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98-01
疼痛是手術后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連續硬膜外鎮痛是目前應用于臨床鎮痛治療的新方法之一。我院自2007年以來,324例剖腹產術后患者接受了PCEA鎮痛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324例,全部使用PCEA。年齡23-42歲,鎮痛時間為36-48小時。術后疼痛程度評估采用0-10分疼痛評估法。評分小于3分者為鎮痛效果優良,有296例;4-5分者為效果一般,有18例;大于等于5分者為差,有10例。并發癥少,腰背痛14例;頭痛伴嘔吐惡心12例;下肢麻木8例;呼吸困難4例;尿潴留8例;瘙癢2例。
2 鎮痛藥物及鎮痛設備
連續硬膜外鎮痛泵為客樂普通型,持續2ML/H,容量100ML,手術結束強30-40MIN向硬外導管內注入受刺劑量2MG氟哌利多加2ML0.75%布比卡因加1-1.6MG嗎啡用生理鹽水稀釋至6ML。其維持量為20ML0.75%布比卡因加5MG嗎啡加2MG氟哌利多加2MG新斯的明稀釋至100ML。注入首次量后將PCEA泵接頭與硬膜外導管連接,誤差在10%范圍內[1]。
3 護理要點
3.1 術前宣傳和術后心理護理。焦慮程度越高,機體的痛覺越低,因此術前向患者宣傳術后止痛的重要性及優越性非常重要。術后要做好患者心理護理,針對疼痛原因及時處理,必要時向患者充分解釋不適的原因,消除患者顧慮,并且要多安慰,多鼓勵患者,增強其戰勝疼痛的信心。
3.2 生命體征的觀察。PCEA鎮痛期間護士應每4小時巡視一次,并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做好記錄。注意有無呼吸困難,低血壓,頭昏,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并及時降低鎮痛藥物或停止鎮痛治療,立即通知麻醉師及時處理。
3.3 鎮痛效果的觀察。本組術后疼痛評估采用0-10分疼痛評估法。先由患者主訴疼痛程度再由護士根據患者,生理,行為,功能表現上等多方面觀察而綜合評估。評估大于等于5分者,鎮痛效果差,可根據醫囑臨時從PCEA泵的三通借口處抽取4-5ML藥液直接從硬外管中推注或給予止痛藥[2]。
3.4 保護PCEA泵正常運行及留置導管的注意事項。PCEA直接處硬膜外導管連接,硬膜外導管一般可放置2-3天,但留置導管時間不宜超過72小時,護士要注意硬膜外導管有無回血,堵塞,若有應及時拔出。拔管時不要用強力,防止導管折斷事故發生。若不易拔出,可與硬膜外導管穿刺周圍給予皮下注射1%利多卡因3-5ML做局部麻醉,便于導管拔出。拔管后局部穿刺點用5%活力碘消毒,無菌創可貼固定2-3小時,以防止局部感染。
3.5 呼吸抑制。PCEA主要止痛藥是嗎啡,該類藥物對呼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尤其對老年人,低血容量,劑量過大的患者,在持續泵注射基礎上給藥等因素將增加呼吸抑制的發生率。硬膜外阻滯的平面在胸8以下,則對呼吸功能基本無影響[3]。本組PCEA鎮痛引起呼吸困難4例,給予4L/MLN氧氣吸入,并適當降低止痛藥物濃度后癥狀緩解;因此無呼吸困難的不良反應。
3.5.1 頭痛伴惡心嘔吐。本組PCEA鎮痛有頭痛伴惡心嘔吐者6例,多為術后患者平臥6-8小時后,第一次抬頭,主要與硬膜外穿刺及患者術后精神過分緊張有關。因此麻醉醫師在穿刺時動作要輕柔,嚴格無菌操作,并且術后不要向患者暗示有頭痛的可能性,若出現頭痛應去枕平臥。
3.5.2 腰背痛。腰背痛是硬膜外麻醉后常見的并發癥。可能與穿刺時損傷背部韌帶,枕頭穿過深部組織時該處發生充血,局部組織刺激有關,因此術后要安置好患者的體位,腰背處可根據情況墊一薄墊,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適當側身,按摩以減輕腰背部肌肉勞損止背痛,并囑咐患者絕對不能平臥不動。
3.5.3 尿潴留與瘙癢。本組PCEA出現尿潴留8例,視情況必要時下尿管進行導尿。出現瘙癢2例,分析原因與嗎啡藥量濃度及注入速度有關,可以視情況暫時關閉PCEA泵以緩解癥狀。
3.5.4 下肢麻木的觀察。術后患者下肢麻木與麻醉作用沒有完全消退,感覺神經沒有恢復有關。一般情況6-8小時下肢麻木可以消除,但用PCEA鎮痛,時間會相對延長,因此在巡視患者時要多解釋以消除患者恐慌。對于其術后難忍的疼痛,不能盲目追加麻醉鎮痛藥,以免誤診造成不良后果,并及時向醫生匯報,找出疼痛原因,對癥處理。
參考文獻
[1]谷曉虹,王少蘭,李玉辰.舒芬太尼在上腹部手術后靜脈自控鎮痛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9,(02)
[2]王曉偉.剖宮產術后護理問題及相關因素的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9)
[3]鄧樹珍,吳云清,申燕瓊,江桂連.剖宮產術后使用硬膜外持續自控鎮痛泵對產婦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