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了更好的掌握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在術后對健康教育的具體需求,以及目前術后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讓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促進恢復。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在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中隨機抽取36例患者,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以知道他們對術后健康教育的需求。結果: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內容的需求,專項功能鍛煉指導、自理能力的培養、個體指導與演示100%需求最高。結論:根據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具體需求安排健康教育,更加合理地安排能顯著提高髖關節置換術后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 康復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3-02
髖關節置換手術具體指的是專業的醫生利用手術的方式把人髖關節的某一部分或者是整個髖關節用人工制作的髖關節來代替,以便使髖關節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1]。髖關節置換手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技術越發成熟可靠,所以被廣泛推廣于臨床治療當中,隨之而來的術后健康教育工作也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因為合理、系統的術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所以,我們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需求的問卷調查,詳細情況如下:
1 對象
調查對象。抽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未出院的患者36例,這其中包括女患者24例,男患者12例。患者的年齡在56-82歲之間,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6.2歲。在這36例患者當中,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有13例,初中學歷的有17例,其余的6例患者為小學以下學歷,學歷差異P<0.05無顯注性差異。
2 調查方法
2.1 研究工具。本次調查使用的調查文件由筆者自行設計,其中包括: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內容的需求10條;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具體形式的需求6條。通過統計學軟件檢測,兩表信效度分別為0.70和0.65。
2.2 資料收集方法。向患者詳細的說明此次調查的真實目的,以獲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得到患者充分理解和配合之后,將問卷調查發給他們逐項親自填寫,由于能力有限不能親自填寫的患者,可單獨解釋說明,直至其理解并填寫。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6份,收回36份,回收率100%。
2.3 統計學方法。本文所有統計學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率表示。
3 結果
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內容需求具體主要有:專項功能鍛煉指導、自理能力的培養、家屬參與其中、并發癥的防治、手術后疼痛的處理、飲食建議,如表1所示。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具體形式的需求主要有:個體指導與演示、分發宣傳小手冊、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較為普遍,如表2所示。
表1 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內容的需求
內容人數(人)所占百分比(%)病情和治療方案1850.00治療效果和預后2466.75手術后疼痛的處理3597.22飲食建議3186.14活動建議1952.87專項功能鍛煉指導36100.00家屬參與其中3288.94并發癥的防治2980.68復診指導2672.22自理能力的培養36100.00表2 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
具體形式的需求
健康教育形式人數(人)所占百分比(%)個體指導與演示36100.00病友介紹經驗2775.00分發宣傳小手冊36100.00建立宣傳欄1952.86電話咨詢3288.98網絡咨詢3186.134 討論
4.1 通過我們對調查結果的研究可知,關節置換是疼痛反應很強烈的手術之一。功能鍛煉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早期的功能鍛煉非常重要,而疼痛作為一種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所引起的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阻礙了患者早期功能鍛煉,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預后,護士正確規范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充分了解患者對疼痛的認知、制定個體化的疼痛管理措施,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可促進肢體活動度的恢復,消除疼痛對患者身體、心理的不利影響,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醫護理人員要及早干預疼痛,落實疼痛的管理,才能有效確保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需要。
