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方法:對2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護理措施。結果:患者均能配合治療,18例有黑便者均治愈,7例嘔血伴黑便者5例好轉,2例死亡。結論: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關鍵詞:肝硬化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79-02
肝硬化是一種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慢性肝病。病理特點為廣泛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結節形成、結締組織增生,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致使肝內血循環紊亂,加重肝細胞營養障礙。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對肝硬化尚無特效治療,因此,護理工作尤其重要。
1 臨床資料
選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5例,18例為黑便患者,7例為嘔血伴黑便患者;40歲-50歲15例,50歲-60歲7例,60歲以上3例,結果治愈18例,好轉5例,死亡2例。
2 護理
2.1 體位與活動。出血期間取平臥位并將下肢略抬高,以保證腦部供血,注意保暖,治療和護理工作集中進行,以保證病人的休息和睡眠。血止后逐漸增加活動量。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2.2.1 嘔吐時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或誤吸,必要時用負壓吸引器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血液或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2.2.2 出血后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回心血量減少,導致各器官和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組織缺氧、功能障礙,給予鼻導管吸氧,以改善組織缺氧狀況。
2.3 飲食護理。
2.3.1 吐血患者出血期間暫禁食。
2.3.2 黑便患者或吐血患者血止后進食溫涼、清淡流質,逐漸過渡到營養豐富、易消化、無渣、無刺激性半流質、軟食,少量多餐,避免進食肥膩、生硬、辛辣、粗纖維食物及腌制品,忌暴飲暴食。病情嚴重或血氨升高者,應根據情況限制或禁食蛋白質,病情好轉后可及時逐漸增加蛋白質含量。有腹水時應少鹽或無鹽。
2.4 生活護理。
2.4.1 協助患者日常生活,出血期間協助患者完成個人日常生活活動,如皮膚清潔、排泄。臥床者特別是老年人和重癥患者注意預防壓瘡及跌倒。
2.4.2 吐血患者嘔吐后及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2.4.3 黑便患者排便次數多者保持肛周清潔和皮膚完整。
2.5 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病情重、疾病的反復發作,會產生緊張、恐懼、悲觀、沮喪等心理反應,而這些負面情緒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增高而加重患者的出血。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尤其重要。護士經常巡視病房,多與患者交流,使患者有安全感。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6 治療護理。
2.6.1 建立靜脈通道,大出血者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出血傾向較大的患者,需交叉配血確定血型,及通知血庫備足血源,以備用血時及時輸血,爭取治療時間。
2.6.2 遵醫囑使用各種止血藥,如生長抑素、奧曲肽、奧美拉唑等,并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遵醫囑使用心得安片,以降低門脈高壓。
2.6.3 應用三腔二囊管。經鼻腔插入三腔二囊管,向胃氣囊內注入氣體200-300ML,以達到壓迫止血效果,若未能止血,繼續向食管氣囊內注入氣體100-150ML。并做好留置管道期間的護理。
2.7 病情觀察。
2.7.1 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神志變化,必要時進行心電監護。
2.7.2 遵醫囑準確記錄出入量或尿量,提供有效的補液依據。
2.7.3 觀察腹部癥狀體征以及嘔血、黑便情況,黑便次數增多,色澤轉為暗紅色,伴腸鳴音亢進,均提示出血仍在繼續。
2.7.4 定期復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壓積、網織紅細胞、大便隱血等,以了解出血情況。
參考文獻
[1]吳永賢.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觀察與護理.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8):1011
[2]聶同英.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體會.福建醫藥雜志,1999,2l(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