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腹腔鏡技術與開腹手術闌尾切除的療效進行比較分析。方法:使用腹腔鏡技術進行闌尾切除的68例患者作為觀察組,使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闌尾切除的8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結論:使用腹腔鏡技術進行闌尾切除與傳統開腹手術進行闌尾切除的術后患者排氣時間短、住院時間短,手術后的并發癥也較少,應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闌尾切除 腹腔鏡 開腹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12-01
隨著微創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已經日益成熟。使用腹腔鏡技術進行闌尾切除具有痛苦輕、康復快、創傷小以及并發癥少的優點[1]。現對我院收治的使用腹腔鏡技術進行闌尾切除的68例患者與使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闌尾切除的8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闌尾切除術患者共152例,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者68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齡13-78歲,平均年齡46.8歲。病理類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0例,化膿性闌尾炎30例,急性壞疽并穿孔性闌尾炎18例。并存Ⅱ型糖尿病者12例,腎病綜合征6例,腦外傷術后6例,膽石癥8例。另有卵巢囊腫10例。病程6-85小時,平均23小時。使用傳統開腹闌尾手術患者84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齡15-73歲,平均年齡46.7歲。術后病理報告: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4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4例,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2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沒有明顯差異。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前禁食禁飲6小時,將膀胱排空,使用氣管插管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臍輪上緣做弧形切口作為觀察孔,將氣腹針插入建造人工氣腹,使腹腔內氣壓保持1.1-1.4千帕,將腹腔鏡導入;在麥氏點上方2.5厘米處進行斜切口作為主操作孔,在患者恥骨聯合右上緣陰毛區置入5毫米套針為副操作孔,使用三孔法進行闌尾切除術。對照組使用傳統開腹手術切除闌尾,經患者右下腹麥氏切口入腹,切口長約3厘米,對闌尾進行常規切除。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見表1。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相對對照組短,具有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平均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
住院時間比較(X±S)
組別例數平均手術時間(m)術后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6849.68±5.322.9±2.44.3±1.3對照組8440.59±3.941.9±2.37.5±2.5P>0.05<0.05<0.052.2 兩組患者手術后止痛藥物的使用情況與并發癥情況見表2。觀察組術后止痛藥使用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止痛藥使用情況與并發癥
發生情況比較(n,%)
組別例數術后止痛藥切口感染腸粘連皮下液化觀察組682(2.9)0(0)0(0)0(0)對照組8414(16.7)8(9.5)8(9.5)8(9.5)P<0.05<0.05<0.05<0.053 討論
有研究認為開腹闌尾手術本身切口小,損傷輕,沒有必要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但是與開腹闌尾手術相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具有以下優點:①手術后疼痛輕,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快速。②手術后并發癥較少。有研究表明開腹手術中切口感染率為5%,化膿性炎癥與壞疽穿孔性高達9%[2]。本組研究表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并發癥發生率極低。③住院時間短,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由于腸胃功能恢復快,利于患者康復,縮短了住院的時間。盡管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具有以上的優點,但是依照當前的發展現狀,還不能完全取代開腹闌尾手術。以下一些情況不適合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①腹痛接近72小時患者,由于闌尾局部已經形成闌尾周圍膿腫或炎性包塊,導致闌尾根部無法完全暴露[3]。②如患者曾有腹部復雜手術史或重要臟器有功能障礙,會妨礙腹腔鏡手術的施行。③患者妊娠時應避免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參考文獻
[1]楊高紅,黃炯強.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15):2151-2152
[2]盧福明,李凱旋,趙忠新.兩孔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臨床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6):455-457
[3] KAZEMIER G, ZEEUW G, LANGE J, et al. Lapar oscopic v s open appendectomy: A randomized chinicalt ria1[J].Surg Endo sc,2007,11:3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