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內鏡檢查在胃體潰瘍診斷中的作用。方法:對胃體潰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由病變部位周邊的黏膜中央和皺襞中斷處取出3-10塊小標本,經過10%的甲醛固定,進行常規的脫水、包埋、切片,再經過HE染色后,進行光鏡檢查,與病理診斷進行對比后結合兩次診斷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并最終得出準確診斷。結果:胃鏡檢查胃潰瘍的檢查率為17.5%,經過綜合確診,146例胃潰瘍患者中有90例為良性胃潰瘍,有56例為惡性胃潰瘍。結論:胃鏡檢查在胃潰瘍病變檢查中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胃體潰瘍 內鏡 病理診斷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77-02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種,胃竇和胃角是胃潰瘍出現最多的部位。胃潰瘍的致癌率很高,患者需要盡早診斷治療,以防止癌變。胃鏡作為診斷胃潰瘍的重要器材,已經廣泛的應用于臨床對胃潰瘍的診斷和治療[1]。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胃潰瘍的診斷率在不斷地升高。胃潰瘍的病發率高,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醫學界對胃潰瘍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本文對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一年期間收治的146例胃潰瘍患者經胃鏡檢測的病理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兩年期間收治的834例上消化道臨床癥狀的患者,進過內鏡檢查,檢查出146(17.5%)例胃潰瘍患者,其中男患者為80例(54.8%),女患者為66例(45.2%),年齡為15-79歲,平均年齡為33.5歲。
1.2 檢查方法。先對胃潰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由胃潰瘍病變部位周邊的黏膜中央和皺襞中斷處取出3-10塊標本,經過10%的甲醛固定,進行常規的脫水、包埋、切片,再經過HE染色后,進行光鏡檢查,作出病理分析。將胃鏡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經過綜合分析,得出診斷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本文資料均采用IBM 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胃鏡診斷結果。①對取出的表本進行觀察,邊緣整齊的為104(71.2%)例,邊緣不整齊的為42(28.8%)例;直徑大于2厘米的為34(23.3%)例,其中良性胃潰瘍為20(58.8%)例,惡性胃潰瘍為14(41.2%)例;直徑小于或等于2厘米的為112(76.7%)例,其中良性胃潰瘍為70(62.5%)例,惡性胃潰瘍為42(37.5%)例。②對上消化道臨床癥狀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在834例上消化道臨床癥狀患者中檢查出136例胃潰瘍患者,其中良性胃潰瘍的患者為86例,在86例良性胃潰瘍中隆起型為19(22.1%)例、潰瘍型為25(29.1%)例、潰瘍浸潤型為22(25.6%)例、糜爛型為20(23.2%)例。惡性胃潰瘍的患者為50例,在50例惡性胃潰瘍的患者中黏膜腺癌為11(22.0%)例、印戒細胞癌為7(14.0%)例、腺癌為26(52.0%)例、低分化細胞癌為6(12.0%)例。③胃潰瘍患者的發病部位依次為:胃角為34(25.0%)例、胃體為29(21.3%)例、胃竇為24(17.6%)例、幽門為22(16.1%)例、胃底為14(10.1%)例、殘胃為13(9.6%)例。
2.2 病理診斷結果。經過病理診斷,診斷出144例胃潰瘍患者,其中良性胃潰瘍的患者為89例,惡性胃潰瘍的患者為55例。將胃鏡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經過綜合分析,發現胃潰瘍患者有146例,其中良性潰瘍患者為90例,惡性潰瘍患者為56例。經過統計學分析,胃潰瘍診斷率、良性潰瘍檢出數與內鏡檢出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惡性潰瘍患者檢出數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結果進行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胃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n/%)
類型胃鏡診斷病理診斷X2P良性胃潰瘍(n=90)86(95.6%)89(98.9%)2.780.02惡性胃潰瘍(n=56)50(89.2%)55(98.2%)14.580.056合計(n=146)136(93.1%)144(98.6%)1.060.003 討論
胃鏡檢查可以直接看到被檢查器官的情況,可以直接發現病變情況,判斷病變性質,并且還可以取病變部位的小塊標本進行檢查[2]。胃潰瘍是消化性系統的常見病癥,主要是由于幽門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或是服用非甾體消炎藥物,另外它還受外界影響,例如遺傳、疲勞過度、飲食無規律、吸煙、酗酒、情緒波動等因素影響。由于胃潰瘍的病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治療過晚可能會引起穿孔、幽門梗塞、出血、癌變等癥狀,所以有疑似胃潰瘍的患者需要盡早診斷治療,以防止癌變等并發癥的發生[3]。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癥狀首先表現為食欲不振、消瘦、上腹不適、惡心等非特異性上消化道疾病,與典型胃潰瘍的上腹節律性疼痛、周期性的表現不同,時常會被忽視,沒有進行胃鏡檢查,往往導致診斷延誤。胃竇和胃角是胃潰瘍出現最多的部位,檢查難度高,更需要我們仔細認真的進行檢查。內鏡檢查中潰瘍的特點主要有:呈圓形或是卵圓形、沒有堤狀、多數較淺表等。在內鏡觀察下,良性、惡性潰瘍的有大小、形態、有無蠕動等分別。一般情況下良性潰瘍具有邊緣整齊、面積較小、基底平滑、質軟、有韌性等特點。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要對活組織病理檢查要重視起來,因為活組織病理檢查是鑒別潰瘍是否是惡性潰瘍的重要方法。我們可以先進性胃鏡檢查,觀察潰瘍的形狀,作出初步的診斷,結合對活組織的病理診斷,得出最終診斷結果,這樣能夠更好的提高胃體潰瘍的檢出率,由此可見,胃鏡檢查在胃潰瘍病變檢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英杰,姚秀敏,巨春生.852例胃潰瘍胃鏡檢查與病理分析[J].當代醫學.2009(30):92-93
[2]磨勇,周稻淑,梁光春等.286例胃潰瘍患者臨床檢查與胃鏡分析[J].中外醫療.2010(19):161
[3]張曉紅.胃潰瘍胃鏡檢查與病理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8):393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