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護理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方法:對我醫院收治確診的135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了解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行為變化及糖尿病基本知識知曉率的變化。結果:與健康教育前相比,糖尿病患者吸煙及飲酒率明顯降低(P<0.01)。規律服藥、適量體育鍛煉、低鹽低脂飲食、保持樂觀心態的等健康行為形成率明顯升高(P<0.01)。與健康教育前相比,糖尿病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P<0.01)。結論: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護理成為保持血糖穩定,延緩并發癥進展,是增進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行為療法。
關鍵詞:糖尿病 護理健康教育【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59-01
糖尿病是內科常見的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考慮,通過對我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健康教育,觀察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為形成率及該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的變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病例均來源于我醫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35例糖尿病患者,男76例,女59例,年齡在40至76歲,無嚴重并發癥。診斷符合《2011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
1.2 方法。由護士負責對入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個出院病人都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隨訪期間通過發放宣傳單及面對面講解等形式繼續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隨訪結束后發放調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行為變化以及對疾病相關基本知識知曉率的變化。
1.3 健康教育內容。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糖尿病患者講解該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防等相關的基本知識。②告訴患者該病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癥狀完全可以控制,不會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消除患者對該病的恐懼心理和過重的心理負擔。告知患者積極調節心態,消除精神緊張,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可以延緩該疾病的進展。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限酒、食用低鹽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肥胖患者應限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入,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預防便秘,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疲勞。④適量的體育鍛煉。根據自身的病情選擇合適強度的體育運動,以運動后無明顯身體不適為宜。⑤告訴患者糖尿病是終生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保持血糖穩定,應嚴格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切不可擅自減藥及停藥。⑥定期到醫院及社區門診測量血糖,有條件的患者可購買血糖計并教會患者家人測量血糖的方法,自行測量血糖。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正態性檢驗、卡方檢驗、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等。
2 結果
2.1 糖尿病患者護理健康教育前后行為變化。與護理健康教育前相比,糖尿病患者吸煙及飲酒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規律服藥、適量體育鍛煉、低鹽低脂飲食、保持樂觀心態的等健康行為形成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對糖尿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變化。
表1 教育前后糖尿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例(%)]
時間例數吸煙與糖尿病酗酒與糖尿病肥胖與糖尿病高鹽飲食與糖尿病高脂飲食與糖尿病心理因素與糖尿病教育前13566(48.54)62(44.28)74(52.85)46(32.86)60(44.85)58(41.42)教育后135117(86.41)●124(85.57)●129(90.00)●114(81.43)●122(87.14)●100(71.42)●X213526.7127.5630.2134.2118.9819.28 ●表示與教育前相比P<0.01。 與健康教育前相比,糖尿病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見表1。
2.3 糖尿病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為分析幾種因素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首先將所要分析的因素進行量化,以是否患糖尿病為應變量(是=1,否=0),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經濟收入、BMI、吸煙、飲酒等12項相關因素作為自變量,建立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分析有6項因素有統計學意義,分別為年齡、BMI、飲酒、高熱能膳食攝入、吸煙。
3 討論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腦卒中、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連續的、動態的過程[2],是醫院的重要職能,是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法。健康教育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述可以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3];了解不良行為習慣在該病發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保持了良好的心態;掌握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識;是臨床藥物治療糖尿病有力的輔助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在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前,多數患者缺乏對該病的基本知識,多數患者存在著吸煙、飲酒、缺乏適量的體育鍛煉、飲食習慣不健康等不良生活習慣且由于生活、工作所帶來的壓力,不能長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通過住院期間及1年隨訪中的健康教育,多數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識,了解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是糖尿病疾病發展的重要因素,自覺養成了戒煙、限酒、適量體育鍛煉,低鹽低脂飲食、保持良好心態的健康行為習慣。我們有理由相信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必將成為保持血糖穩定,延緩并發癥進展,增進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行為療法,必將成為臨床藥物治療糖尿病有益的補充。參考文獻
[1]中華預防醫學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分會.慢性病的流行形勢和防治對策[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志,2010,18(4):32-33
[2]梁校平.實施社區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調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6):93-94
[3]王文,馬麗媛,向華.重視正常高值血糖水平及其對危險因素的干預[J].糖尿病雜志,2008,17(6):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