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孕期 超聲檢查 產前檢查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85-02
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我們一部分基層的婦幼保健工作者和一些孕婦在經濟大潮的影響下,提供服務方為了多、快、好、省,用B超檢查代替產前檢查服務,而被服務方則認為產前檢查就是做B超檢查,這在基層下鄉督導調查時,問孕婦做產前檢查沒有,要是做了B超檢查,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沒做B超檢查,她的回答是否。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引發了筆者對孕期超聲檢查是否等同于產前檢查的一些思考,愿與同道共勉之。
1 產前檢查與孕期超聲檢查有截然的區別
1.1 產前檢查和孕期超聲檢查的目的不同。產前檢查是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目的是通過系統、正規的產科檢查,密切監測孕婦及胎兒的狀況,能及早發現并及時正確地處理問題,使篩查出的高危妊娠得到有效監管,并在不適宜繼續妊娠時及時終止妊娠,最大限度保障母嬰安全。孕期超聲檢查是通過超聲檢查,實時顯像監測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過程及妊娠并發癥,目的是明確診斷,為臨床和保健提供服務。
1.2 產前檢查和孕期超聲檢查次數要求不同。根據衛生部印發的《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規定,孕期應當至少做5次產前檢查。其中孕早期至少進行1次,孕中期至少2次(建議分別在孕16-20周、孕21-24周各進行1次),孕晚期至少2次(其中至少在孕36周后進行1次),發現異常者應當酌情增加檢查次數,尤其在孕32周后,至少2周檢查一次。每次檢查均包括全身體格檢查、產科檢查及輔助檢查。
根據婦幼保健專家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孕期超聲檢查應遵循合理的頻次,不能過多過濫。美國常規檢查2-3次,英國常規平均2.8次,德國常規平均3次,我國推薦3次,分別在孕早、中、晚期各一次,尤其是在孕20-24周時應做一次超聲全面檢查。
1.3 孕期超聲檢查是產前檢查過程中的一項輔助檢查。產前檢查首先要通過體格檢查、產科檢查、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來監測孕婦及胎兒的整體情況。孕期超聲檢查只是產前檢查中的一項輔助檢查項目,它超聲檢查它有它的局限性,它是有側重點,優越性主要在胎兒方面監測,而不在于孕婦母體方面的監測。
2 把孕期超聲檢查等同于產前檢查的典型案例
案例1:2006年11月,筆者調查1例孕產婦死亡原因時了解到,死亡孕產婦劉某,23歲,本地人,家屬敘述在孕期共做了7次產前檢查,其實是做了7次B超檢查,也見到了7次B超檢查報告單,這7次檢查分別在外地醫療機構、衛生院和當地綜合醫院做的檢查,最后一次因孕婦心慌氣短急送往醫院救治時,急查血常規發現:Hb:45g/L,RBC:1.5×1012L,終因貧血致全身循環衰竭搶救無效而死亡。家屬始終想不清楚,每次檢查都做B超檢查,而且問大夫,都說“正常”,最后怎么會成這樣呢?同時,在調查該孕婦做檢查最多醫院醫生時,筆者也發現了一個細節,3個孕婦拿著B超檢查報告單,圍著一個醫生在問:“娃好著呢?”,旁邊還有4個孕婦在排隊等檢查,顯得醫生忙不可開交,只能給等檢查的孕婦開B超檢查單的功夫,給拿B超報告單的孕婦按報告提示回答了“胎兒好著呢!”。你想這之間的一問一答是否全面準確,B超報告單上提示僅是胎兒及附屬物檢查時的狀況,并不能提示孕育胎兒的母體狀況是否正常,而孕婦的身體各項指標如:血壓、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型、傳染病檢查、內分泌等各系統的正常,才能保障孕婦和胎兒的安全。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一個醫生要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指標,在這種情況下,你要給每位孕婦量血壓、做產查,一天肯定做不了幾個人,任務指標如何去完成。
案例2:2011年8月,筆者在住院部上班時,接到一名鄉鎮衛生院因“下肢浮腫一月,伴心慌氣短,不能平臥一天”急轉本站救治的孕婦,孕婦王某,28歲,孕36+4W,G1P0,接診后在急查生命體征(呼吸35次/分,心率148次/分、血壓158/110mmHg)的同時,追問病史時了解到,孕婦在孕期曾做4次B超檢查,其余輔助檢查均未做,急查血常規Hb:62g/L,RBC:1.88×1012L,尿蛋白(+++),孕婦病情危重,急向上級醫院轉診,轉診途中孕婦出現少尿、血尿,終因心腎功能衰竭,致胎死宮內,急行剖宮產等措施救治孕婦,經過一周的努力救治,產婦撿回了一條生命。
3 措施
3.1 加強縣、鄉、村三級婦幼保健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產前檢查服務。縣、鄉、村三級醫療保健機構要組織婦產科、兒科等婦幼保健人員,培訓學習《孕產期保健管理辦法》和《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嚴格按照《孕產期保健管理辦法》和《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規定,開展產前檢查服務。
3.2 加強孕期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進一步明確產前檢查的目的和意義。縣、鄉、村三級醫療保健機構要經常組織開展以產前檢查為主的孕期保健知識宣傳,讓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進一步明確產前檢查的目的和意義,自覺配合和監督產前檢查服務。
4 對孕期適時選擇超聲檢查的建議
根據《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規定,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一個孕婦在整個孕期至少需要接受4次超聲檢查,每次必須有側重點。
第一次超聲檢查:妊娠早期9周前,主要是判斷是否為正常的妊娠,確定孕齡,子宮有無畸形,有無合并子宮肌瘤及附件腫瘤等等。
第二次超聲檢查:孕20-24周,此時期是檢測大部分胎兒結構畸形的最佳時期,此時期每一位孕婦都應進行一次系統超聲篩查。常規產前超聲檢查包括確定胎兒是否存活、胎兒數目、胎先露和胎動情況,測量羊水量,觀察胎盤臍帶,測量雙頂徑、腹圍、股骨長,聯合應用雙頂徑、腹圍、股骨綜合估計孕周大小。有條件可做三維或四維彩超系統篩查,檢查內容包括常規產前超聲檢查的內容,及胎兒脊柱、四腔心切面、腹部臟器(肝、胃、腎、膀胱),以排除無腦兒、嚴重的腦膨出、嚴重的開放性脊柱裂、嚴重胸腹壁缺損內臟外翻、單腔心、致死性軟骨發育不全等胎兒畸形。
第三次超聲檢查:30~32周,除了檢測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判斷胎位,此時期還能夠發現部分中早期不能發現或尚未出現的畸形,以提高某些疾病的檢出率。比如,部分腦積水,胸腹水等往往在晚孕期才表現出來。
第四次超聲檢查:臨產前37周以后,本檢查最好在住院分娩前進行。此時主要檢測胎兒在宮內的生理狀態,有無宮內窘迫,大小,胎位、胎盤的功能評價,羊水等一些情況,以便產科醫生做出綜合評估,決定分娩時機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