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后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婦科惡性腫瘤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分別有40例患者,均按常規進行治療和護理,而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結果:化療前,觀察組焦慮和抑郁的分值與對照組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而化療后觀察組焦慮和抑郁的分值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01),并且可以發現心理護理能夠緩解婦科惡性腫瘤化療病人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緒,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婦科 惡性腫瘤 化療 心理護理【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2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筆者的研究對象均為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間,經過臨床和病理組織學已經確認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年齡在20-67歲之間,文化程度均在小學及以上,并且把有精神病家族史或個人史、有藥物或酒精依賴的,有腦部疾病或者是智力障礙的患者均加以排除之后,隨機選取了其中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將這80例患都再隨機分為心理護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
1.2 研究方法。首先,讓對照組和護理組的患者在進行化療前和經過化療后,分別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并且,在這些患者經過了化學藥物治療結束后的第三天,針對這兩組的患者副反應情況進行相關調查和記錄,其中包括是否惡心和嘔吐,是否有便秘情況或是腹瀉現象,體力情況怎么樣,是否有周身倦怠乏力的感覺,以及是否有比較明顯的脫發現象等。
其次,分別對兩組參與治療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而觀察組患者除了常規護理外,分別在化療前、化療期間以及化療之后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在化療前,進行心理護理時,尤其要注意與患者及其家屬、親友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以極其負責的態度,本著科學嚴謹的精神,耐心而熱情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屬、親友提出的有關病情與治療、護理的各種問題,并針對患者個體的具體情況,對不同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進行心理干預及認知治療,使他們在逐漸接受并積極面對身患癌癥這一現實,從而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很好地配合治療及康復訓練。在化療期間,一定要以耐心熱情而又精湛的醫護質量使病人獲取最大的安全感,并向他們介紹病友的治療及康復情況,用病友間的交流、傾訴以及彼此的相互鼓勵,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一些有關化療及其護理、飲食的一些常識,并給他們發放自己內部編制的有關化療及其護理知識的宣傳手冊,給患者普及其家屬普及化療的意義、方式、化療后的護理等醫護知識,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輔助護理工作。除以上的心理護理及干預之外,我們還對觀察組的患者每天至少進行一次大約半小時的肌肉放松式的訓練以及內心意念引導。比如,給患者播放比較輕松、舒緩、愉快的音樂,并指導患者感受音樂中的那份輕柔、唯美和歡快,欣賞音樂的同時,放松自己的身心,想象著自己就是一位指揮若定的大帥,像那個胸有成竹的諸葛亮一樣,手執羽扇,手撫琴弦,口唱小曲,指揮著身體里的“將士們”一舉殲滅病灶中的腫瘤細胞,只見“敵人”節節敗退,數量越來越少,眼看著勝利在望。這樣的心理治療方法患者很容易學會,在指導患者學會之后,要求他們每天堅持半小時的心理干預治療同時,每周至少進行一次比較系統的治療。
1.3 統計方法。所有資料輸入SPSS10.0統計包,數量資料t檢驗,分級構成比資料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化療前、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對照情況(見表1)。
表1
組別化療前化療后SASSDSSASSDS觀察組52.18±7.8156.39±8.0242.09±6.8646.37±7.14對照組53.31±7.9355.59±7.8352.95±7.5156.12±7.63t0.7290.5367.7638.031P>0.05>0.05<0.001<0.001 從表1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化療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的分值無統計學意義。而化療后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分值不僅有統計學意義。
2.2 化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兩組患者的副反應情況(見表2)。
表2
癥狀觀察組對照組人數分值人數分值P惡心嘔吐401.74±1.03402.80±1.13P<0.05便秘171.93±1.07262.73±1.29P<0.01腹瀉131.76±1.27172.01±1.15P>0.05疲憊331.87±1.40402.77±1.27P<0.01脫發191.81±1.34372.81±1.32P<0.01 表2中的統計,是按照臨床癥狀的無、輕、中、重的癥狀反應情況,分別確定為0、1、2、3分,將每一組的所有的患者統計分會進行累計,觀察這些分值的變化情況并進行相應的統計學處理。
3 討論
癌癥患者中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這是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在得知得了癌癥后,往往直接想到的就是不久于人世,因此,很多患者便因為對病情的緊張和恐懼,導致情緒焦慮,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由于這些不良的心理反應會直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信心,直接影響患者對生的渴求,往往是放棄治療或是無法積極面對,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
由此可見,心理護理不僅能使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極大的緩解,而且能夠增強患者對抗癌治療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勇氣,對促進癌癥病人的康復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S].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特刊)
[2]歐陽瑞霓.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的心理干預與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