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穴位艾灸療法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早期不穩定膀胱癥狀的臨床治療效果及護理方法。方法:將80例TURP術后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組)(n=30)和治療組(艾灸組)(n=50),分別觀察術后患者術后不穩定膀胱的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術后不穩定膀胱的發生率,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組經穴位艾灸療法干預治療后不穩定性膀胱癥狀明顯減少,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關鍵詞:穴位艾灸 不穩定膀胱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護理【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0-01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礙原因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不穩定膀胱約占50%,大部分患者在解除梗阻后膀胱功能恢復正常,仍有約20%患者不穩定膀胱癥狀無改善,不穩定膀胱是TURP手術后早期常見并發癥之一,臨床表現為強烈的尿意、陣發性下腹部恥骨上區及(或)尿道部位痙攣性疼痛,每次發作持續數秒至數分鐘,膀胱沖洗引出液血色加深,嚴重者可誘發活動性出血,導致再次手術可能[1]。目前對前列腺電切術后不穩定膀胱癥狀的治療比較困難,主要有術后放鎮痛泵、使用止痛劑、解痙劑、抗組胺藥、鈣離子通道阻滯劑、M受體阻滯劑等[2]。本研究通過術后早期采用艾灸氣海、關元穴防治不穩定膀胱收縮癥狀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80例患者均來自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間在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外科病房行手術的前列腺增生癥的患者。治療組:50例,年齡在51~89歲,病程1~10年,有尿潴留病史22例,膀胱結石18例,伴有慢性腎功能衰竭5例,高血壓病18例,糖尿病16例;對照組:30例,年齡在55~84歲,病程0.5~12年,有尿潴留病史15例,膀胱結石10例,伴有慢性腎功能不全3例,高血壓病10例,糖尿病8例。
1.1 診斷標準。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診斷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一九九七年制定發布《中藥新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三輯):①強烈尿急感;②恥骨上區及(或)尿道痙攣性疼痛;③沖洗液顏色間歇性加深;④尿道口不自主溢尿。術后出現上述癥狀4項中任意3項者則定義為膀胱不穩定性收縮。
1.2 納入標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術后當天出現臨床癥狀符合診斷標。
1.3 排除標準:①術后病理診斷為前列腺癌的患者;②術后因嚴重心腦血管等疾病需送ICU監護的患者;③術后出現嚴重TURP綜合征的患者;④術中出現大出血、膀胱穿孔等嚴重并發癥,需再次手術的患者;⑤術中損傷尿道外括約肌、尿失禁的患者。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梅驊主編的《泌尿外科手術學》中《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中的步驟施行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手術盡可能由同一術者完成。術后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組。所有患者術后使用抗生素3天,術后第一天開始進行縮肛鍛煉,術后第3天均拔除尿管。
2.1 對照組:按照TURP術后常規護理:①術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生命體的變化。②定時擠壓尿管,保持持續膀胱沖洗通暢,觀察引流液的色、量。③膀胱痙攣,告知患者放松心情,必要時給予解痙、止痛藥物。④術后6小時后囑病人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⑤術后第一天開始予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每次0.2mg口服,每日一次,連續2周。
2.2 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自術后第一天開始予艾灸氣海、關元穴,每次20分,每日兩次,治療時間為術后第一天至術后第二周。具體操作:協助病人取平臥位,暴露下腹部,取氣海關元穴,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的穴位上,距離皮膚約2~3cm,艾灸手法為回旋灸,灸至皮膚稍有紅暈,以不引起灼痛為度,病人自感有溫熱感,每穴灸10-20min,每天2次。如局部知覺減退患者,操作者必須用自己放在穴位旁感覺者局部受熱的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距離,掌握施灸時間,防止燙傷。
2.3 統計方法。使用SPSS11.0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3 結果
治療組:50例中3例(6%)出現不穩定膀胱的癥狀。癥狀較輕微,未做特殊處理,3-7d后全部病例癥狀消失。
對照組:30例中8例(26%)出現不穩定膀胱的癥狀,其中3例癥狀較重,5例癥狀輕微。最短在術后5h出現,其余發生在術后2d內。
4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不穩定膀胱發生的物質基礎比較復雜,主要與神經超敏現象,膀胱受體密度減少及膀胱順應性降低有關。手術刺激,留置多腔尿管持續牽拉和沖洗使膀胱充盈狀態,是前列腺術后發生不穩定膀胱的主要誘因[5]。艾灸療法,是以艾絨為主要原料,制成艾條或艾柱,點燃后在人體某穴位或患處熏灸的一種技術操作。此法利用溫熱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回陽救逆,從而達到防病保健,治病強身的目的。關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為任脈的要穴,有強壯作用,主治少腹疼痛,尿頻尿閉等癥,有補益腎氣,調達肝氣,行水清熱利濕作用,氣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與關元同有強壯作用,主治下腹疼痛,癮淋,與關元配伍,有行氣通經,清熱利濕的作用,主治小便淋瀝不盡,少腹脹痛。配伍三陰交,有養陰填精,培元固腎的作用,主治下腹絞痛。因此,艾灸關元、氣海,可以補益腎氣,溫化膀膚,起到行氣止痛,清熱利濕之效,能夠緩解下腹疼痛,小便頻急痛感。穴位艾灸時護理上應注意一下幾點:①艾灸前應評估患者皮膚情況,如穴位處皮膚有破損、外傷等不宜艾灸治療。艾灸過程中,隨時查看病人,詢問患者的感受,對于局部知覺遲鈍或者老年的患者,艾灸過程應多關注患者皮膚情況。②囑病人注意暢情志,避風寒。③與病人詳細講解艾灸療效,以及成功的病例,增強病人治療的信息。④因施灸時間過長或距離皮膚太近,致局部皮膚出現小水泡,應注意消毒,勿擦破,不需處理,待其自行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泡內液體,覆蓋消毒紗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穴位艾灸防治療前列腺術后不穩定膀胱方面達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具有方法簡便,療效可靠持久,且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特色,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鵬,高居忠,武治津.良性前列腺增生癥不同術式術后療效不良原因的研究.中華外科雜志,2003,41(2):84—86
[2]KANIK EA,ERDEM E,ABIDINOGLU D,et al.Can the out—come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be predicted preop—eratively[J].Urology,2004,64:302—305
[3]BARRY MJ,FOWLER FJ JR,O’LEARY MP,et al.The 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index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The Measurement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EJ].J Urol,1992,148(5):1549—1557
[4]ECKHARDT MD,VAN VENROOIJ GE,BOON TA.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versus age,prostate volume,and urody—namic parameters in 565 strictly selected men with lower urinarytract symptoms suggestive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U—rology,2001,57(4):695—700
[5]夏長軍.連續硬外阻滯預防前列腺術后不穩定膀胱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4。10(3):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