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預防和控制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的發生,規范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針對門診口腔科發生醫院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對應的管理制度與防控措施。結果: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規范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關鍵詞:口腔科 消毒隔離 醫院感染 管理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59-02
隨著口腔醫學的不斷發展,新的診療技術、設備、材料廣泛用于臨床,且口腔設備構造復雜,器械種類繁多,給清洗和消毒帶來一定難度,所以口腔科診療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預防和控制經血傳播疾病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薄弱環節,由于口腔診療操作大多數都是在患者口腔內進行,操作中牙科器械與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組織等接觸頻繁,許多經血液傳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過此途徑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斷其經口腔器械和醫務人員手的傳播途徑,做好門診口腔科的消毒隔離工作,加強和規范診療過程中的醫院感染管理尤為重要。
1 口腔科醫院感染的因素
1.1 環境污染。口腔門診是患者集中就醫的場所,患者咳嗽噴出的飛沫,口腔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修復義齒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環境污染,據調查統計,口腔診室的空氣合格率僅為61.4%[1]。
1.2 口腔醫療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種類繁多,形狀復雜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潔牙手柄、高速渦輪手機、根管治療器械、牙挺、鑿子、牙周潔治器、牙頜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渦輪手機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會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機及其附件存在著復雜的腔隙和難以探入的管道,在鉆完牙齒后會產生一種回吸力,將患者的唾液、血液吸進機頭,而造成口腔診療中的交叉感染。
1.3 醫務人員手污染。在口腔科醫務人員的手是傳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載體,為了減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斷醫務人員經口腔專科導致傳播疾病的關鍵環節。
1.4 消毒滅菌不規范。口腔科醫療器械構造復雜,種類繁多,消毒難度大,若消毒劑選擇不當、消毒液濃度不合適、消毒時間達不到要求,都成為口腔科的醫院內感染因素。
1.5 醫務人員個人防護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醫患之間的近距離接觸,醫務人員個人防護不到位,感染機會增加。
2 門診口腔科的醫院感染預防措施
2.1 診室環境的消毒及防護。每天診療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綜合治療臺面及其配套設施一次,濕式清掃地面,有明顯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隨時拖凈地面,每周診室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每月對物體表面進行抽樣菌檢的測。
2.2 口腔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口腔科門診屬高危診區,進入患者口腔內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滅菌”,要求凡接觸患者傷口、血液、破損黏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接觸患者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消毒。每月對口腔診療器械消毒與效果進行檢測,滅菌設備每周進行一次生物監測,確保消毒、滅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滅菌應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裝→滅菌的程序進行。高速渦輪手機是口腔門診使用最多、污染最嚴重的醫療器械,其內部消毒較難,因此在每個患者使用后需將手機繼續運轉20~30s,以排出水和氣,同時也能將進入軸承、氣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內操作的高速手機部件和低速手機部件,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后備用。
2.3 認真落實洗手制度。美國疾病預防中心(CDC)根據多年的研究實踐證實,手衛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傳播和擴散的主要途徑之一,多年來CDC對醫務人員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手衛生條例對控制和預防傳染病在醫院內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為提高醫護人員洗手的依從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員洗手制度,要求醫護人員每次診療前后必須嚴格“六步法”洗手或衛生手消毒,所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是預防醫源性交叉感染關鍵的一環。
2.4 口腔科醫務人員的自我防護及洗手要求。為了保護醫患雙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醫務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時穿防護衣服戴防護鏡,做到安全診療,治療過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無菌物品,盡量使用腳控開關調節治療椅。診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觸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須洗手。手套為保護患者不受手上攜帶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帶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發生。如化學液體、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導致手套老化或滲漏,另現有的手套仍存在質量差異,約有2.9%的手套存在針尖狀微孔,據統計20分鐘內一個微孔可通過19000個細菌。因此手套應與洗手相輔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脫手套后嚴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療時間較長,手套最好每小時更換一次。
2.5 規范消毒滅菌各項操作程序。診療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使用中的各類消毒液、無菌容器嚴格按要求定期更換。
2.6 醫療廢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棄,嚴格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分類收集,如銳利污物放入銳器做好與污物盒,感染性廢物放入黃色垃圾袋內,集中無害化處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員的交接、登記、簽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會,造成危害。
3 門診口腔科的醫院感染管理
3.1 加強人員的培訓。定期對科室全體人員醫院進行感染知識的培訓,提高對控制醫院感染重要性的認識,以國家衛生部下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等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為主要內容,并且每季進行一次院內感染知識的考核,只有認真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才能有效地預防醫院感染,保證醫療安全與醫療質量。
3.2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制度的不斷完善是保證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的前提,我院按照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要求,并根據口腔科醫院感染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規范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院感辦每月對口腔科的消毒、滅菌質量等工作進行相關的監測,如物體表面、無菌物品、工作人員手表的細菌培養結果、紫外線消毒等,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科室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從而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
在口腔診療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體切割組織污染的口腔診療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傳染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據有關資料表明HBV的傳播在口腔科明顯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強口腔診療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絕交叉感染,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環節,經過幾年的整改與規范,門診口腔科人員對消毒隔離觀念發生了質的改變,提高了防護意識,主動做好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離工作走上規范化,護理三級質控檢查,各項消毒工作指標均達到要求,院感辦對本科醫護人員的手、物表、滅菌器械、空氣監測合格率達100%,消毒隔離工作。
參考文獻
[1]徐金秀,徐青,許幼珍,等.口腔科器械污染監測分析與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999,9(4):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