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討論實施護理人員層級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間,建立護理層級管理模式,制訂并實施各層級護士年度培訓與考核計劃,對護士實行量化考核,采取多種措施來激勵護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結果:實施護理層級管理后護理措施落實良好率,基礎護理落實良好率、患者與家屬滿意度,護理差錯率顯著提高。結論:建立護士分組層級管理體制,加強了護士人力資源和護理組織的科學管理,強化了急診專科護理人員的培養與護理梯隊建設,保證護理安全,達到最佳的護理管理目標。
關鍵詞:護理管理 層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69-01
科學、規范的護理管理體系是護理工作有序開展的必要前提,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就醫及醫院形象。良好的護理管理模式能很好的促進護理的發展,提高護理質量,滿足醫生及患者需求[1,2]。護理層級管理模式是指由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構成組織內容和結構,共同對一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針對護理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與使用不合理、護理和管理單元多、護士責任不到位流于形式等問題[3]。為合理地使用護理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各級護理人員的作用,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現就我院門急診部門護理層級管理后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門急診部門護士共40名,研究時間:①實施前:2009年1月之前;②實施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護理崗位有門急診服務臺、急診搶救室等。該科室40名護士中的人員情況:科護士長1名,副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10名,護士27名,全部為女性,平均年齡30.5歲。
1.2 層級管理模式與方法。采取的具體管理模式為:護理部主任-護士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個層級管理模式,實行責任護士全面負責制,嚴格進行檢查制度,檢查本組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在層級護理管理實施前后分別對門急診患者、醫生及名護士進行調查,調查表有效回收率為100%。
1.3 指標評定。實施前后進行護理措施落實良好率,基礎護理落實良好率、患者與家屬滿意度,護理差錯率的測定,以此作為評定護理質量的指標,調查表包含有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四個等級,其中滿意度(%)=1-(不滿意人數/總調查人數)[4]。
2 結果
3 結論
隨著社會醫療水平的提高,民眾健康需求的增長,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過去一層不變的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多層次需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來切來提高護理質量,實施護理層級管理后護理措施落實良好率,基礎護理落實良好率、患者與家屬滿意度,護理差錯率顯著提高。分析認為以下措施為層級護理的關鍵:①健全規章制度,統一標準,加強護理質量控制管理,務必理順和健全各項管理工作,為護理工作的質量控制提供了依據。②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強化管理職能,調動護士長主觀能動性,培養護士長管理能力[5,6]。③規范的各項規章制度、質量標準、崗位標準、質量監控制度。④加強醫護關系,提高醫護配合的默契,分組層級管理,職責分明,協作到位,提高了搶救速度和質量,醫生對層級管理護理模式表示贊賞與認同,使病人和醫生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總之,護理層級管理優化了門急診護理管理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現有的護理人力資源,激發了各級護理人員的潛能及工作的積極性,改善了護理服務質量,提高了醫生和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影潔,趙惠霞.護理人員的層級管理在病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5,3(9):858
[2]戴琴,馮正直,謝剛敏.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488-490
[3]DonelleM B, Kathleen K C, Kathryn B. Chambers : A review of the concep 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 [J].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 2000, 18 (3) : 207-221
[4]張洪君,蘇春燕,周玉潔,等.分層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01
[5]J ulie Y. Sappington nurturance t he spirit of holistic nursing [J] .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2003,21(1):8-19
[6]林淋星,盧文先.門診藥房發藥服務的重要性[J].海峽藥學,2009,21(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