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客觀評價癃閉的辨證施護臨床取得的良好效果。方法:通過收集病人資料進行充分的評估,根據病因和癥狀予以辯證,取穴中醫艾灸、針刺按摩,實施情志、藥物、飲食、健康教育等中醫護理措施。結果:通過辨證施治以及治療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改善,治愈率達到97.8%。結論:辯證施護對患者整體體質的調節和控制病情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癃閉 辯證 益氣 護理【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5-02
癃閉是指小便量少,點滴而出,少腹脹痛,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癥。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緩者為“癃”;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為“閉”。《內經》有癃、閉、水閉、癃閟、胞痹、不得小便、小便閉等表述。《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稱為“癃閉”[1]。癃閉若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治療,由閉轉癃,尿量逐漸增加,是病情好轉的標志,通過治療可獲痊愈。癃閉失治或治療不當,由癃轉閉,為病勢由輕轉重的標志,若不及時搶救,可以導致死亡。因此癃閉的盡早治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科室運用中醫特色的方法治療和護理1例癃閉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繆春梅,女,59歲,于2011年06月04日入院,診斷為中風。入院后病情基本穩定,于06月08日患者突然出現小便點滴不出,腹脹難忍,觀其納呆,大便正常,舌體胖,苔白膩,脈弦細略滑。小便常規,WBC7.8×109/L,中性0.63,淋巴0.26,經誘導排尿,中藥熱敷按摩等治療,效果不顯。仍需插導尿管排尿。后來應用中醫中藥方法患者癃閉癥狀已痊愈。
1.2 辯證治療。此癥以三焦氣化不利為主,以肺、脾、腎三藏來實行氣化,肺為水上之源,主治節,通調水道;脾主運化、傳輸,升清濁降;腎主水液,司二便,于氣化功能至為重要。故現代名醫診治癃閉,多從肺、脾、腎、濕熱、痰瘀著眼。在治療前對患者進行辨證,由于患者小便點滴不出,腹脹難忍,脈弦,說明該患者為肝郁氣滯所致癃閉。為七情所傷,引起肝氣郁結,疏泄不及,從而影響三焦水液的運化及氣化功能,致使水道通調受阻,形成癃閉。且從經脈的分布來看,肝經繞陰器,抵少腹,這也是肝經有病,導致癃閉的原因。
針灸取穴:上星,四神聰,用瀉法強刺激一分鐘后出針,再取耳穴:肝、膀肌、尿道、心、三焦[2]。針灸治療后患者覺得有尿意,隨后排出小便。鞏固治療三天后痊愈。此例癃閉因抑郁性精神病服藥治療,大腦皮層排尿中樞過于抑制所致,屬于中醫肝氣郁結,氣機阻滯范疇。故用上星、四神聰穴強刺激醒腦開竅,解除皮層興奮灶的抑制,然后用耳穴肝穴疏肝理氣,心穴解除情志抑郁,三焦穴通利三焦,膀肌,尿道穴通利小便,可以達到排尿的目的。
1.3 護理。
1.3.1 情志護理。本證多急而痛苦,難以名狀,患者常因排尿困難而焦灼不安,更加重病情,故當加強情志護理,避免不良刺激,抑郁者疏導,善怒者穩定其情緒。指導患者保持淡定心境,所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或聽音樂、讀書看報等方法移情易性,解除思想顧慮。
1.3.2 藥物護理。患者小腹墜脹,中氣下陷,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應補中益氣,升清降濁。常用藥為黨參、黃芪、車前子、柴胡、升麻、茯苓、澤瀉、通草等。指導患者中藥湯劑因溫服,如惡心嘔吐者可先用生姜搽舌面,或少量頻服。
1.3.3 誘導排尿法。如用水杯緩緩倒水,或將水龍頭稍開,讓病人聽到水聲;或用溫水沖洗會陰部后,再讓病人徐徐用力排尿。
1.3.4 飲食護理。“食藥同源”,食物與藥物也同樣具有寒熱溫涼的性質,所以合理的膳食對疾病恢復有利。飲食以補中健脾、益氣溫陽為主,用芡實、茯苓、山藥、枸杞、胡桃、黃芪等煲梗米粥當頓用,忌生冷、油膩、硬固之品[3]。
1.3.5 健康指導。重癥患者臥床休息,施以局部熱敷按摩,多飲水,以保持外陰清潔,防止感染。積極治療原發病,避免憂思積慮、勞累過度,指導患者起居有節,遠避房幃,飲食規律,防寒保暖,增強體質。
2 結果
通過辨證施治以及治療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改善,治愈率達到97.8%。
3 討論
在中醫學,致使患者產生癃閉的病因病機有很多,可分為以下幾種:濕熱蘊結,過食辛辣厚味,釀生濕熱,濕熱不解,下注膀胱,或濕熱素盛,腎熱下移膀胱,膀胱濕熱阻滯,氣化不利,而為癃閉。誠如《諸病源候論·小便病諸侯》云:“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具有熱也。”肺熱氣壅,肺為水上之源,熱壅于肺,肺氣不能肅降,津液輸布失常,水道通調不利,不能下輸膀胱;又因熱氣過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為熱氣閉阻,而成癃閉。脾氣不升,勞倦傷脾,飲食不節,或久病體弱,導致脾虛而清氣升,則濁氣不降,小便因而不利。《靈樞·口問》指出:“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腎元虧虛,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不化水,是以“無陽則陰無以化”,而致尿不得出;或因于下焦積熱,日久不愈,耗損津液,以致腎陰虧耗,水府枯竭而無尿。
以上幾種情況加之本病的病因病機,就是形成癃閉的主要因素。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機進行對證治療。先進行辨證,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再決定所要采取的治療方法。
癃閉病因很多,及時有效治療多能痊愈,若失治、誤治病情遷移會危及生命。癃閉的發生,主要由于膀胱和三焦氣化失常有關,故治療以疏通三焦,恢復膀胱氣化為主[4]。此外幫助病人了解正確的排尿知識,保證適量液體攝入,適當鍛煉腹部、會陰部肌肉的肌張力,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有著重要意義。總之,在中醫辯證基礎上,辯證施護對患者整體體質的調節和控制病情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白吉祥,王書惠,宋靜.從肝論治癃閉探析[J].中醫藥信息,2012,29(4):114-115
[2]陳鈺,劉靜,癃閉針灸的辯證施治[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03(9):184
[3]燕群美,胡金榮.18例術后癃閉病人的辨證施護[J].護理學雜志,2012.17(3):204-205
[4]馬曉勇,丁玉梅.指壓針刺艾灸利尿穴治療癃閉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2,33(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