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剖宮產術后對患者護理上的措施和經驗,以便在護理質量上有所提高。方法:選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產婦30例,初產婦24例,經產婦6例,臨床上仔細觀察產婦的病情狀況,認真做好護理工作,特別是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上要得到重視。結果:30例剖宮產患者4—5天均順利出院。結論:對剖宮產術后患者采用身體、心理整體護理有利于恢復健康、減少痛苦,在護理上提高質量。
關鍵詞:術后護理 剖宮產 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35-01
現在,隨著剖宮產率的提高[1],剖宮產術后護理顯得格外重要,護理的質量是預防術后并發癥、減少患者痛苦、保證母子平安的關鍵。筆者在在武進區前黃人民醫院工作期間,2009年1月—2009年12月的產婦3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地分析,臨床護理效果頗為滿意。現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的產婦30例,初產婦24例,經產婦6例,年齡為20—39歲,平均年齡為22.5±3.71歲,最小孕周為29周,最大孕周為42周,在精心的護理下30例剖宮產患者4—5天均順利出院。患者在行剖宮產術前的臨床指征見表1。
1.2 護理方法。本院剖宮產采用的麻醉方式均為硬膜外麻醉,患者術后回到病房去枕平臥6小時,減少術后頭痛感。術后半小時內協助產婦為新生兒喂奶,盡可能早的為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能夠促進乳汁分泌、利于子宮復位、利于惡露排出,新生兒吮吸奶水時,要吸空一側再吸另一側,如有沒吸完的奶汁,要用吸奶器吸干凈。出現奶汁過多、過少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整。
手術8小時后進流質性食物,比如說小米湯、面條等但不能進食牛奶及雞蛋。排氣后,患者可以進食半流質性的食物,比如說稀飯、爛面條等。第二天后可以正常飲食,應給予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這樣有利于切口愈合。產后要多食纖維含量多的食物,多喝水,早餐前可以喝杯蜂蜜水,這些措施可以防止產后便秘。
對切口要加壓包扎,以免切口滲血,惡露的排出量要定期檢查,過多或過少都屬于不正常現象,及時向醫生說明。
手術后第二天,護士為產婦拔出導尿管后,要協助其下床活動,不僅對惡露的排出有一定的作用,而且還能夠防止腸粘連。每天使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會陰,也可以用溫開水清洗外陰。在清洗的時候要從前向后清洗,產婦大便后,要加洗一次,盡量讓會陰部能夠干燥和清潔。
2 結果
30例剖宮產患者4—5天均順利出院,護理質量上有了提高,也減少了醫療上糾紛事件發生。
3 體會
剖宮產術后的護理不應該按照經陰道分娩常規護理方法進行[2],在護理上要注重個性化護理,因人而宜,對剖宮產術后的產婦而言,早活動、早進食物、早拔導尿管、早翻身都有助于幫助產婦盡早分泌乳汁和恢復健康[3]。產婦使用導尿管后,護理人員要調整尿管,使其與尿道平齊后,再行固定。按照傳統方式放置導尿管,易造成產婦牽拉而后產生損傷,有水腫和出血的現象,增加產婦痛苦。我們在護理中采用了固定方法后,尿管對尿道刺激性減少,產婦的壓迫感和尿意感也相應隨之減少,提高了產婦的舒適度。
我們對產婦進行了常規護理與基礎護理后,也要加強心理護理與健康指導[4]。基礎護理在幫助產婦恢復身體健康上有很大的作用,在護理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大部分產婦因為對疼痛有懼怕感,所以不愿意翻身、不愿意下床活動;也有部分產婦對新生兒的性別有失望感或擔心家人對此有想法,情緒波動較大;還有的產婦擔心母乳喂養會影響美觀和切口會留下瘢痕等產生憂郁心理。針對這些情況,護理人員也要相應地做好心理護理工作,讓患者放開包袱,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讓基礎護理發揮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白慧,李書紅,朱寶菊,王國風,楊巧霞.剖宮產術式對母乳喂養的影響[J].水電醫學雜志,2000,(04):1124—1125
[2]嚴小娟.淺談剖宮產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及治療[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03):987—988
[3]黃曉艷.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外婦兒健康,2011,(09):2134—2135
[4]韓學鳳,苗金霞.剖宮產圍術期心理護理對分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1,(33):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