確后,應及時處理。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治療原則是及時排除胸腔內氣體,使肺組織盡快復張,從而改善呼吸困難。同時該病常合并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等基礎病,因此,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應重視對并發癥的治療。對于癥狀較輕肺壓縮<30%者,可先行胸穿抽氣治療,如連續抽氣3次仍不能復張者,應立即給予閉式引流。對于積氣不吸收或氣急癥狀加重患者,需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胸腔閉式引流術由于可持續排氣,且排氣量大,故可有效促進肺復張,必要時行胸腔閉式引流后負壓吸引。對于單純性氣胸或破口較小的交通型氣胸,采用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操作,該法對胸壁組織的損傷小。對反復復發、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長期漏氣不止不能耐受開胸手術者,可經胸腔插管注入20%無菌滑石粉、50%葡萄糖液等造成無菌性胸膜炎,并用負壓持續吸引,可有效防止氣胸復發[5]。
2 防治措施
增強機體免疫力是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途徑,泛福舒可增強呼吸道黏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許多研究顯示,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此外,室內污染、粉塵、煙霧暴露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主要預防措施有禁止吸煙、控制大氣環境的污染、減少有害氣體、煙霧、粉塵的吸入并預防呼吸道感染。此外,要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并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降低發病率。
3 結論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病多發于老年人,誘因多為呼吸道感染急性發作,導致肺大泡破裂而發病,常在休息甚至臥床時發病,且冬春兩季的發病率最高。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及大氣的污染,該病的發病率呈日益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總之,臨床醫師應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氣胸高度重視,在進行該疾病的診斷時,除仔細體檢外,還應及時行X線胸片檢查,若病情經常規處理無好轉或惡化經胸片檢查未診斷為氣胸者,應及時行胸部CT檢查。病情危重患者可經診斷性胸腔穿刺抽氣確診,減少漏誤診。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患者,應根據病情盡早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從而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李文碧,李海東,潘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自發性氣胸臨床分析[J].河北醫藥,2011,33(21):3273-3274
[2]周濤.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氣胸20例療效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8):2624
[3]李琦,廖秀清,張巧,等.重慶市部分城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的抽樣調查[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9,8(1):12-15
[4]趙登峰.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43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304):84
[5]張愛霞,劉志強,慢阻肺并發自發性氣胸47例治療體會.哈爾濱醫藥,2000,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