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在神經外科鼻飼患者防治便秘的應用。方法:將102例神經外科鼻飼患者按鼻飼醫囑執行順序,單雙號分成兩組,雙號鼻飼患者運用循證護理方法制定、實施便秘預防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措施,單號鼻飼患者按常規護理。結果:兩組病人便秘發生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西醫結合循證護理干預后便秘發生率明顯降低。結論: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應運用循證護理,可有效降低神經外科鼻飼患者便秘發生率,使護理質量和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達到了護患雙贏的目的。
關鍵詞:循證護理 干預 鼻飼 便秘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66-02
神經外科需要鼻飼的患者較多,鼻飼的物質比較精細,加之因臥床制動、活動障礙,活動量減少、腸蠕動減弱,如果不早期采取護理干預,很容易導致病人便秘。而便秘可使腹壓升高,從而導致血壓及顱內壓升高,造成顱內再次出血,或誘發腦疝,甚至危及生命。同時便秘代謝產物滯留,細菌作用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如:甲烷、酚、氨等,這些有害物質擴散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干擾大腦功能[1]。由于患者呈高分解狀態,能量消耗劇增,尤其是高蛋白分解使患者處于負氮平衡,增加顱腦損傷的病死率和病殘率[2]。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治便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對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102例鼻飼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循證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102例沒有明確的結腸、直腸器質性病變;損傷前無便秘習慣鼻飼患者,按鼻飼醫囑執行順序單雙號分為兩組,雙號為實驗組,單號為常規護理組。
1.2 方法。
1.2.1 2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規治療。實驗組51例,實施穴位、臍周按摩、飲食指導、溫水足浴療法、協助患者早日床上活動等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常規護理組51例:實施常規飲食指導、常規腹部按摩,2~3天未解大便者給予緩瀉藥物或開塞露;4天未解大便者給予利索灌腸。
1.2.2 鼻飼時床頭抬高30°,鼻飼前后30min不宜翻身拍背,每次鼻飼前回抽胃液觀察色和量。
1.2.3 觀察兩組患者第一次排便的時間和排便情況,排便≤2次/周,大便干結為無效;排便>2次/周,大便成型為有效。
1.2.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和分析,統計方法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2 循證護理
2.1 問題的提出。
(1)糞便從腸內排出體外須具備的條件[3]:①有足夠產生正常腸蠕動的腸內容物;②正常的腸神經反射,包括正常的直腸反射;③提高腹內壓的肌肉(腹肌、膈肌、骨盆底肌)的功能正常;④無妨礙腸蠕動的任何器質性因素。在重型顱腦損傷病人中,因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受損,以及嚴重的應激反應。
(2)神經外科鼻飼患者便秘的原因:①由于長期臥床,腸蠕動減弱,水分被大量吸收使大便干結。②使用甘露醇脫水劑和控制輸液總量,使腸道處于相對脫水狀態,腸道因水分減少以及腸液分泌減少大便變得干硬。③管喂病人不能進食谷物及纖維類食物,流質飲食比較精細缺少粗纖維,機械性刺激對腸道不敏感。④環境及排便方式改變,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便秘[4]。⑤腦損傷后腦功能受損,直腸對內容物膨脹的感覺性減退,使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壞[5]。
2.2 查閱資料尋找循證支持。應用互聯網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根據提出的問題,找出相關資料,將所獲證據的科學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作出評價、確定結論。
2.3 循證護理干預。將所獲證據與患者需求相結合,制定適合病人的護理計劃并采取有效護理措施。
2.3.1 健康教育。①幫助患者家屬獲得便秘的知識及預防措施,正確認識正常排便的重要性。②解釋長期使用緩瀉藥物會導致腸蠕動反應降低,并使腸道失去張力,自主排便反射減弱[6]。
2.3.2 飲食指導。①飲水量保持1000~1500ml/d,纖維素攝入≥25g/d,保證體內充足的水分及纖維素攝入,可達到軟化糞便的目的[7]。②將蔬菜、水果等食物榨汁從胃管注入。③將蜂蜜30g,精鹽3g,加入涼開水調勻,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8]。④飲食中可適當搭配脂肪食物,油脂可潤腸,如花生油、芝麻油等,適當給予15ml/次。⑤給予150ml鮮梨汁2次/日[9]。
2.3.3 指導并協助運動。病情穩定情況下采取床上肢體、關節的被動運動鍛煉,既鍛煉了肌肉和關節,又促進了胃腸蠕動,但要注意循序漸進。
2.3.4 溫水足浴。用40~45℃溫水足浴,泡洗15~20min后以足心做環形順時針足底按摩,20~30次/min,10min/組[10]。
2.3.5 按摩法。用拇指按揉支溝、三陰交、天樞穴,每穴1min,有酸脹感為度[11],然后予臍周按摩法[12]:用手的大小魚際肌在病人臍周順時針方向按摩(使腹部下陷1cm),每次10~15min,再用手掌橫擦八穴,以透熱為度[11]。
3 結果
兩組患者便秘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從表1可見循證護理組便秘發生率比對照組底,經統計學分析X2=6.35,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便秘發生情況比較[例(%)]
組別例數有效無效實驗組5140(78.4)11(21.6)常規護理組5128(54.9)23(45.1)X26.35P<0.054 討論
4.1 梨汁中含有山梨醇和乳果糖,山梨醇和乳果糖是不吸收的糖類,經結腸細菌降解成低分子酸類,從而增加糞便的滲透性和酸度,使水分攝取增加。
4.2 臍周按摩療法能行氣導滯,和腸通便,三陰交能調治脾胃虛弱,支溝穴生風化陽,能刺激腸蠕動,增加小腸及大腸推進型節律收縮,減少腸道對水分的重吸收,天樞穴功能作用募集大腸經的氣血物質,使糞便軟化易于排出。
4.3 中醫講足陽明胃經,通經絡行氣血,溫水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
循證護理的實踐過程是發現問題-尋找證據-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循證護理的實踐中,樹立研究指導實踐的理念,針的對便秘發生的原因,實施預見性、針對性、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便秘的發生率。同時使護士在護理中有章可循,激發了護士學習新理論、掌握新知識的積極性,不斷更新觀念,提高了責任護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臨床護理能力,豐富了臨床護理護理經驗,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參考文獻
[1]范怡.便秘的治療與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7):1149~1150
[2]張瞿璐,呂健,戴芳德.顱腦損傷昏迷病人鼻飼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3):154-165
[3]陳文彬.診斷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2
[4]邱燕飛.腦出血病人便秘原因分析及護理[J].內科,2008,3(1):144-145
[5]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93
[6]奚淑平,岳英,劉慧麗.急性腦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復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10B):2663-2664
[7]陰淑琴.循證護理干預腦梗死患者便秘的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7):70
[8]金躍軍,孫海鷹.飲食細節決定健康[J].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86-87
[9]蘇永靜,張小燕,吳婉玲等,引用鮮梨汁對卒中后便秘的預防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680-681
[10]魯桂鳴,黃淑芳.頑固性便秘中藥治療及辯證施護[J].護理學雜志,2000,15(12):737
[11]于立軍,李艷娟,王清平等.運用穴位按摩護理習慣性病人的臨床觀察[J].護理研究,2003,17(2):146-147
[12]馮秀珠,黃春燕,蘇海丹等.臍周按摩治療老年人便秘效果觀察和護理干預[J].護理進修雜志,2005,20(4):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