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門診藥房是醫院面對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是藥師與患者交流的主要場所,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全,也直接關系到醫院的形象和聲譽。近年來,由于藥物而引發的醫療事故與糾紛呈上升趨勢,藥劑科作為醫院一個重要科室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加強藥劑科的全面質量管理和人才培養,提高藥劑人員的專業技能,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關鍵詞:藥劑科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71-01
基層醫院的處方調配,常存在各種不良現象。筆者從事藥劑工作近20余年,現就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應采取的對策闡述如下:
1 問題
1.1 藥學技術人員學歷普遍較低,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較少,有相當數量非專業技術人員從事處方調配工作,因此在調劑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1.2 審核處方不認真,對處方中各項內容缺失視而不見。如處方前記書寫不全。對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現象不能及時提醒醫師。有的醫生在一張處方中同時開具:地塞米松、安痛定針、小兒退熱栓三種藥物。還有把成人和小兒用藥同時開在一張處方上。用藥劑量過大的處方屢見不鮮。中藥調配時也出現過諸如海藻和甘草、半夏和附子同劑的處方。
1.3 處方劃價有失誤,藥品漏記價或錯記藥價的情況普遍存在。給病人造成經濟損失和麻煩。
1.4 調配處方時精力不集中,工作態度不認真,不按次序調配,未按照醫囑正確發藥。造成錯配、漏配、錯發、多發藥品,如把氯化鈉發成氯化鉀。把附子拿成白附子等。有時病人反映,中藥調配時,每劑中藥的重量差異很大。調配過程中不太注意檢查所發藥品的批準文號及有效期。以致有時發出過期失效的藥品。有時直接用同類藥物代替處方中的短缺藥品。
1.5 對病人用藥交代不清:發給病人的藥品在藥袋上用藥方法注明不清,交代不夠詳細,造成病人用藥錯誤或不當。如口含片患者卻口服,混懸劑用藥前未充分搖勻,一些外用的栓劑、片劑等用藥部位不當,緩、控釋劑型服藥間隔未控制好,外用洗劑稀釋比例不正確等。
1.6 在病人面前評價醫生的處方優劣和錯誤:在病人面前評價醫生用藥情況(個別醫生的用藥習慣),可能造成病人用藥的不依從性,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1.7 藥品質量:少數藥品在有效期內仍有可能發生一些質量問題,處方調劑人員在調劑過程中未及時發現。
2 對策
2.1 培養和引進人才。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藥學服務需要高素質的藥學人才,實施在崗培訓,采用培養現有人才和引進人才相結合的方式。
2.2 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將科研工作重點確定為圍繞臨床需求,科研項目要來源于臨床并能夠充分服務于臨床。
2.3 更多地參與學術交流。為了更好的接觸新知識,新觀念,希望醫院能定期批準我們參加技術方面的交流,掌握藥事管理的新知識。
2.3.1 審查處方詳細查看病人姓名、年齡、性別、婚否、單位或住址、處方日期及醫師簽字等是否清楚。公費者需查驗公費證,與處方所寫公費證號碼是否相符。有附方的是否加蓋了“附方”章等。
2.3.2 藥名書寫是否清楚正確,劑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對兒童及年老體弱者尤需注意。毒、麻藥品處方是否符合規定,處方中藥物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需特殊處理的藥物是否有腳注,處方中藥物本調劑室是否備全等。
2.3.3 處方中屬“自費藥”是否開自費處方。
2.3.4 審方中若發現問題,應立即與處方醫師聯系,問明原因,協商處理,決不能只憑主觀臆斷,或隨意處理。
2.3.5 調配處方時精神集中,認真仔細,以免拿錯藥品或稱錯用量。
2.3.6 配方時應參看處方,不要憑記憶操作,以防記錯。
2.3.7 配方取藥時應執行“三三制”,即藥名與標簽、實物三次核對;用量與戥秤刻度、砝碼三次核對(取藥時看一次藥物與用量,稱準后各看一次,倒藥時再各看一次),以防差錯。
2.3.8 藥物稱量后應立即將藥斗關好,以免其他藥物撒落;瓶裝藥應立即將瓶塞蓋好,以免張冠李戴。
2.3.9 一張處方未調配完了決不應調配第二張處方,以免混淆。
2.3.10 急診處方應優先調配。
2.4 加強了對特殊藥品臨床使用與管理的日常督導,使得特殊藥品的管理環環相扣,對所發現的問題有記錄,有分析,有措施。
2.5 修訂了我院2012年基本用藥目錄和處方集;出版藥品信息通訊,給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2.6 做好藥品管理工作,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與需求。
2.7 嚴把藥品采購質量關,按照藥品管理法堅持做到“陽光采購”,各調劑室對上架藥品質量層層驗收,注重細節,尤其對藥品的貯藏與效期嚴格把關,確保藥品的安全與有效。
總之藥學服務是一項內涵豐富,專業化很高的服務。藥學服務的核心是通過審核、用藥指導、咨詢服務,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藥師要從簡單的藥學服務做起,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藥學工作的內容及形式,不僅能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從而保證醫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