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滑石 臨床 產后缺乳 口唇皰疹 痛風 肝炎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71-01
滑石,處方名飛滑石,塊滑石,滑石等。本品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為單斜晶系滑石的礦石。主含水硅酸鎂。產于山東,江西,江蘇,陜西,山西等地。采挖后去凈泥土,雜石。打碎用,或用粉碎機粉碎,過篩成滑石粉。古法用水飛磨粉,稱飛滑石。性味: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功效:利水通淋,清熱解暑。主治:濕熱淋痛,暑熱煩渴,濕溫尿赤,濕熱瀉痢。在臨床上運用此藥配伍治療其他病癥,亦獲良效。現介紹如下。
1 產后缺乳
受《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滑石“且滑著善通竅絡,故又主女子乳難”的啟發,幾年來重用滑石治療產后缺乳48例,均有效。本組48例全為初產婦;年齡21—28歲,缺乳病程1周—2個月,屬血氣盛而癃閉者32例,血氣虛而癃閉者16例。治療方法:治則以應以盛當疏之,虛當疏而兼補之。主方:滑石粉60g(布包,先煎),炒冬葵子30g(杵碎),每日1劑,水煎服。血虛加當歸,熟地各20g,氣虛加黨參30g,黃芪60g。療效標準:服藥后下乳量多,嬰兒服食有余者為顯效;服藥后下乳量中等,僅夠嬰兒服食者為有效,服藥后下乳不爽,不夠嬰兒食量者為無效。結果48例中獲顯效者30例,有效者18例。服藥3劑見效者31例,服藥6劑見效者17例。王某,23歲。2011年3月8日初診,分娩10天后,乳汁仍濃稠澀少,乳房脹硬,乳頭痛,胸脅胃脘賬悶不舒,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質稍紅,苔薄黃,脈弦數。處方:滑石粉60g(布包,先煎),炒冬葵子30g(杵碎),服藥3劑,乳下漸多,余癥均減,又服3劑,乳下正常,神爽納增。
按:滑石味甘,性寒。有利尿,滲濕,清熱之功,作用較和緩。試用于臨床,確有通絡達乳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冬葵子含脂肪,蛋白質,并有催乳作用,兩藥合用,相得益彰。
2 口唇皰疹
方法:滑石粉,甘草,朱砂以6∶1∶0.3比例混合為散劑,使用時以蜂蜜或水調涂于患處,每日4—6次,共治療18例,均收到滿意效果,治療后,癥狀緩解明顯,病程縮短,口唇皰疹患處瘙癢感,灼痛感于用藥2-3小時后即可減輕。本病自然病程1—2周,用藥后3—5天常可痊愈。
按:張志聰謂:滑石稟水氣,可清外內之熱也。現代醫學經體外試驗亦證明,其煎劑對傷寒桿菌,腦膜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3 痛風
劉某,男,62歲,2009年11月10日初診,患痛風1年余,其癥狀表現為左足趾疼痛,常在夜間痛醒,伴發熱,午后體溫在37.3—37.9度之間,10天前查血尿酸430umol/L,24小時尿酸8.1mmol/L。形體較胖,舌苔膩微黃,脈弦數,曾服中藥多劑無明顯效果。診為痛風,癥屬濕熱蘊結。以單為滑石40g(布包),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患者服藥15天后,左足趾疼痛明顯減輕。服1月余,癥狀基本消失。復查查血尿酸及24小時尿酸正常。隨訪2年末復發。
按:痛風病是由于血尿酸增高而在組織內沉積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現代藥理試驗證實,滑石能增加尿量,促進尿素,氯化物,尿酸等的排泄。本方法服用方便,療效顯著。
4 降轉氨酶治肝炎
滑石味甘淡而性寒涼。功效利水通淋,清熱解暑。幾年來,以此為主,治療病毒性肝炎65例,取得了良好療效。一般資料:65例中,男45例,女20例,年齡12—68歲,病程3個月—10年。其中甲型肝炎40例,乙型肝炎25例。治療方法:所有均服用滑石保肝散。方藥組成:滑石15g,甘草5g,青黛5g,白礬5g。上藥共研細末,每次3g,每日2次,早晚溫開水沖服,10天為1個療程。治療結果:65例中,顯效38例(癥狀基本減輕,各種化驗,檢查指數均降低),好轉27例(癥狀基本消失,各種化驗,檢查仍有輕度異常),全部見效。
按: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于外感疫癘惡毒或濕熱博結,蘊久成毒,深入血分,致成黃疸。藥用六一散配青黛,名碧玉散,可清熱解毒,涼血退黃,白礬配青黛,即青黛散,可化痰除濕退黃。藥理研究證明,上述諸藥,具有明顯的抗炎,抗病毒,保肝降轉氨酶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樹德主編.中藥大全.黑龍江科學出版社
[2]孫龍川.試述中藥用量靈活的應變.江西中醫藥,1990,21(4);41
[3]徐大椿.徐大椿醫書全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301
[4]李時珍.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