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綜合康復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1年10月~2012年8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5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32例,行常規護理,觀察組33例,行綜合康復護理,并對兩組的護理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經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后,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及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得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綜合康復理,有益于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 偏癱 早期綜合康復 護理【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80-01
急性腦卒中常見于老年人,因其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成為醫學上“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偏癱在急性腦卒中術后較為常見[1],偏癱患者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給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2]。本文對2011年10月~2012年8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33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8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5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修訂標準。65例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證實,病程平均在兩周以內,病情平穩且首次發病存在一側偏癱,均無昏迷、嚴重智力或意識障礙等嚴重并發癥。將6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41-73歲,平均(59.4±5.7)歲;對照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齡44-72歲,平均(61.2±5.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與神經內科常規治療,謹遵醫囑給予患者神經內科常規藥物,如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奧扎格雷鈉葡萄糖注射液等。病情穩定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
1.2.1 心理護理。腦卒中偏癱患者因行動不變,反應遲緩,常常情緒不穩定,急躁易怒,護理人員需引導患者正確對待偏癱事實,解除心理障礙,使患者調整好心態,積極配合早期綜合康復護理的其他內容,促進患者肢體和神經功能的恢復。
1.2.2 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方案應根據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功能特點合理推進。為防止急性期患者關節攣縮或脫位變形,醫護人員給予患者正確體位的示范與指導。①臥位訓練:保持患者仰臥、健側臥、患側臥的正確體位,并定時變換體位,以預防褥瘡的發生等,定時按摩和被動活動患肢關節。正確體位如仰臥時,肩應稍上抬前挺,上臂盡量外展,肘與腕伸直,掌心向上,骨盆及髖前挺,大腿稍內旋,放置一些墊物于患腿的外側,墊起膝關節稍墊。②坐位訓練:當患者能夠獨立翻身時,可把訓練體位由臥位改為坐位,患側的上肢肘關節微屈于扶手上,下肢膝關節彎曲,足與小腿垂直位,分別進行前傾練習,屈膝練習、背屈踝練習及平衡練習等。③立位訓練:患者可通過爬行練習及坐位平衡訓練,逐步由坐位改為站位,反復練習屈膝踝背屈及坐站交換。④步行訓練:患者可獨立站立十分鐘以上時,可進行步行訓練,做向前向后的小步擺動,患肢屈膝提足,足跟著地,步幅應緩慢,避免用力過度。
1.2.3 電針治療。上肢穴位主要是外關和合谷,肩三里和手三里及曲池和八邪;下肢取穴位有環跳、足三里,委中、承山、解溪和太沖等,每日一次,每次三十分鐘。
1.2.4 理療。使用超聲波電刺激患者側肢,促進患側肢體局部的血液循環,輔助患者患肢恢復,每日一次,每次三十分鐘。
1.3 評價指標。Barthel指數評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測評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及FMA得分顯著優于對照組,(t=14.03,P<0.01),(t=9.87,P<0.01);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Barthel指數及FMA得分差異顯著(t=26.04,P<0.01),(t=37.77,P<0.01),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腦血管病診斷與治療水平不斷提高,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下降,然而致殘率仍舊很高。除了需要恢復腦組織和血管病變,偏癱患者的康復還需要恢復樞神經系統[3]。通過護理進行功能再訓練,有益于恢復大腦功能,克服偏癱肢體的異常模式,促進患者恢復進程。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早期綜合康復護理的腦卒中偏癱患者與未經過護理的患者相比,患者的肢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行為能力恢復效果顯著(P<0.01)。因此,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應立即進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4],最大程度的幫助患者恢復肢體運動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使患者能夠早日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王曉霞.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57:58-59
[2]徐步,王自林.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效果研究[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2):53-54
[3]楊玉麗.早期綜合康復鍛煉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5):75-77
[4]陳麗.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護理實踐與究,2012,7(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