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自1977年美國醫學家恩格爾(GL 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1]。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護理工作的重點從疾病轉移到以人為中心,工作內容也由疾病護理演變到生理護理和心理護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暴飲暴食、大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在人們生活中蔓延,這也就意味著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發生率不斷上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威脅。由于急性重癥胰腺炎病情嚴重,該類患者常常急癥送入重癥監護室。作為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作好重癥胰腺炎患者的心護理至關重要。
關鍵詞:急性重癥胰腺炎 心理反應 心理護理【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31-02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由于膽石癥、暴飲暴食、長期大量飲酒等各種原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臨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等為特點,是一種嚴重的分解代謝性疾病,發展迅速并發癥多,如治療不及時,可危機生命。由于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給患者帶來較多的心理反應。
1 癥狀方面
1.1 疼痛。疼痛作為重癥胰腺炎患者的首發癥狀,往往疼痛呈持續性加劇。疼痛時人類常見的癥狀,它比其他任何單一健康問題更影響人的生活質量,疼痛給自身帶來的不適感,經常會讓人感到恐懼、煩躁。
1.2 惡心、嘔吐。重癥胰腺炎屬于消化道類疾病,由于長期大量飲酒、暴飲暴食或膽道梗阻等病因引起胰腺分泌,嘔吐胃內容物含膽汁,這給患者帶來極強的不適感,患者往往有瀕死感,全身冷汗等。
1.3 發熱。由于胰液分泌進行自身消化,出現水腫、出血等炎癥反應,炎癥物質的吸收以而引起體溫上升,患者全身大汗淋漓,精神差等。
1.4 并發癥。由于病情嚴重,重癥胰腺炎往往會出現胰周膿腫、心動過速、低血壓或休克等嚴重并發癥,這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生理和心理負擔。
2 環境方面
2.1 監護室集中了全院先進儀器設備,這些儀器在工作過程中持續的聲音和各種顯示器的視覺刺激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和休息,患者感到煩躁不安。
2.2 重癥監護室是一個特殊的醫療環境,于普通病房而言監護室相對封閉,家屬不能陪伴在患者身邊,患者愛與歸屬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甚至擔心家屬的不理解、不支持。
2.3 監護室的患者多為重癥患者,各種搶救和維護生命的設備及各種儀器報警造成一種緊張氣氛,讓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擔心和恐懼。
3 治療方面
3.1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程早期采取液體復蘇,大量和長時間的液體輸注影響患者的身體舒適性,抽血化驗等輔助檢查的頻繁,讓患者緊張,產生敵意,患者常抱怨液體輸注過久,檢查過多而未見明顯的好轉,輸液肢體感到不適,治療管道過多會影響翻身等。
3.2 對患者采取的禁飲食和持續胃腸減壓,患者感到口渴、饑餓難耐,往往出現情緒低落,沮喪,四肢軟弱無力等身體不適。
3.3 中藥治療中大承氣湯灌腸、胃管注入頻繁,患者會感到隱私未受到保護。肛周頻繁刺激會感到疼痛、心悸等不適。
4 其他因素
重癥急性胰腺炎越來越年輕化,據文獻報道[2]的主要致病原因中老組占65%,而非老年組占89%,而非老年組往往是家庭的頂梁柱,當他們面對角色的改變時往往出現角色矛盾,同時也會擔心給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對知識的缺乏會讓患者對疾病帶來的身體不適感到恐懼和不安。
面對患者出現的種種身體和心理反應,我們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方法,讓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爭取早日康復:
(1)入住監護室的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首先應該穩定患者的情緒,搶救工作中應做到忙而不亂,動作敏捷輕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表露出緊張神色。避免在患者面前說“怎么辦?”之類的話,醫護之間避免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在搶救其他患者時,注意床簾或屏風遮擋,減少緊張氛圍。
(2)患者對病情帶來的身體不適,我們應幫助他們適應各種變化,如疼痛時應教會患者放松技巧和應對策略,我們也應采取有效地措施,遵醫囑用藥、物理降溫等,幫助患者緩解癥狀,以取得身體的舒適性。如多數患者對長時間的胃腸減壓及禁食不理解,往往不配合,不能堅持,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告之禁食能使胰腺分泌減少,胃腸減壓可使胃中酸性胃液及原有食物不再刺激胰腺分泌,從而減輕胰腺負擔,利于疾病早日康復,并講明插胃管時會產生的不適,取得配合。
(3)清醒患者我們應主動為他們介紹環境,消除他們對監護室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盡量創造優美、舒適的環境,保持室內安靜,降低各種機器報警音量。向患者解釋監護室探視制度,已取得患者理解,避免因家屬不在身邊而引起的悲傷情緒。
(4)為避免對患者的刺激,應在不影響診療規程的原則下,盡量將診療操作集中完成。操作前應向患者解釋操作的必要性,已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5)由于病程一般較長,患者表現出來的過激行為要給予理解,待患者情緒平息后再給予耐心、細致的言教。
(6)面對角色矛盾的患者,我們要以同情、關心、親切的態度給予解釋并與其家屬有效溝通,讓患者逐漸角色的過渡。
(7)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調動患者自身能力不斷進行內部調節,對患者的身心癥狀、客觀存在的病情加以說明,以勸導或啟發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一些錯誤觀念,緩解或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同時必須掌握大量的心理學知識,不斷提高語言技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心態,將患者作為完整的人,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進行全面監護。隨著護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將會更加成熟和完善,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葉舜賓.急性胰腺炎[A].裘法祖,孟承偉.外科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梁少紅.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影響預后因素分析.中華醫學導報,2007年13期
[3]沈薇,沈鼎明.重癥胰腺炎的診治現狀[J].醫師進修雜志,2002
[4]劉玉杰,高崇欣,修崇昆,等.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防治中的應用.哈爾濱醫藥,2003,23(4):112
[5]蔣世瓊.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6年14期
[6]劉玉玲,張金艷,劉惠茹.急性胰腺炎的飲食及心理護理.《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