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和交流急性心梗24h內護理方法和經驗體會。方法:對270例急性心肌梗死24h內行冠心病監護病房的常規護理、基礎護理、急救護理、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正確有效的綜合護理。結果:270例患者入院后經積極合理的治療以及正確有效的綜合護理,其中95.6%好轉或痊愈。結論:急性心梗24h內正確有效的綜合護理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緩病程進展及提高預后。
關鍵詞: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24h內護理【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1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起病急驟,變化迅速,是內科常見的急癥之一,常并發心衰、心律失常,是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頭24h內,患者有很高的原發性心室顫動的發生率[1],其后果嚴重,病死率高。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規律,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有效的護理及健康指導,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緩病程進展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臨床資料
總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0例,年齡36.2~75.6歲,平均50.8歲,其中男169例,女101例,入選病例均按WHO標準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270例患者入院后經積極合理的治療以及護理,172例治愈,86例好轉,12例死亡,取得了滿意的冶療效果及預后。
2 護理
2.1 冠心病監護病房的常規護理。接診后,將患者安置于冠心病監護病房。簡要詢問病史,做18導心電圖,連接監護設備,監護儀電極片的放置應避開心臟聽診區及電除顫的部位以及胸前導聯心電的位置,并于床旁備好除顫儀、吸痰器等搶救設施,為病人吸氧4.0~6.0L/min。將病人安置好舒適的體位,囑咐其3d內絕對臥床休息,給予生活護理,協助病人床上進食及排泄,限制探視,保持環境安靜,避免不良刺激。飲食上要給予低鹽、低脂半流質食物。必要時,可給予緩泄劑,保持二便通暢,防止因大便過度用力,而誘發心律失常。
2.2 密切觀察心率、心律、尿量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嚴密觀察血壓、呼吸、血氧飽合度、意識及尿量的變化,并詳細記錄。觀察患者有無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尿少、脈搏細速、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壓變小等表現,預防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
2.3 做好急救護理措施。迅速建立2條靜脈通道,應用淺靜脈留置針保持靜脈通道的通暢,一路做為溶栓或急救藥物應用的備用通路,另一路應用擴張冠狀動脈藥物,同時采血標本測量血清心肌酶CK及CK-MB、心肌肌鈣蛋白、凝血酶原時間、血離子、血常規等,為進一步確診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準備好各種急救儀器和藥品,將除顫儀、吸引器、人工呼吸器、氧氣裝置等所需用物放置于床旁邊合適位置。將導電糊涂于電極板上,發生室顫時,可立即給予非同步電除顫,提高除顫成功率。一旦發生意識突然喪失、抽搐、心電示波顯示室顫,應立即搶救,在最有效的時間內給予電除顫,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
2.4 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而言其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目前對于急性梗死的治療主要是采用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在起病6h內使用靜脈溶栓療法可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使壞死范圍縮小。所以掌握急性心梗的發病和進展規律,以及溶栓護理等,對提高病情觀察的預見性和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溶栓后24h內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尤其在溶栓后3h左右發生率更高,以室性、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多見。對前、側壁心梗患者,警惕快速心律失常的發生,準確區別不同性質的快速心律失常,對于頻發早搏及短陣室速,及時應用利多卡因等藥物;發生室速、室顫時,及時給予電復率。對于下后壁心梗患者,警惕緩慢型心律失常的發生,尤其夜間,因為睡眠時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心率更慢,必要時給予異丙腎上腺素或654-2等藥物,床旁備好臨時人工心臟起搏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護士應把潛在并發癥、心律失常和出血作為主要的護理問題給予關注,隨時了解患者的不適主訴及精神狀態變化,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保持情緒穩定。
2.5 按醫囑正確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用藥過程中,注意心率、心律變化及藥物的療效、副作用。如:利多卡因可引起嗜睡、眩暈、感覺異常、視物不清、瞻妄、昏迷以及竇房結抑制、低血壓、傳導阻滯等;胺碘酮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肺纖維化,還可發生轉氨酶升高,胃腸道反應,在心臟方面的副反應主要為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或因Q-T間期過度延長導致尖端扭轉室速等。根據醫囑應用止痛劑或鎮靜劑如:硝酸甘油、嗎啡、安定等時,應注意嗎啡對老年患者的呼吸有抑制作用,硝酸甘油滴速應緩慢,防止血壓驟降。
2.6 心理護理。當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時,患者因心悸而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經常詢問病人的感受,傾聽病人的主訴,讓病人有安全感,并給予心理疏導,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一旦發生心室顫動,當電復律使病人轉復后,清醒后的病人會出現極度的精神緊張、瀕死感明顯,會加重病人的恐懼心理。此時,護士應陪伴在病人身邊,允許家屬陪護。同時,應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避免外界不良刺激,消除不良情緒。
3 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24h內最易發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救治,對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當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后,應準備充足的搶救藥品與設備,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救治,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滿意度。護士要密切觀察心率、心律、尿量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好急救護理措施和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尤其是要重視做好心電監護,要能熟練掌握各種異常心電圖的特點,要具備惡性心律失常的緊急判斷能力和精湛的護理技術,并熟悉各種心律失常的搶救程序和用藥注意事項,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方法和保養,確保儀器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