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及時、有效處理創傷性休克患者方面的經驗,提高創傷性休克的院前急救處置能力,有效降低死亡率。方法:對48例創傷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資料進行分析。在現場急救時迅速作傷情評估,實施有效的救治方法,轉運途中嚴密監測病情變化,做好患者的急救護理。結果:48例創傷性休克患者中,全部有效并安全轉運至醫院治療,3例入院后死亡。結論:實施及時有效的止血和抗休克治療是搶救創傷性休克患者的關鍵措施,健全的急救隊伍,快捷、有效的現場急救措施、轉運途中的嚴密監測,能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有利條件,對提高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創傷性休克 多發傷 院前急救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20-02
隨著社會綜合化現代化程度的不斷進展,創傷已成為社會的第一大公害,嚴重多發傷的特點是傷情重、變化快,稍一延誤即可造成傷員的死亡。實施緊急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危險因素、挽救生命、減少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接下來的治療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及時、準確、高效的搶救、治療、護理措施,是降低致死、致殘率的關鍵。而主動、及時有效的護理配合對搶救工作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現將我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2月48例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急救體會報道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齡17~72歲,平均38歲。致傷原因:擠壓傷3例,撞擊傷2例,墜落傷14例,交通事故傷29例;其中,顱腦損傷為主合并其他傷8例,胸部創傷為主合并其他傷11例,腹部創傷為主合并其他傷12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傷3例,四肢開放性損傷為主合并其他傷14例。
1.2 急救方法。本組48例均經現場和途中急救,包扎、止血34例,建立靜脈通路48例,骨折外固定17例,途中密切監護。急救時間<5min 11例,5~10min 23例,10~15min 12例,15min以上2例。
2 結果
本組48例,其中,有效48例,到達醫院途中死亡0例,到達醫院后搶救無效死亡3例。死亡原因:多發傷傷情過于嚴重及復雜、休克不可逆、多臟器功能衰竭、呼吸及心跳驟停,導致死亡。
3 討論
現代醫學進展的一個顯著標志是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率的提高,而院前急救處理是緊急醫療救援的前沿陣地,危急、危重病發生后的“黃金1h”內,特別是頭10min被稱為“白金10min”,是決定生命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如果得到正確有效迅速的急救措施,往往可以轉危為安,為后面的救治贏得時間,相反如果采取錯誤的處理方法,則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在院前急救過程中,急救人員應爭分奪秒,掌握好急救的方法及常用操作技術,并應具有高度責任感,迅速勇敢、機智準確地把傷員從現場搶救出來,安全地送到醫院。轉我們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醫療實踐,并通過對48例創傷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分析和體會,我們認為要提高創傷性休克患者救治水平,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3.1 立即啟動急救小組,對呼救者進行電話指導值班醫護人員接到現場急救電話后,應向求救人員、傷員或者目擊者初步了解受傷情況(如車禍傷、高處墜落傷等,受傷人數、受傷部位,傷者是否清醒、是否有活動性出血等情況),并通過電話,指導傷員進行自救與互救。詳細記錄急救地點及傷者病史。在進行電話指導的同時,迅速通知出診急救醫護人員,根據電話中詢問的病史,備急救藥品、急救儀器,3~5min內出車。
3.2 到達現場后迅速評估周圍環境是否安全,避免造成二次傷害,使傷員迅速安全地脫離危險環境。
3.3 迅速評估病情根據傷員的意識狀態、瞳孔、呼吸、血壓、脈搏、心率及肢體末梢循環情況等快速、簡捷判斷傷情。
3.4 止血在創傷中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因此控制出血是搶救創傷性休克的緊急措施,也是減少現場死亡的最重要措施。
3.5 迅速建立有效靜脈通路,創傷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有效循環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應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路,靜脈選擇近心端穿刺,對穿刺困難者應及時行靜脈切開。
3.6 包扎固定及搬運對開放性傷口,應包扎固定,以避免繼續污染。
4 轉運路途中的監護
休克患者發病急、進展快,病情發展迅速。所以在抗休克治療過程中應始終嚴密監護病情,邊積極抗休克邊轉運。
4.1 救護車上傷者的體位安置。防止和避免增加損,傷者在救護車擔架上取平臥位,昏迷者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致誤吸。其次,傷者雙足部朝向車頭,頭部朝向車尾部,以免救護車在路途中因為慣性作用使傷者腦缺血,停車時要求駕駛員逐漸減速,不要驟停。
4.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①救護車上多功能心電監護儀持續監測,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的變化;②觀察患者神志表情、皮膚粘膜及周圍循環灌注情況,有頭部外傷者應同時監測瞳孔和意識的改變。
4.3 全面動態觀察。創傷性休克患者多數伴有復合性損傷,觀察病情時不能只顧受傷部位,必須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動態觀察。
5 護理體會
5.1 建立訓練有素的急救隊伍對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急救隊伍對嚴重創傷合并休克的傷者至關重要。嚴重創傷合并休克的傷者病情極為嚴重,隨時可能死亡,在院前急救過程中,急救人員應爭分奪秒,掌握好急救方法及常用操作技術,并應具有高度責任心和同情心,迅速、勇敢。機智、準確的把傷員從現場救出來,安全的送到醫院。
5.2 縮短院內反應時間,重視院外急救院前急救的反應速度是急救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出診醫護人員、駕駛員要隨時處于待命狀態,坐崗值班。其次,配備二線出診醫護人員,24h待命。
5.3 護理人員應具備系統的急救護理理論。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才能在急救中做到動作敏捷、準確、有效、忙而不亂,提高搶救成功率。
5.4 規范搶救設備、物品、藥品,并做到定位,用時得心應手是提高搶救成功率之一。
參考文獻
[1]余志英.嚴重多發傷的急救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6上):1498
[2]王亞梅.院前創傷急救新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