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腹針結合溫針灸治療夜尿頻多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腹針引氣歸元方加調脾氣方,結合溫針灸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四穴,治療夜尿頻多36例并觀察療效。結果:痊愈7例,顯效12例。有效1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44%。結論:采用腹針結合溫針灸治療夜尿頻多效果顯著。
關鍵詞:夜尿頻多 腹針 溫針灸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53-02
正常人夜間不排尿,或排尿不多于兩次,尿量不多于400毫升。夜尿頻多者則夜間排尿次數增加,達4次或者4次以上,尿量接近或超過白天,但無尿痛、尿熱之感。夜尿頻多癥以老年人多見,或單獨發生,或為腎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其他疾病的伴隨癥狀,可以對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度造成不同程度地影響。我們采用腹針結合溫針灸治療夜尿頻多,其臨床效果顯著。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所觀察的病例為2010年9月~2012年6月陜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門診符合本病診斷及納入標準的患者。共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40~60歲16例,60~70歲7例,70~80歲8例,>80歲5例。其中腎病者11例,中風后遺癥9例,前列腺肥大者5例,其他9例;伴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礙者28例。夜尿癥狀嚴重程度輕度15例,占41.67%;中度12例,占33.33%;重度9例,占25.00%。
1.2 診斷標準。參照《癥狀鑒別診斷學》[1]制訂。
1.3 納入標準。①夜間排尿3~4次,應屬于輕度尿頻;②夜間排尿5~6次,應屬于中度尿頻;③夜間排尿6次以上,應屬于重度尿頻;④B超檢查有前列腺肥大者;⑤有糖尿病、腎病者。
1.4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腎、肝、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妊娠或精神病患者;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治療,或其他因素中斷治療者,在觀察期間采用其他治療方法者。
2 治療方法
取穴:采用引氣歸元方(中脘,下腕,氣海,關元)和調脾氣方[2](雙側大橫)加足三里,三陰交。操作:腹部采用1寸毫針直刺0.5-0.8寸,足三里,三陰交用1.5寸毫針,針刺進針1.0-1.3寸,留針半小時,同時結合氣海,關元,足三里三穴溫針灸,每穴5壯。10天為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3]。痊愈:治療后夜尿次數0~1次;顯效:治療后夜尿次數減少4次或減少50%;有效:治療后夜尿次數減少2~3次或減少25%;無效:治療后夜尿次數無變化或增多。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3.2 治療結果。痊愈7例,占19.44%;顯效15例,占41.67%;有效12例,占33.33%;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4%。另外,伴有睡眠障礙的患者睡眠有了相應的改善,針刺后睡眠改善23例,有效率為82.14%。病人反映精神狀態多有好轉。
4 討論
夜尿頻多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癥狀,尤其多見于中老年患者,或單獨發生,或為腎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其他疾病的伴隨癥狀,可以對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度造成不同程度地影響。中醫認為這多是由于腎氣受損、陽氣虛弱、命門火衰、陽不化氣,以致膀胱氣化功能失常而致。夜晚屬陰,入夜陰寒較盛,陽虛更甚,故夜尿頻數最為明顯,白晝略輕[4]。我們認為與此相關的臟腑有腎,脾,三焦,膀胱,所以要選取相關的穴位。腹針的引氣歸元方由中脘,下脘,氣海,關元4穴組成,此方有“以后天養先天”之功;調脾氣方有雙側大橫穴組成,有健脾祛濕之功效[2]。灸關元、氣海可補人身元氣之根,共同達到補腎氣、理三焦、通尿閉的功效;氣海穴為任脈之原穴,用于溫補下焦元氣,以溫通經氣,扶助腎陽;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的經穴,可以調脾胃,理腸腑,三陰交為足太陰經穴,又是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可通調三經經氣。溫針灸是毫針刺和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溫針灸作用持久,直接激發經氣,結合腹針治療夜尿頻多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賈民誼.癥狀鑒別診斷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506
[2]薄智云主編.腹針療法.第1版.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1-83,101,102
[3]宋柏林,許廣里,陳春海,等.針刺橫骨穴治療老年性夜尿頻30例療效觀察.吉林中醫藥,2009,29:507-508
[4]劉彩娜,付于,等.艾灸驗案三則.河南中醫,2011,3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