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五輸穴行溫針治療,探討溫針刺五輸穴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作用。方法:溫針刺患者的肢體相應經絡的五輸穴,得氣后留針30—60分鐘。結果:采用上述方法,療效滿意。溫針刺五輸穴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療效顯著,操作簡單易行的特點。
關鍵詞:溫針 五輸穴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74-0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所致神經病變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在30%—90%,該病在早期呈相對可逆性,后期發展為頑固性難治性神經損傷,臨床主要以“涼、麻、痛、萎”等癥狀為主,中醫學雖沒有此病名,但在歷代文獻中有類似記載。如“萎證、痹癥”等病中均有相關論述。其發病機制為陰損及陽,陽虛寒凝,瘀阻脈絡,絡脈失養,功能失調而出現的以上臨床表現。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已確診的糖尿病神經病變者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齡在45—75歲之間,早期15例,中期6例,晚期2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取穴方法。確定病變肢體,根據肢體癥狀最明顯部位,明確所屬經絡(如涉及多條經絡的,每次選1—2條),再選取該經絡上的五輸穴。
1.2.2 操作方法。將所選穴位做局部常規消毒(注意避開皮膚破潰處),用28號不銹鋼毫針直刺所選輸穴3-5寸,提插捻轉至得氣后,點燃艾條,對針柄間歇性加熱,溫度達患者耐受為度(或使用溫針儀),留針30—60分鐘。后以平補平瀉法出針。每日兩次。
2 治療效果
2.1 療效標準。治愈:患處疼痛消失,活動正常。好轉:患處疼痛明顯減輕,活動受限有所改善,但因勞累、天氣變化后仍有輕度不適。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2.2 治療效果。早期:治愈13例、有效2例;中期:治愈3例、有效2例、無效1例;晚期:治愈0例、有效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1.3%、治愈率69.5%。
3 討論
五輸穴“井、滎、輸、經、合”是十二經脈分布于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特定輸穴。“井”為經脈所處,“滎”為經脈所流,“輸”為經脈所注,“經”為經氣所行,“合”為經氣所合。《黃帝內經·素問》云“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注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以上說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對經絡損傷的機理。而五輸穴在人體的位置正處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部位。再者單純的藥物治療存在療程長、見效慢等缺點。筆者用溫針刺五輸穴激發局部經絡反應,激發和調節經氣,調和氣血,從而促進氣血運行,氣血調和,經脈通暢,達到“通則不痛”。《醫學入門》中“藥之不及、針之不利、如須資之”。所以筆者取“灸”之意,用溫針溫通經脈,調和氣血、陰陽,扶正祛邪,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方法選穴容易,操作簡單,療效顯著。適合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紹文,郭瑞林.實用糖尿病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劉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南通醫學院學報,2004(01)
[3]趙慧玲,高欣,高彥彬,曲源.針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04)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