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調查分析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的危險因素,并針對尿路感染采取預防與控制干預措施,以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方法:回顧性調查方法對2010-2012年住院期間接受過留置導尿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隨著留置尿管時間的增加,發生尿路感染例數顯著增加。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長時間留置導尿是引發CAUTI的重要因素;CAUTI發生還與某些基礎疾病有關。結論:實行干預措施后尿路感染率明顯降低,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是降低CAUTI發生率最直接的措施。
關鍵詞:留置導尿 尿路感染 原因分析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23-02
留置導尿是臨床治療和診斷的重要方法,也是臨床常見的侵入性操作之一。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CAUTI)是院內感染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其(CAUTI)發生率在臨床醫院感染中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1]。本文依據國家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通過臨床實踐,實施預防尿路感染的干預措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將臨床實踐的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通過對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留置尿管患者,共586例,尿路感染均符合2001年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88例,女19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293例)與觀察組(293例),觀察其尿路感染情況。
1.2 方法。對照組293例未實行干預措施,觀察組加強對導尿適應證的掌握,減少不必要的重插導尿,縮短留置尿管的時間,延長更換尿管、尿袋的天數以及采用新的留取尿標本的方法保持泌尿系統的密閉性,減少不必要的膀胱沖洗等干預措施,并設立監測表進行登記。
1.3 統計學處理。本文中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率的比較(詳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留置時間與尿路感染率比較
組別時間
(d)例數
(n)感染例數
(n)感染率
(%)時段
比較P值對照組1-3145138.973-7741216.22P<0.018-13542953.7P<0.05>14201785合計2937124.23觀察組1-315453.253-749714.29P<0.018-13572136.84P>0.05>14331854.55合計2935117.4 注:對照組3~7d感染率與>14d比較,*P<0.01;觀察組3~7d感染率與>14d比較,△P<0.01;觀察組感染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男性與女性感染率比較(詳見表2)。
表2 男性與女性感染率比較[n(%)]
組別男性女性例數
(n)感染例
(n)男性感染
率(%)例數
(n)感染例
(n)女性感染
率(%)P值對照組191199.951043230.77P<0.01觀察組19773.55941819.15P<0.012.3 尿路感染病原菌檢出情況。兩組病原菌檢出均以大腸埃希菌為主,其次為腸球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表皮葡萄球菌。
3 討論
3.1 留置導尿后尿路感染原因分析。
3.1.1 導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①操作不當:導尿術是一種機械刺激,尿道口存在細菌聚集,有報道感染致病菌對抗菌藥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藥性[2]。②導尿材料的選擇:臨床報道不同的導尿管對尿道的刺激及并發尿路感染的程度有所不同,硅化乳膠導尿管為現在大多數醫院所使用,刺激性相對于PVC管小,硅橡膠導尿生物相容性較好,但是價格比較高,超潤滑導尿管富含有親水材料,有較好的潤滑性,可以明顯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③患者健康狀態:在腫瘤、嚴重貧血等自身抵抗力較低的患者,行留置導尿后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3.1.2 導尿管留置時間留置導尿管持續時間與尿路感染有明顯的關系。醫院泌尿系感染與插尿管及尿管留置時間有直接關系,因此導尿管的留置時間是感染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其感染發生率明顯上升。
3.1.3 集尿系統性能。導尿管與集尿袋連接處,集尿袋下方開口處,經常因換集尿袋、倒尿、膀胱沖洗、采集標本而需要打開,破壞了導尿的密閉系統,使細菌有機會進入尿管管腔中,容易造成逆行感染。
3.1.4 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尿路感染。本次數據顯示兩組各時段與合計感染率均是女性高于男性(P<0.05或P<0.01)。女性尿管短而直,尿道外口與肛門相鄰,由于導尿管的介入,細菌可以從導尿管逆行進入膀胱,造成尿路感染。
3.2 護理干預措施。
3.2.1 改進引流系統,保持集尿系統的密閉性,避免膀胱沖洗。盡量保持導尿系統的密閉性,避免輕易分離尿管與集尿袋的接口,集尿袋每周更換2次。選擇合適的更換集尿袋時間不僅減少了保留導尿患者菌尿及尿路感染的發生,還可節省資源和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
3.2.2 女性由于生理解剖的特點比男性容易發生尿路感染。女性尿道短而寬,尿道口內1~2cm處有少量細菌暫居。
4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降低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發生率的措施很多,這些措施一個或多個都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完全預防感染,尚有待于完善。尿管的護理仍是預防的重要一環。今后的研究趨向于尿管材料的選擇及引流系統的改進。參考文獻
[1] 蘇美如,駱安德,梁瓊,韋鳳金等.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危險因素與預防控制研究進展[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9):236
[2] 于敏,韓冰,史耀勛,等.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中醫分期辨證治療與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0):12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