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為今后的臨床診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隨機抽取在2008年1月-2012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臨床患者病例208例,統計患者的術后隨訪結果,回顧性分析不愈合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208例患者中,不愈合23例,不愈合原因包括外固定時間過短、未植骨、內固定材料選擇不當、適應癥選擇不當、傷口感染等,影響不愈合的危險因素包括有: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復位的股骨干骨折等。結論:股骨干骨折的不愈合發生率較高,誘發原因和影響因素較多,臨床醫師應對其充分掌握,合理實施治療,降低不愈合的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關鍵詞:股骨干骨折 不愈合 誘發原因 相關因素【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40-02
在臨床外科骨折患者中,股骨干骨折的發生率相對較高。現階段對股骨干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手段為內固定術,療效比較顯著,然若是沒有在充分了解該技術的生物力學機制盲目展開治療,很容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目前股骨干骨折術后不愈合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了嚴重影響[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病例展開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臨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208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有男129例,女79例,年齡20-76歲,平均(43.7±14.8)歲。致傷原因包括有交通事故傷114例,跌倒致傷39例,高出墜落致傷27例,重物壓砸致傷28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納入標準:行內固定術進行治療,術后8個月未愈合;內固定術后骨折間隙增加。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將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和術后隨訪結果進行整理,針對術后不愈合患者的一般資料、骨折類型、不愈合原因、相關影響因素等展開回顧性分析。
1.2.2 治療方法。本組208例患者均接受內固定術進行治療,術后不愈合患者手術治療措施為:在骨折端沿原切口進入。縮小骨膜剝離范圍,將原內固定物予以去除,對患者展開相應的功能復位操作。在大轉子頂端上行切口,長度約5cm,將髂脛束分開,并在大轉子內側梨狀窩處進行開孔,展開逐級擴大髓腔處理,對直徑以及長度適當的髓內釘進行合理的選擇,而后順行打入,在遠近端先后進行鎖釘[2]。采取磨鉆在低鉆速的球型鉆頭下展開由淺至深的磨除操作,將折端間隙增生結締組織以及折端硬化骨質予以有效磨除,在磨除過程中采取注射器沖水,而后采用吸引器將積血及碎骨粒以及瘢痕組織屑予以吸出,使視野的清晰度得以保持。術后切口內放置負壓引流管,而后展開逐層縫合[3]。
1.3 數據處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針對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在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誘發原因。經統計本組20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中,術后發生不愈合者23例,占11.06%。其中誘發原因為外固定時間過短者10例(43.38%)、未植骨者8例(34.78%)、內固定材料選擇不當者6例(26.09%)、適應癥選擇不當者4例(17.39%)、傷口感染者3例(13.04%),有8例患者合并兩種誘發原因。
2.2 相關危險因素。經統計發現,骨折類型不同以及解剖復位情況存在差異者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存在明顯差異,詳見表1。
表1 不同骨折類型和解剖復位情況差異者股骨
干骨折不愈合發生率統計
項目骨折類型解剖復位粉碎性骨折橫行骨折斜型骨折非解剖復位解剖復位例數(n=208)67756695113不愈合例數(n=23)1442276不愈合發率(%)20.905.33#3.03#28.425.31* 注:#與粉碎性骨折比較差異顯著(P<0.05),*與非解剖復位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目前在臨床上對股骨干骨折進行治療的首選方式為內固定治療,隨著該術式的的廣泛應用,術后諸多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后不愈合[4]。組統計20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經內固定治療后,不愈合者23例,占11.06%。目前有學者指出,誘發不愈合的原因主要為:外固定時間過短、未植骨、內固定材料選擇不當、適應癥選擇不當、傷口感染等[5]。經統計分析我們發現,本組2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誘發不愈合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外固定時間較短,占43.38%,其次為未植骨,占34.78%,并且內固定材料的選擇合理性以及適應癥的選擇等也可誘發不愈合的產生。
研究證實,對不愈合構成影響的危險因素主要為骨折的類型,本組統計結果顯示,粉碎性骨折患者不愈合的發生率最高,占20.90%,并且非解剖復位者不愈合的發生率較解剖復位者的發生率高。這一結果充分證實,粉碎性骨折患者以及沒有達到解剖復位患者在術后發生骨折不愈合的幾率相對較高,臨床應給予關注。
綜上所述,在實施內固定對股骨干骨折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對內固定材料予以合理選擇,術后不可過早負重活動,術后應對患者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從而實現預防不愈合發生的目的,降低不愈合的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盧寶勤,景玉璽,馮倉懷,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干骨折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3(01):287-289
[2]李康華,趙瑞波,張亞平,等.可膨脹式自鎖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2例[J].實用骨科雜志,2010,14(02):284-285
[3]孟利鋒,申憲軍,趙啟.兩種手術方法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股骨干骨折[J].青島醫藥衛生,2010,15(03):157-158
[4]王慶生.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不愈合21例原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14(32):256-258
[5]劉益民,馮劍,李宗.股骨干骨折帶鎖髓內釘術后骨折延遲愈合及不愈合的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08,23(0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