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在不斷加強,而疾病的研究和診斷又依賴于實驗室,因此加強對實驗室的監管是現代醫學十分重視的方面。醫療診斷和研究的順利進行依賴于準確的實驗檢驗信息,因此檢驗的質量必須做到高質量,將誤差控制在最小范圍,為此檢驗信息的準確性需要對血液標本分析前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并且提出對策進行防范,做好血液采集前(檢驗人的準備)、血液采集中(采集時間及部位等的準備)、血液采集后(保存運送)的準備工作和決策,這三個環節是獲得高效信息的前提,加強這些環節的監督和控制,將會使診斷準確定大大提高。
關鍵詞:血液標本 質量控制 防范對策 影響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53-01
血液標本分析在臨床診斷中承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進行的診斷和治療的信息大都來自血液標本的分析。檢驗的結果的不準確將會對醫療診斷造成錯誤的判斷,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目前標本的采集大多在臨床的科室進行采集,這在國內大多數醫院都有出現這一現象,由于血液的采集工作不屬于臨床的工作范疇時常忽略,時常會造成結果的不準確。下面將分析血液標本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措施及影響因素。
1 血液采集前的準備
1.1 患者方面。
1.1.1 飲食。血液采集前12小時禁食,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會影響檢驗的結果。進食后的可使血液中的血糖、脂肪、蛋白質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如:食物中含有高脂肪的物質時,會使甘油三醇的大大提高,因此在進行此項檢驗時最好提前幾天就減少食用,避免引起檢驗結果的不準確;再如高蛋白質會使體內的尿素等物質的含量的增加。進行血液采集時是在對食物上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不要禁食過多造成過度空腹,一般情況下要求病人晚飯后到第二天采血前禁食,時間約十二小時,過度空腹同樣會使結果出現誤差。
1.1.2 運動。運動也會造成某些指標的不準確,如:無氧運動會使體內的乳酸含量大大增加。運動時由于出汗和有氧無氧呼吸造成體內某些含量和分布改變,運動和靜止時身體完全處于不同狀態下。進行血液采集前最好不要劇烈運動,并且要多休息。
1.1.3 藥物。患者在進行血液采集時,藥物也會對檢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研究發現幾乎所要的藥物都會對測試結果有或多或少的影響,藥物本身或是其轉化產物的生理或是藥性毒性對人身體的某些產量進行改變。如:甲狀腺的治療藥物會促使糖分的吸收,及糖原和非糖物質的轉化使體內的糖類大大的提高。
1.1.4 心情。研究發現患者的精神狀態也會影響實驗的檢驗結果,如過度興奮或是激動或是出于恐懼狀態會使血紅蛋白等的含量大大提高。
1.2 醫院準備方面。
1.2.1 檢驗項目。醫院開出的檢驗單需包含患者最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等,以及患者病情,住的科室以及原有病史等徐醫院仔細核查。
1.2.2 護士準備。首先要穿戴整齊,掌握基本技能做好與患者和醫生的溝通能力。還有采集時的注意事項,及采集儀器的選擇。
2 血液采集中的準備
2.1 采集時間。一般是在檢測出陽性率最高時間段,對診斷最有價值的時間內進行。有些血液的成分會在一天內有變化這就要求采集在時間上統一,減少由于時間的不同而引起的誤差。
2.2 患者體位及部位。一般要求患者在進行血液采集前靜坐5分鐘以上,在所有體位中坐姿是最佳選擇。體位也是會影響血液循環而且會改變體內的一些大分子含量,如:站立腎上腺素及甲狀腺素增加;站立還會使血脂及血紅蛋白等增加。采集方式多為靜脈采血,成年人的采集部位與兒童有些區別,成年人是肘前靜脈或是腕背靜脈,小兒多是頸靜脈
2.3 扎止血帶時間。通常是采用靜脈采集血液,止血扎帶時間會對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在穿刺上月6cm的地方扎上止血帶,且一般是不超過1分鐘,因為止血時間過長會使一些物質的含量變化而在一分鐘以內時各項指標變化不明顯,并且在在采血時盡量采取統一姿勢。
2.4 防止溶血和污染。此外血液自然流出是采集血液時最好的方法,避開有炎癥或其他皮膚有損害的地方。一般在采集中由于引起細胞破裂使血液別稀釋,會造成溶血。一些體外溶血:刺穿前,由于消毒液,或注射器;穿刺中止血帶時間太長;穿刺后血液由注射器向試管轉移。另一方面是避免血液被污染。溶血的標本會對測量結果造成很大影響,一般是由于不規范造成,且溶血樣品一般是不能再使用。
2.5 抗凝劑的使用。一般的檢驗都需要用到抗凝劑,但又要根據實驗選擇合適的抗凝劑,此外還要注意血液和抗凝劑的使用比例,減少抗凝劑帶來的影響。
3 血液采集后準備
3.1 血液標本的運送。標本輸送需要專門人員,并且應該及時送檢,時間長了可能導致某些成分的改變,影響最后的分析結果。在運輸途要注意標本的保護及防止由于震蕩或是其他原因導致標本的破壞,或是污染。
3.2 血液標本的保存。
3.2.1 存放時間。由于血液中的細胞易損壞會使一些活性物質變性或是失活,一般在采集完后趕緊送往檢驗部門,一般在兩小時以內,時間超過兩小時會使血液中的一些成分發生改變,影響檢測結果。
3.2.2 存放溫度。雖然低溫會使細胞的代謝減慢,但可能會造成溶血,因此會對結果有影響。一般情況下,采集的血樣本不適用于冷藏。
4 總結
總體上講,血液標本的采集主要是由以上的因素組成的,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要做好血液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的各步驟的處理,及提高護士在檢驗方面知識的培訓,提高檢驗質量同時在護士和經檢驗科和患者之間做好溝通,并且在工作中對采集做到嚴格控制。在運送到檢驗部門時做好對血液標本的保護工作。爭取做到一份有效高質量的檢測報告。
參考文獻
[1]阿尤甫牙生.探討規范血液標本檢驗前質量有效措施[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9)
[2]王勇,葉路.血液標本檢驗前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19)
[3]鄭春蘇,黃湘寧,黃瑜璇.血液標本檢驗前的質量控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18)
[4]胡亞紅.血液標本檢驗前的質量管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