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問題式學習(PBL)的教學模式在綜合性門診臨床護士崗前培訓中應用的效果。方法:入選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門診崗前培訓的4年制護理本科和三年制護理??茖W生共有60人,30人采用PBL教學模式(觀察組),30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對照組),所有待崗護士均于培訓前和培訓結束后進行技能操作考核。結果:培訓前兩組技能操作成績無差異性,培訓結束后各組技能操作成績自身比較均有所提高(P<0.05),培訓結束后觀察組技能操作成績高于對照組(81.800±5.108vs71.633±6.088)。結論:PBL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
關鍵詞:問題式學習方法 傳統式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28-02
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它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1],其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問題為基礎的小組討論式學習,目的是使學習者構建廣博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問題式學習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教學。
技能操作教學在護理學科教學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是培養護士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護理技能操作教學大多采用“演示、練習、指導”的技能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注重教師的演示灌輸、操作動作的模式化以及操作步驟的流程化,從而使得大部分學員只是呆板地掌握了操作方法,而沒有悟到操作技能的精髓,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員的靈活運用,不利于學員綜合能力的發展。問題式學習(PBL)是以問題為基礎進行學習的學習方法,PBL教學法能夠以問題為主線,激發學員的積極性,引導學員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牢固地掌握護理技能操作。本研究將對傳統護理技能操作教學法和PBL教學法進行對比研究,并形成如下報告。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入選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門診崗前培訓的4年制護理本科和三年制??茖W生,共有60人,每次4~6人,每組在我門診培訓4周,隨機分為觀察組30人,對照組30人。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X±S)
組別例數性別男女年齡(歲)學年制(年)43技能操作(分)觀察組3012922.51±0.71171363.933±6.532對照組3022823.070±0.82141664.233±6.820 表1說明:兩組患者的性別經卡方檢驗,X2=3.487,P=1.0000(P>0.05),無統計學意義,學年制經卡方檢驗,X2=0.601,P=0.480(P>0.05),無統計學意義。年齡、培訓前技能操作積分經統計學處理均(P>0.05),無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治療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待崗護士與培訓老師之間是“一對一”跟班帶教的教學模式。多采用“演示、練習、指導”的技能教學模式。
1.2.2 觀察組采用PBL教學法。是在“一對一”帶教基礎上運用同時學習原則,培訓老師為教學組長,以待崗護士為主體,每周選1個主題,舉行1次以問題為主的討論,即提出問題-復習知識-實際操作-交流總結,四步驟教學方式,讓待崗護士自行對本病房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并在老師的帶領下,針對具體病例,將所教授的學習內容本著啟發性實用性要求,以突出護理特點的“問題形式”提出來。
2 評價方法
培訓結束前一天,從該門診常見護理技術操作項目中任選一項對待崗護士進行實際操作考核,由護士長及帶教組長根據統一評分標準共同進行評分。
3 統計學方法
將待崗護士的成績采用SPSS11.7軟件包進行資料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結果
表2 兩組培訓前后技能操作積分比較(X±S,n=25)
組別例數培訓前培訓后提高幅度觀察組3063.933±6.52381.800±5.108※※17.867±5.029對照組3064.233±6.82071.633±6.088※※△△7.400±0.067△△ 注:①觀察組與對照組入科前積分比較t=0.645,P=0.528(P>0.05),無統計學差異。②觀察組與對照組出科時積分比較t=-9.749,P=0.000(P<0.05),有統計學差異。
5 討論
PBL教學法能夠將護理技能操作教學的相關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相連,改進傳統的“演示、練習、指導”護理技能操作教學方法中“紙上談兵”的缺陷。PBL以反復實踐、聯系實際為手段,營造濃厚的臨床操作氛圍,強調學員的親身體驗,通過積極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牢牢掌握護理技能操作。PBL教學法堅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以標準化患者為基礎,以病例為媒介,以問題為核心,充分發揮學員的能動性,引導學員協作交流、自主學習。
PBL有利于激發學員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強調的是主動學習,著重培養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與護生共同提出問題,讓護生根據病情,運用所學知識互聯網等工具尋找答案,并進行護理實施,觀察效果充分調動了護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使護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間主動學習,滿足了她們的求知欲望,培養了她們護患溝通的技巧和能力,促進她們從學生到護士角色的盡快轉變[2]。
在臨床應用中發現PBL有它的局限性:對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掌握不夠,需要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但是部分待崗護士由于學歷層次不同,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不一,部分無法適應這種教學模式[3],培訓階段,時間有限,沒有大量的時間進行查閱資料,老師和待崗護士對PBL的熟悉程度不同,所以需要傳統學法進行補充,而且要求培訓老師和待崗護士都對傳統教學法比較熟悉。
總之,在護理技能操作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能夠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由灌輸者、傳授者、權威者向示范者、引導者、組織者轉變。PBL教學法能夠促進學員護理技能操作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了學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了學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員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參考文獻
[1]arrows HS,Tamblyn R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problem-based learningunit[J].J of MedEdu,1977,52(12):1002
[2] 呂探云.以問題為基礎學習在護理本科選修課程中的教學實踐[J].護理學雜志,1998,13(2):121
[3] 李文華,徐通達,潘德峰,等.心內科臨床教學PBL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9,1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