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晚期臨產孕婦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檢測對臨床的參考價值。方法:采用CA-510全自動血凝儀對295例臨產孕婦和64例健康非妊娠婦女進行凝血四項檢測。結果:臨產孕婦PT、APTT較健康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Fib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增高(P<0.05),T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產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孕婦體內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均發生明顯改變。對臨產孕婦進行凝血指標檢測,可早期發現凝血功能的改變,對預防DIC的發生和及時治療,降低臨產孕婦DI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臨產孕婦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凝血酶時間 纖維蛋白原【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190-01
妊娠是一種生理過程,在妊娠期間,特別是在妊娠晚期,孕婦體內激素水平發生明顯變化,影響肝臟的代謝、合成和分泌功能[1],從而導致臨產孕婦體內凝血成分和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出現明顯改變,尤其是纖維蛋白原含量明顯增高,這種改變容易導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2]。因此對臨產孕婦進行凝血指標的監測,有助于DIC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本文對295例臨產孕婦凝血指標進行了檢測,并與64例健康非妊娠婦女的結果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95例臨產孕婦為2012年9月我院住院產婦,年齡19-39歲,平均27.6歲。64例非孕婦女來自健康體檢時隨機抽取并排除有相關性疾病,其年齡與臨產孕婦組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用專用血凝真空管(3.8%枸櫞酸鈉溶液1∶9抗凝)采取臨產孕婦和正常非妊娠婦女肘靜脈血1.8mL,3000r/min,離心15min,2小時內完成檢測。每次測試前先按規定做室內質控,質控合格后再行標本檢測。
1.3 儀器與試劑。儀器為Sysmex公司生產的CA-51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試劑及質控品均為Sysmex公司的生產的配套產品。
1.4 統計學處理。檢測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顯著性分析采用t檢驗及相關性分析。
2 結果
與非妊娠健康組比較,臨產孕婦的PT、APTT值明顯降低,Fib水平明顯升高,均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而TT檢測結果與非妊娠健康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1。
表1 臨產孕婦組與健康對照組凝血四項檢測結果比較'
組別例數PT(s)APTT(s)Fib(g/L)TT(s)妊娠晚期組29511.3±0.628.5±3.05.42±0.9815.5±2.5非妊娠組6412.2±0.730.4±3.24.34±0.9515.3±2.6P值<0.05<0.05<0.05>0.053 討論
凝血四項是判斷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診斷指標,在凝血四項中,PT的長短反映了血漿中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的水平,是檢查外源性凝血系統是否正常的試驗。APTT的長短反映了血漿中內源性凝血系統凝血因子Ⅷ、Ⅸ、Ⅻ、Ⅺ、共同途徑中凝血酶原、纖維蛋白水平,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內源性凝血系統是否正常的試驗。TT是測定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單體再進一步轉化為纖維蛋白所需的時間,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徑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纖維蛋白原異常、以及是否發生纖溶、存在抗凝物的情況。Fib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濃度纖溶酶的靶物質,在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中同時發揮重要作用,它是提示機體高凝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試驗中,臨產孕婦組與健康對照組相比,PT、APTT明顯縮短(P<0.05),Fib明顯增高(P<0.05),顯示妊娠期間多種凝血因子合成增加,臨產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表現為凝血功能增強,抗凝及纖溶功能減弱。這種高凝狀態一方面可以保證分娩后胎盤剖離的創面能迅速愈合,防止產后大出血的發生,另一方面又容易引起血管內凝血,誘發DIC,特別是在產程中容易出現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徑和內源性凝血途徑的各種因素,從而誘發DIC,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激活了纖溶系統,血液轉變為低凝狀態,出血傾向增加,嚴重威脅孕婦及胎兒的安全[3]。
臨產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孕婦體內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均發生明顯改變。對臨產孕婦進行凝血指標檢測,密切觀察孕婦PT、APTT、TT、Fib的變化,以便早期發現凝血功能的改變,對預防DIC的發生和及時治療,降低臨產孕婦DI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義。參考文獻
[1] Bacq Y,Zarka O,Brechot JF,et al,Liver function tests in normal pregnancy:a prospective study of 103 pregnant women and 103 matched controls[J],Hepatology,1996,23(5):1030-1034
[2] 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79-281
[3] 魯力.貴陽市1008例妊娠晚期婦女全血細胞參數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11):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