4.2 患者術后希望能得到飲食指導,促進康復。因為手術后的飲食調養對患者的身體恢復有很大關系。人工關節置換術創傷大、體液丟失多,人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素的需求明顯升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患者長時間得不到合理的營養供給,會出現營養不良,導致術后并發癥,影響傷口愈合。因此針對不同病因,合理的膳食指導,促進食欲有助康復的進展,護患關系融合,滿意度提高。
4.3 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最關注的內容是康復指導及功能鍛煉的方法,希望了解術后專項功能鍛煉指導的患者達到了最大值36人,這說明了所有的患者都希望能得到醫院給予的專項功能鍛煉指導,醫院以后在術后健康教育中應特別注意這一點[2]。在各康復階段制定明細的健康指引,以教育處方的形式或現場演示的方法給予指導。
4.4 最受廣大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關注的健康教育具體形式當屬個體指導與演示,所占百分比達到了的100%。所有患者都希望醫院能給與自己單獨的健康指導和護理知識,而且還普遍喜歡醫務人員親身演示的教育形式,這說明這種方式生動形象,容易被人理解并記住[3]。其他如提供電話和網絡咨詢、病友之間相互交流經驗等形式也都很受患者歡迎。因此科室護士對專科患者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是很有必要的。
5 對策與護理
5.1 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每個患者都有著不同的實際情況和性格特點,要想使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有更好的術后恢復效果,就需要我們的醫護人員為其量身打造合適的健康教育方案[4]。健康教育本身就是提供給每一個患者個體的服務,所以說不能千篇一律,要從患者的病情、接受能力、家庭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患者改善治療和恢復效果,提升患者家庭的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5]。
5.2 注重健康教育的延續性。過去的健康教育往往只注重患者住院治療這一時間段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就停止或者接觸不到健康教育,許多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術后恢復、護理知識,延誤了病情快速恢復的機會,造成終生遺憾。所以我們要把健康教育延續下來,住院時要進行教育,出院時也要進行;手術前要進行教育,手術后也要進行,為患者健康持續護航。教會患者從手術后到出院回家的健康教育和功能鍛煉,定期回院隨診及健康教育指導。家庭生活指導方面包括如廁、沐浴、剪趾甲、上下床、蓋被、上下樓梯、穿褲鞋襪及性生活等。外出社會生活指導方面包括撿拾物品、上下的士及開車等。
5.3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應當細心、耐心、詳細的為患者介紹其自身病情,說明治療方案以及治后患者病情的發展可能性,還要向患者介紹現代醫學發展狀況,增強患者抵抗疾病的自信心;第二,認真傾聽患者的傾訴,傾訴是釋放壓力的最好方式,尤其注意提醒患者家屬與患者開展及時溝通,增加患者對家屬和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從而排除患者緊張情緒。
5.4 注重疼痛健康教育。手術結束后,患者除了不安會導致患者痛苦之外,護理中所以必須對患者疼痛感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醫囑采用藥物治療,采用超前鎮痛和多模式鎮痛的方法幫助患者在住院期間減輕疼痛。超前鎮痛是指,多模式鎮痛指用藥多途徑及藥物選擇多模式,當疼痛評分≤3分時,實施非藥物干預措施;當疼痛評分為4~6分時,實施非藥物及藥物(弱阿片類藥物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等聯合使用)干預措施;當疼痛評分≥7分時,實施非藥物及藥物(強阿片類藥物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等聯合使用)干預措施。老年患者盡量用最小的劑量達到最佳的鎮痛效果,減少鎮痛藥帶來的副作用。
5.5 注重飲食健康教育。一般術后飲食要注意以下幾點:一、避免油膩的食物:因為脂肪會堆積,造成傷口不易愈合,對細菌抵抗力減弱。二、增加攝入蛋白質: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魚、肉、豆、蛋、奶類,可以幫助傷口愈合,增加體力,可以多選擇魚類,因為魚肉較易消化吸收,要吃肉不要光喝湯。三、適量的蔬菜水果:因為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可以幫助病人的傷口愈合,增加身體抵抗力。四、多補充水分,為患者盡量恢復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參考文獻
[1] 孫鳳歧,李盛華. 國內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研究現狀[J].實用骨科雜志,2012,18(7):620-622
[2] 石玉玲,吳翠萍,吳曉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需求及其對策[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3(12):56-59
[3] 杜蕾,王東印,于振福,王曉磊. 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的重要性[J].新疆醫學,2009,40(10):23-27
[4] 賈世孔,王力軍,馬力,張偉,于小寶.臨床治療中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并發癥的產生和具體的預防與治療[J].天津醫學,2012,40(11):86-89
[5] 林燕,彭玲,蔡飛鴻,潘靜怡.臨床路徑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家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6(10):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