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并分析急診科室的護士針刺傷的原因,以降低針刺傷的發生率。方法:于2011年在崗的35名護士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就針刺傷的具體原因,發生的地點與時間等內容加以調查。結果:針刺傷的發生與護士自身對針刺傷的認識、操作規范以及環境因素等方面有一定的關系。結論:提高對針刺傷的認識度、規范操作性的流程以及注重加強管理等,能夠有效地降低刺傷的發生率。
關鍵詞:急診護士 針刺傷 原因 對策【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18-02
針刺傷為一種皮膚深部的足以使得受傷者出血的意外傷害,被病原體污染的血液或者體液會由此接種至受傷者體內,經過針刺傷接種發生感染的病毒包括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破傷風桿菌等方面的內容,這些病毒對受傷者的身體健康將造成巨大的威脅且可能會產生致命性的后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急診護士接觸最多的一種器械就是各種注射用的針頭,一不小心護士的手就會被針刺傷[1]。目前,80%以上的護士刺傷的都是由于操作不小心而導致護士手部針刺傷。本文主要對急診護士針刺傷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基于所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對應的防范對策。
1 急診護士發生針刺傷的原因分析
1.1 急診護理人員防護意識薄弱。目前,在各種護理教育中強調更多的是患者在醫院內出現感染的防范知識,但是護士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教育卻十分匱乏,特別是對針刺傷之后的具體危害性以及實際的防范對策方面的教育則少之又少。通過本調查研究的曾經受到針刺傷的80名護士,結果表明:操作時不戴手套而針刺傷的護士有42名,占52.5%;針刺之后沒有及時地向上級報告的護士有68名,占85.0%;針刺后沒有及時地采取消毒以及預防感染等方面的措施的護士有16名,占20.0%。在調查中,有九成以上的護士認為是針刺傷的危害很大,尤其是會產生感染血源傳播性疾病,雖然她們對此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感染概率認識度不夠,認為感染的概率非常之小,不需要過多地加以關注,在實際的操作之中,不注意防護,僥幸心理存在[2]。
1.2 不正確的操作習慣。個人操作習慣是造成針刺傷出現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針頭使用之后重新套上針帽是導致針刺傷出現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在護士工作繁忙時,倉促地針帽回套更容易發生針刺傷。對我院1000次護士針刺傷的具體受傷環節進行調查,最終得出回套針帽時受傷占總數的28%。
1.3 標準預防知識意識匱乏。由美國疾病防控中心頒布的一項預防血液性傳播疾病中指出,所謂標準預防指的就是預防經血液、體液以及傳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這個概念之下患者的血液、體液以及分泌物均被視為傳染性,護士對標準預防內容缺乏一定的依從性是發生針刺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有調查結果顯示,有40%以上的護士對標準預防針刺傷不是非常熟悉,甚至從未聽說過,70%的受到針刺傷的護士在注射輸液操作過程中,往往不會戴手套。對于醫用銳器所造成的血液種植的定量研究結果表明:醫用手套能夠較為明顯地減少縫合針上所帶有的血液的量,如果套用兩層手套,那么效果則更加地明顯。
1.4 患者不配合操作。急診患者由于疾病急而重,常常有恐懼以及焦慮等方面的負面心理,對疼痛侵入性護理操作不能很好地與醫生及護士之間進行很好地配合。部分搶救患者由于病理方面的原因如腦外傷之后出現的煩躁等癥狀也會導致患者對護士的操作不能很好地配合。上述患者的不配合是導致針刺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相關研究報道表明:患者的突然運動行為能夠導致29%以上的針刺傷的發生。
2 急診護士針刺傷的防范對策
基于如上關于急診護士針刺傷出現的原因,現提出如下幾點具體的防范對策。
2.1 注重護理過程中的規范性操作。注意養成正確的操作習慣。在將治療器材配備齊全的條件之下,將規范性的護理操作應用于急診患者治療之前、之中以及之后。各種針頭的針帽一旦打開之后,絕對不能回套,應該將其丟棄于銳器盒之內,以避免誤傷自己或者他人。
2.2 合理配置。根據急診科的實際特點,預檢處啟用高年資護士對患者做好相對應的就診分流;設立綠色通道,配置專門的急救醫護人員,在不耽擱普通患者就醫的同時有充分的時間搶救急危重癥患者;開設與綠色通道相對的獨立搶救室,里面設快速生化檢驗等輔助性的科室,避免由于各種檢查耽誤有效急救的時間。在減輕急診科護士心理壓力的同時,配備高年資以及心理適應能力較強的護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針刺傷情況的出現[3]。
2.3 準確處理醫用垃圾。當前,有很多醫院在注射器以及輸液器使用之后,要求先將針頭取下,浸泡以及收集,再進一步地分類處理,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之中,勢必要增加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被刺傷的機會。所以,應該簡化注射器以及醫用垃圾的處理程序,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醫護工作人員被銳器刺傷的幾率。注射器盡量一次性毀形成功,應該使用便于丟棄污染針頭的銳器盒子,盡可能多地減少化學消毒劑的浸泡,而直接將針頭等醫用垃圾焚燒處理,減少二次性刺傷的根本機會,嚴格地管理醫用垃圾,減少其他醫務人員被針刺的機會,且嚴防醫用垃圾流入至外界環境之中。銳器盒裝滿3/4時,應封口更換。
2.4 針對上半夜時間段護士容易出現疲勞的情況,注意力降低,護士長增派上半夜的護理工作人員,并對班次作出相應的調整,將輸液班與加藥班以及巡視班崗位2h輪換一次,這樣就可以非常有效地緩解護士的疲勞。
2.5 加強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
2.6 改善工具,如使用安全型留置針,密封正壓接頭。
3 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提高對針刺傷的認識度、規范操作性的流程以及注重加強管理等,能夠有效地降低刺傷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陽康麗.急診護士針刺傷發生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4):236-237
[2]周立群,陳鈺瑤.急診科護士針刺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健康必須,2012,11(2):138
[3]王勤,徐曉敏.急診科護士針刺傷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2,10(2):4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