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35-0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發病率逐年升高,其疼痛是關節炎中疼痛最嚴重的一種[1],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降低血尿酸水平,預防痛風發作,降低痛風發病率對提高人們身體健康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何使痛風病人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長期維持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是對其實施護理干預的關鍵,其中重要的措施則是健康教育。現我們將賦能教育模式的理念引入對部分難以維持長期行為改變的痛風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對其進行了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非首次發作的、年齡為50歲以下的、學歷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痛風病人1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將賦能教育理念引入健康教育后,比以往的說教式教育收到了更為顯著的效果,受到病人及家屬的好評。
2 方法
2.1 賦能教育的定義。賦能被定義為幫助別人發現或使用其內在的能力去控制自己的疾病,它是美國糖尿病協會著重推薦的糖尿病教育理論,其核心是病人具有自我管理的完全責任。其5個基本步驟:確立問題,表達情感,設立目標,制定計劃,效果評估[2]。我們將其借鑒過來,應用于痛風病人的教育中。
2.2 賦能教育理論的實踐。
2.2.1 確立問題。根據病人填寫的自我生活習慣調查表,針對性地向病人提問,問題如:當你得知自己患痛風時的感受是什么?你了解痛風這個疾病嗎?你覺得痛風是可以實現自我管理的嗎?你覺得在自我管理中最困難的是什么?
2.2.2 表達情感。問題明確后,鼓勵病人表達情感。目的是幫助病人進行宣泄,確認和討論痛風的危險因素,促進病人思考和承擔自我管理的責任。病人在回答上述問題時已經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經歷,講到自己工作的勞累、應酬的無奈、內心的掙扎等。此時需充分體現賦能教育的靈魂——以病人為中心,教育者更多的是傾聽、鼓勵、支持,且對病人的言語不加任何判斷。然后再根據病人的特殊情況給予提問。如病人講到:“自己工作沒規律,吃飯沒規律,應酬也很多,很多時候身不由己,我也知道不能吃的太好,不能多喝酒,但是……”。此時教育者說:“你說的情況,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但有更多的人克服了困難,改變了生活方式,緩解了或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那你認為該怎么辦?”“您打算怎樣改變這些問題?”“一小步一小步,慢慢改變,能做到嗎?”。
2.2.3 設立目標,制訂計劃。此階段教育者不能強加給病人目標,而是要通過談話引導病人自己設立目標,目標可以使體重得到控制、飲食運動習慣的改變、心理狀態改善等。目標可以很具體。這樣的目標是病人應用自己的內在動機自己做出來的,這樣就使病人更進一步地承擔起自我管理的責任。在講到痛風控制目標時需向病人強調控制的目標不是讓病人做教育者認為對的事,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逐步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2.2.4 效果評估。評估結果時同樣多采用提問的方式,如“目標完成了,你從中學到了什么”,病人回答問題的過程同樣是回顧經歷和總結經驗的過程。
2.2.5 積極堅持隨訪教育。痛風健康教育應延伸到病人出院后,保證病人定期、規律隨訪教育,是住院保健效果的重要保證和延續。隨訪教育中同樣遵循賦能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旨在使病人成為被賦能的、知情的、積極的病人,使其主動維持長期行為改變。在進行賦能教育時靈活應用以下技巧:強調痛風病人有責任對自己的疾病自我管理負責;尊重病人的信仰、生活習慣;教育的同時充分結合每位病人的臨床特點、社會心理狀況、自我管理狀態;教育病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同時注意引導病人設立切實可行、能夠達到的目標,而不是依從于教育者的指導,積極為病人創造社會支持和自我管理支持;強調病人有充分的能力做好自我管理。
3 效果評估方法
3.1 需求滿足程度。飲食和運動習慣的改變對患者生理,心理滿足程度的影響,分為完全滿足,大部分滿足,基本滿足,少部分滿足,完全沒有滿足5級評分,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1分。
3.2 溝通的效果。顯效:能有效及時的反映出病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并立即想要設立目標,制訂計劃,溝通的時間≤30分鐘;有效:能反映病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并表示可以考慮將護理人員講述的痛風的知識自行實現管理;無效:不能及時反映病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分別分值為3分、2分、1分。
3.3 對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大部分滿意,基本滿意,少部分滿意,不滿意5級評分,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1分。
4 結果
經統計,病人制定目標并實施后,需求滿足程度、溝通效果及對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需求滿足程度評分≥4分者15例,其中5分者1例,4分者14例。溝通效果得分≥2分者15例,有效溝通率100%。對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4分者15例,其中5分者10例,4分者5例,滿意度100%。
5 討論
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發作時痛苦萬分,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只要病人掌握該病的防治知識,科學合理的安排飲食,運動及治療等,是可以避免反復發作的。傳統的健康教育僅僅是以痛風這個疾病為中心,多關注病人的試驗室指標,護士作為教育者不斷的填壓式的灌輸痛風知識給病人,告訴病人需要依從教育者的建議。但往往在這一過程中,醫護人員忽略了病人的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從而教育的結果是病人覺得的確是應該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但是這樣的改變會大大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因此往往無法堅持延續那些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賦能教育模式卻是以病人為中心,兼顧了病人的生理與心理,社會各方面,同時護士和病人是合作者,護士為病人提供信息和支持,鼓勵病人做出決定,而病人才是痛風自我控制的主人,讓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改變找到內在動力。我們將賦能教育模式應用于痛風病人的健康教育中,迎合了健康教育向強調個體化,著重行為改變和健康促進方向發展的趨勢,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質量,同時也促進了護士在行為心理學,人際關系學等學科的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原發性痛風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8(15):435-438
[2]Anderson RM,Funnell MM.The art of empowerment:Stories and atrategies for diabetes educators[M].2nd ed. Alexandria V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0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