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①觀察2型糖尿病合并梗死與2型糖尿病不合并梗死高危因素,是否能減少已發生卒中再梗,是否能減少其它并發癥發生。②通過對相關危險因素干預,觀察療效與預后,基層醫院“辯證看,務實做”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有長遠意義。結果:①通過干預危險因素,采取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阻滯了原有并發癥進展,減少了其它并發癥發生。但也有不盡如意的地方,比如盡管控制高危因素(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也有部分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的人發生了卒中。②對2型糖尿病合并卒中與2型糖尿病不合并卒中,采取對高危因素強化治療相當重要,能有效改善大部分人樹立戰勝疾病信心,強化健康意識,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長遠意義。
關鍵詞:2型糖尿病 卒中 臨床觀察 高危因素干預 療效體會【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69-02
糖尿病時腦血管疾患的獨立危險因素,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也與腦血管疾患發生風險增加相關,糖尿病患者卒中發生率是正常人2-4倍,且病變更嚴重,更廣泛,預后更差,發病年齡更早。[1]在我國,腦血管病已經成為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所有疾病中已上升至第一、第二位,據估算我國每年新發生率中患者200萬人,存活的患者數600-700萬,給社會及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糖尿病是已知誘發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2]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采用回顧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連續收集我院內分泌科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治療3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卒中和不合并卒中分為2組。(見表1)。表1
例數男女年齡平均年齡危險因素糖尿病合并卒中出血性8缺血性14671(45.5%)85(54.5%)42-8069.3±8.75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糖尿病不合并卒中240132(58%)108(45%)40-8360±10.38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1.2 入選標準:①2型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3]②卒中的診斷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腦血管病診斷標準。[4]并經顱腦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
1.3 方法:對符合標準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既往病史,住院期間血壓、血糖控制,血脂,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等。對兩組患者資料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由于性別不同相應的危險因素略有差異。對相應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比如:高血糖用胰島素強化治療達標;高血壓用ACEI制劑或ARB制劑,同時抗血小板聚集用藥(阿司匹林腸溶片),但除外阿司匹林腸溶片禁忌癥;血脂高(甘油三酯高用貝特類藥。膽固醇高用他汀類藥)。同時兩組都進行一般飲食、運動等控制。
1.4 統計分析,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2.1 病史及一般資料,兩組在性別、吸煙、飲酒、飲食、生化HbAlc、血糖、血脂、健康教育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卒中組冠心病發生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組(33.3%V·S12.9%)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2.2 糖尿病合并卒中組進行干預治療后,組織并發癥進展,減少了其他并發癥發生以及再次發生新的梗死或出血,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3)但也有2人發生了新的梗死,1人發生了腦出血。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組,進行干預治療,預防了腦卒中發生。但也有約10%人發生了卒中,也說明糖尿病發生卒中發病率增高。
2.3 糖尿病合并卒中病程的平均值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組,糖尿病合并卒中愈后比糖尿病不合并卒中愈后相對比較要差,進一步說明糖尿病對卒中愈后有顯著不良影響,若控制不好,可使其致殘率和病死率明顯升高。
表2 糖尿病合并卒中組與糖尿病不合并卒中
組間病史及一般資料比較
糖尿病合并卒中組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組P值年齡(歲)69.33±8.7560±10.38<0.01男性(n)71/156(45.5%)132/240(55%)0.18女性(n)85/156(54.5%)108/240(45%)0.09吸煙(n)62/156(39.7%)102/240(42.5%)0.10飲酒(n)65/156(41.7%)118/240(49.2%)0.93冠心?。╪)52/156(33.3%)31/240(12.9%)<0.01糖尿病病程(年)10.61±8.568.23±6.450.01表3 糖尿病合并卒中組與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組間
相關危險因素臨床生化比較(X±S)
糖尿病合并卒中組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組P值空腹血糖(mmol/L)8.25±3.368.30±3.300.57糖化血紅蛋白(%)8.85±2.368.58±2.210.63總膽固醇(mmol/L)4.95±1.234.90±1.170.45甘油三酯(mmol/L)1.71±1.461.85±1.690.2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mol/L)3.02±0.862.93±0.860.1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1.03±0.261.05±0.300.15尿酸(mmol/L)323.8±94.12297.96±96.05<0.01收縮壓(mmHg)147.52±23.62135.98±19.48<0.01舒張壓(mmHg)80.24±13.5079.41±11.250.403 體會
3.1 2型糖尿病常常伴有血糖、血脂、高血壓、血尿酸HbAlc等多種代謝異常。糖尿病和卒中的關系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長期高血糖影響血管壁的彈性和硬度,影響血管內皮功能與微循環的功能,[5]糖尿病時卒中重要的危險因素。[6]
3.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年齡大等其他導致卒中的危險因素,因此糖尿病合并卒中的患者需要針對多種因素綜合治療,目前已有大量的臨床試驗如UKPDS、ADVANC、HOPE等研究證實通過降壓、調脂強化血糖治療,可以明顯地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的風險。[7]
3.3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兩者也是導致卒中風險最高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可使大血管及小血管并發癥加速發展,增加卒中風險。血脂異常作為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在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尤其是血清膽固醇升高,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高。
3.4 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治療以減少卒中風險,包括降壓與調脂綜合治療。降壓治療時使用ICEI或ARB獲益更大。調制治療時選擇他汀類調脂(除外禁忌癥)藥降低卒中風險效果明顯,同時聯合運用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腸溶片),雖然控制血糖對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發生還有爭議,但控制血糖作為治療糖尿病與減少卒中風險主要治療措施仍是必須的。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代謝指標控制直接影響著愈后,本臨床觀察也得到了驗證。參考文獻
[1]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防治.2010年版:29-32
[2] 陳雅雯,李蓉,中國卒中雜志,2012年5月,第7卷,第五期,395-398
[3] WHO Values for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hypergly caemia[M].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Part.1.Geneva,1999
[4]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6:379-383
[5] 卜建宏,朱良爭.2型糖尿病并發腦梗死的特點與機制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2,8:655-656
[6] 清原裕,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其對策[J].日本醫學介紹,2006,27:134-136
[7] 郭立新.Chin J Stroke,May 2012,Vol7,NO.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