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牙體牙髓病治療中阿替卡因腎上腺素的麻醉效果。方法:將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體牙髓病患80例100顆牙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50顆牙(阿替卡因+腎上腺素)和對照組40例50顆牙(利多卡因+腎上腺素),對兩組的麻醉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的麻醉總有效率達96.00%(48/50),對照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80.00%(40/50),兩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牙體牙髓病治療中應用阿替卡因腎上腺素,麻醉的有效率高,效果明顯。
關鍵詞:牙體牙髓病 阿替卡因腎上腺素 麻醉效果【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77-01
口腔科中很多病癥都應在接受注射抑制疼痛后再繼續操作及治療,然而采用注射治療會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為此,已將怎樣降低患者在治療中的痛苦作為現代口腔治療的一個關鍵突破點。現對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體牙髓病患者應用阿替卡因腎上腺素取得的良好麻醉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共計80例(100顆牙),均為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體牙髓病患者,男31例(35顆牙),女49例(65顆牙),年齡19~66歲,平均38.6±3.1歲。上頜牙52顆,下頜牙48顆。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50顆牙(阿替卡因+腎上腺素)和對照組40例50顆牙(利多卡因+腎上腺素),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藥物與方法。①麻醉的藥物。注射藥物是1/10萬腎上腺素及4%的阿替卡因,注射器必須是專用加壓的;1/10萬腎上腺素及2%的利多卡因,注射器選擇5.0毫升一次性的。②麻醉的方法。面頰兩側黏膜下局部浸潤麻醉,注射時藥物每次是0.5毫升。對照組使用的利多卡因劑量后牙是2.0-3.0毫升,前牙是1.0-2.0毫升;觀察組使用的阿替卡因劑量后牙是0.85-1.7毫升,前牙是0.8毫升。注射速度每分鐘不得超過1毫升,劑量控制應保證每千克體重注射量不得高于5毫克。
1.3 麻醉效果評價標準。①效果完全:冷熱反應不存在,患牙感覺消失,無痛覺,治牙操作順利進行;②效果良好:冷熱反應緩慢,患牙感覺輕微,能夠順利實施治牙操作;③效果差:冷熱反應較快,患牙感覺迅速,疼痛難耐,只有在承受一定的痛苦才能實施治牙操作,否則要馬上停止。以麻醉效果完全率加上效果良好率為總有效率。
1.4 觀測指標。觀察記錄麻醉藥注射完成5min后,行牙髓操作,評定上下頜牙齒的麻醉效果。
2 結果
觀察組的麻醉總有效率達96.00%(48/50),對照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80.00%(40/50),兩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3 討論
在治牙過程中,基本上全部選擇局部浸潤麻醉,這是為了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使患者配合治療,如此才能夠確保治牙的成功。口腔科使用利多卡因進行麻醉的情況最多,麻醉劑中阿替卡因是使用最頻繁的,兩種藥物全部是酰胺類部分麻醉藥,它們和其他部分麻醉藥物在神經阻滯上的藥理是相同的[1]。現在在牙科治療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局麻藥,它不但可以降低患者在治療時的恐懼感,還能舒緩患者的緊張情緒,進而減少了患者的痛苦,還為醫生創造安靜的氣氛集中精力進行治療。局部麻醉因制約因素較多,以致于其效果有時不佳,其因素主要有:解剖因素、麻醉史、內科病史、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要按照實際狀況選擇麻醉藥物及劑量,這樣才可以降低治療中的事故。牙齒的感覺神經數量較多,有切牙神經、上頜神經、下齒槽神經等,浸潤麻醉因為不會對牙齒造成影響,麻醉效果較好,所以在治療中廣泛使用。
阿替卡因中有一個分子結構被稱作是芳香環,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藥物的脂溶性。碧蘭麻藥劑被應用在口腔浸潤麻醉中,藥物中的鹽酸阿替卡因在攝入體內后會隨注射部位終止傳導神經纖維,從而完成麻醉,在注射劑內加入腎上腺素能夠起到保持口腔部分組織濃度、推遲麻醉劑融入全身循環、收縮部分血管的功效[2]。鹽酸阿替卡因藥物也和其他藥物一樣存在著一些不良反應,假設劑量超過標準,對這種藥物有過敏反應的患者會存在以下癥狀:中樞神經系統上會有恐懼、眼球震顫、耳嗚、惡心、頭痛等。呼吸系統上會有呼吸急促、呼吸緩慢可能導致呼吸暫停。心血管系統會有傳導阻滯(房室阻滯)、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血管抑制、心動過速、過緩等情況。然而出現副作用的可能性不大,為了有效的防止出現不良反應,在藥物尚未使用時應對患者進行檢查,確認其是否有過敏史或病史等[3]。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患者在藥物使用前都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將有過敏反應及禁忌證的患者排除,在藥物使用后并沒有出現不良反應,這表明阿替卡因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麻醉的安全可靠性。
阿替卡因不僅擁有良好的擴散性,還擁有良好的組織穿透性,同時它還擁有其他麻醉藥物所不具有的功效,如副作用小、麻醉范圍廣、牙髓麻醉時可縮短起效時間,在給藥后2-3分鐘即可起效,可持續60分鐘。在臨床治療中表明阿替卡因在麻醉上既安全又可靠,本次研究顯示,將阿替卡因引入到開髓減壓的局部浸潤麻醉中,有很多的優點,包括無副作用、麻醉起效快、持續時間長、麻醉效果確切、操作方便,治療效果明顯,應被廣泛應用在牙科治療中。
參考文獻
[1]姚曉強.復方阿替卡因治療急性牙髓炎體會[J].黑龍江醫學,2005,29(12):958-959
[2]李寶珍.局部麻醉技術在牙體牙髓病治療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4):69-70
[3]劉子英,翟曉州,王敏.3620例碧蘭麻局部麻醉臨床觀察[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5,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