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討基層醫院骨質疏松事業、業務的開展,提高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水平,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從目前基層醫院存在的問題及一些設想、對策,討論如何促進骨質疏松事業得到有效的改進和發展。
關鍵詞:基層醫院 骨質疏松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54-02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不斷提高,人類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顯著增加。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是一種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居各種常見病的第7位,因為骨質疏松導致的腰椎骨折、髖部骨折、橈骨遠端骨折發病率也明顯上升。
1 存在問題
1.1 受經濟、社會條件的制約和認識水平的影響,據報道,老年人權益保障還存在許多問題和薄弱環節,突出表現在6個方面:城鎮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和醫療保障不落實;農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老年貧困問題比較突出;老年人的社會照料與服務明顯滯后;歧視老年人,侵犯老年人人身、財產、住房和婚姻等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少數地方和部門對老年人權益保障重視不夠,工作缺乏力度。本地區經濟水平滯后,農村多數老年人無經濟來源,靠子女養老度過晚年生活,文化程度低。
1.2 四是城鄉倒置顯著。據報道,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于農村,中國的情況則不同。目前,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這種城鄉倒置的狀況將一直持續到2040年。到21世紀后半葉,城鎮的老齡化水平才將超過農村,并逐漸拉開差距。這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同于發達國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1.3 醫院領導對骨質疏松不重視,無相關專科,無專科醫生,缺乏對骨質疏松相關人員、知識的培訓、學習,只是把儀器買回來,儀器銷售公司負責培訓操作人員,很多臨床醫生對骨質疏松的診療也不是很規范,骨密度儀檢測結果出來,一些嚴重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也只開鈣片,止痛藥,知識的老化、沒有相關學習、培訓,現實中中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的患者比較普遍,在本地區曾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患病率高,就診率低,復診率低,診療中不能給患者一個滿意的治療方法方案,如何談開展業務。
1.4 骨質疏松治療存在問題,藥物種類少、藥物的副作用、用藥時間長,藥物治療只是緩解疼痛、提高骨密度,沒有達到根治效果,無治療跟蹤隨訪,多數老年人無退休金,靠子女撫養,經濟貧困,導致多數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差,復診復查率低。
1.5 一些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不重視,認為老年人骨質疏松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必然趨勢,對于骨質疏松癥引起的慢性腰背部等疼痛,能忍則忍,不能忍的就在當地醫院對癥治療,患者及多數醫務人員則以腰肌勞損或風濕診治,多數用止痛藥或激素。一些中年人也認為骨質疏松癥還與自己無關,是老年人的專利,檢查無多大意義,單位在職人員大多數是中年人,體檢也就忽視骨密度的檢測。無不適癥狀,也就認為是身體健康,防病意識比較淡薄。
1.6 有部分人盲目的添加鈣片,自認為到了中年或者老年階段,身體就會缺鈣,街上藥店的鈣片品種繁多,容易購買,所以部分人自行的補充鈣片。
2 對策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中,環境因素對健康作用最重要,最需要政府的干預,行為和生活方式雖然掌握在個人手中,但是只有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和信息,才會使每個公眾克服自己形成的不良習慣和行為,才能抑制疾病在萌芽階段,才能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因此,骨質疏松癥的健康教育必須做到政府支持、醫務界重視、老百姓有共識,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居民接觸并獲得更多健康教育知識和信息,才能使預防措施變得卓有成效。
2.1 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將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社會負面效應。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人口多,文化程度相對低,而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重點在于預防。因此,開展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健康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消除和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可以使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擴大,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2.2 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學習,組織相關醫生、護士外出進修培訓,了解相關的診療和護理,在本院開設專科門診、專科指導康復等業務,提高本地區對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治療水平,利于患者的就診和康復,以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高。
2.3 加強健康教育,選擇有一定臨床經驗,并且掌握骨質疏松癥相關醫學知識及健康教育方法的護理人員擔當健康教育的骨干,在醫院門診、病房對相關病人及家屬進行進行骨質疏松癥知識的評估,在治療過程進行隨訪并記錄病人的病情變化、心里變化、知識掌握情況、生活習慣、運動情況、飲食情況和疼痛改善情況等,在社區進一步宣傳知識教育、飲食教育、運動教育、用藥教育、并發癥的預防等[1]。使病人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護和促進身體健康。
2.4 加強生活飲食指導,飲食習慣和飲食營養對骨質疏松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體99%的鈣存在于骨骼,人體鈣的丟失肯定伴有骨鈣的丟失,鈣平衡對維持骨量是很重要的。鈣質是骨礦物中最主要的成分、高鈣飲食可以提高骨量、減少骨質丟失。一般兒童需鈣400~700mg/d,青少年1300mg/d,一般成人1000~1500mg/d以維持正鈣平衡,如不能滿足,則需動用骨鈣以維持血漿游離鈣濃度,這就會引起骨鈣的丟失[2]。
3 小結
隨著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患者逐漸增多,由此導致的骨痛(如腰背痛、腿痛、胸痛等)、骨骼畸形(如駝背、身高變矮等)、功能障礙(如行走困難、起臥困難、轉折身體困難等),骨質疏松會大大增加骨折的幾率。“木陳變朽,人老骨脆”,古人積千百年的經驗,已認識了骨質疏松。但這個“變”非常潛隱,使人早期毫不知曉。因為人無法感覺到骨質的慢慢流失,毫無癥狀,骨骼越來越脆弱,直到骨骼斷裂,因此骨質疏松被稱為“無聲殺手”。據調查顯示,骨質疏松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骨質健康已亮起了紅燈。骨質疏松可發生在任何人群和任何年齡,其發病率受遺傳、年齡、性別、地理環境、氣候、飲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因此,針對骨質疏松癥的易患人群進行健康教育,讓其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定期檢查骨密度,合理用藥,以從根本上減少、減緩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實現健康老齡化,對基層醫院骨質疏松事業提出了更新的挑戰和更高水準的要求,從而使得骨質疏松防治顯得更為重要。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問題和重大的社會問題。從研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出發,探討用何種手段或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優質的老年醫療服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戰略目標,已成為醫學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和研究方向。隨著新世紀我國醫療保健體系的不斷完善,骨質疏松事業必將得到更快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老年人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并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君怡,鄭文嫻,張麗萍,等.對病人家屬骨質疏松癥認知及行為調查[J].護理研究,2007,21(5B):1239-1240
[2]劉忠厚.骨礦與臨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