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42例胸外科手術后呼衰患者氣管鏡下吸痰治療效果及護理體會:氣管鏡下吸痰治療術后呼衰效果好,良好護理對病人恢復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胸外科手術 支氣管鏡下吸痰 呼吸衰竭 護理體會【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33-02
胸外手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恢復受很多因素影響,老年患者術后咳嗽乏力及術后傷口造成疼痛不能有力咳嗽,進一步造成痰液在呼吸道內淤租,導致通氣功能下降,是造成胸外科術后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我院纖維氣管鏡室共對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胸外科術后42例痰液阻塞繼發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氣管鏡床旁吸痰并給予全程護理。其中,12例行一次氣管鏡下吸痰緩解,13例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吸痰2次緩解,14例肺不張患者吸痰兩次以上,3例經纖維氣管鏡吸痰及部分患者生理鹽水、甲硝唑液灌洗,痰培養指導抗生素合理應用,同時給予積極吸痰護理下呼吸衰竭得到糾正。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食管鱗狀細胞癌根治術13例、肺腺癌根治術14例,肺鱗癌根治術15例。男29例,女13例。其中食管中上段鱗狀細胞癌10例,食管下段鱗狀細胞癌3例。左肺全切3例,右肺全切7例。行肺葉切除19例。年齡為52~87歲,本組患者均為開胸術后停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第2~6天開始出現不同程度呼吸困難、自主咳嗽弱、雖經常規呼吸道霧化吸入及一般拍背,吸痰仍無法順利排痰。動脈血氣分析符合呼衰標準。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紺,自主呼吸增加,部分患者氣管向患側移位,聽診患側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可聞及明顯痰鳴音及濕羅音。床旁胸片提示:一側全肺不張9例,肺葉不張15例,合并肺部感染18例。
1.2 方法。患者平臥于病床,雙肩部略墊高,頭稍后仰并擺正。床旁監測心率、血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行2%利多卡因鼻咽部噴霧麻醉,囑患者于噴霧時深吸氣.保證鼻咽部及氣管獲得充份的局部麻醉。同時給予一側鼻孔鼻導管高流量吸氧。纖維支氣管鏡行遠端石蠟油涂布后于另一側鼻腔緩慢進入鼻咽部,進入氣管后于活檢口再次注入1%利多卡因2~3ml,氣管麻醉更充分,患者依從性會更好。首先吸凈氣管內及病變較輕一側肺內痰液,動作要輕柔、熟練,準確。然后檢查和吸除較重一側各葉段支氣管內痰液等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以用生理鹽水灌洗、稀釋后吸出,注意灌洗液應適量.對因痰栓形成肺不張時,痰栓結痂往往無法吸除,可用活檢鉗協助鉗鋏取出。經纖支鏡吸痰后起到立竿見影效果[1]。術后發生呼吸衰竭及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纖支鏡下會發現氣管及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氣道分泌物、痰液、血液及血凝塊較多,在這種情況下,給予生理鹽水及甲硝唑,酌情給予凝血酶進行氣管支氣管灌洗,幫助局部止血及炎癥恢復。
2 結果
本組患者經纖維氣管鏡下床旁吸痰及灌洗治療,氣道阻力明顯下降,梗阻性呼吸困難減輕,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紺等癥狀明顯緩解。聽診呼吸音轉清,痰鳴音及濕羅音消失。在氧療條件下血氧飽和度均能恢復到93%以上,胸片及CT檢查均提示肺不張明顯好轉,肺部感染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本組病例中32例經一次氣管鏡吸痰加抗感染、靜脈營養,持續氧療,霧化吸入,翻身拍背等綜合治療獲得治愈。7例經兩次以上吸痰及生理鹽水、甲硝唑液灌洗治愈。3例經氣管鏡下吸痰并細菌培養發現特殊細菌感染,針對性治療后痊愈。未發生出血、窒息及心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
3 護理
本組患者均為癌癥術后患者,體質差,再次出現呼吸困難,對有創治療有明顯抵觸心理,患者家屬對此治療也有一定的擔心,氣管鏡下吸痰前須細致,詳細的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治療必要性及相應風險,征得理解與支持。治療前仔細檢查儀器,保持其功能處于良好狀態,避免治療中出現因儀器功能不佳影響治療,造成對病人的不利影響。吸痰前囑患者咳嗽,保持平靜呼吸,利于充分吸痰,在吸痰前,中,后給予高流量吸氧,以增加肺泡-肺毛細血管的氧濃度梯度,促進氧合,防止肺泡氧分壓在吸引時降至基線以下[2];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低于90%時,應給予高濃度大流量吸氧,必要時面罩吸氧。血氧飽和度過低可暫時停止吸痰或呼吸機輔助呼吸。待SpO2高于90%、患者呼吸循環穩定后再次吸痰。兩次氣管鏡吸痰時間以間隔20rain以上為宜。吸痰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加以疏導,密切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及癥狀改善情況,幫助醫師及時調整吸痰操作。術后要對病人進行30分鐘的生命體征監護,囑加強拍背排痰。對合并感染患者,鏡下吸痰進行痰培養陽性率明顯高于咳嗽排痰痰培養陽性率。對針對性抗生素治療幫助明顯。
4 討論
食管癌、肺癌等惡性腫瘤為消耗性疾病,患者體質差。開胸手術對患者胸部創傷大,患者呼吸功能一定程度下降。患者傷口疼痛導致不敢用力咳嗽,同時患者體質差,無力咳嗽,更易合并肺部感染、炎性刺激致使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滲出物、分泌物增多阻塞呼吸道,導致呼吸衰竭。應用一般鼻導管吸痰,及霧化吸入,翻身拍背等常規治療只能清除口腔和鼻咽部的分泌物,很難幫助氣管支氣管內的痰液及滲出物排出。食管癌、肺癌根治等較大胸科手術后2~6d常出現因呼吸道內的痰液、血液及分泌物阻塞導致通氣性呼吸困難,繼發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對于咳痰無力及不易咳出者,特別是合并通氣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時進行氣管鏡吸痰,對防治呼吸道并發癥有積極意義。纖維氣管鏡吸痰的臨床應用,可在直視下快速、有針對性地吸除氣管支氣管內的痰液。能迅速地解決術后氣管支氣管內痰液阻塞導致肺部感染,呼衰等嚴重并發癥發生。吸痰前后護理很好的解決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治療的安全性及配合起到了關鍵作用。患者經氣管鏡吸痰及吸痰前后護理,均取得了治愈的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梁慶正,李遂瑩,董小莉.高齡肺癌的外科治療[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0,7(1):85
[2]利索平,王靜.經鼻氣管插管痰痂阻管原因分析及旋轉沖洗吸痰法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