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不同的母嬰阻斷方式對乙型肝炎病毒在新生感染率的影響及其相關性。方法:選擇2010年4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婦產科接受產前檢查確診為乙肝陽性患者90例,按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3組,每組均為30例。第一組為對照組,母嬰未采取任何阻斷措施,第二組(阻斷1組)孕婦在妊娠27周后肌注400IU HBIG,每隔4周注射一次,直至分娩,同時新生兒在出生第1天內肌注200IU HBIG;第三組(阻斷2組)在阻斷1組基礎上,孕婦每天加服拉米夫定100mg。觀察和比較各組新生兒1天、半年和1年的血清HBsAg、HBsAb和HBV-DNA陽性率。結果:阻斷2組新生兒24小時、半年和1年的HBsAg和HBV-DNA陽性率,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和阻斷1組(P<0.05);新生兒半年和1年的HBsAb陽性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阻斷2組半年和1年的HBsAb陽性率極顯著高于阻斷1組(P<0.05)。結論:孕晚期孕婦肌注HBIG和聯合口服拉米夫定兩種方式,均能有效阻斷HBV在母嬰間的垂直傳播,降低新生兒乙肝感染率,其中肌注HBIG聯合拉米夫定效果更為明顯。
關鍵詞:乙型肝炎 母嬰感染率 阻斷方式 相關分析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81-01
本研究探討孕婦孕晚期肌注HBIG和肌注HBIG聯合口服拉米夫定兩種阻斷方式,對乙型肝炎病毒母嬰感染率控制效果,以期為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阻斷方式選擇時提供理論參考,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4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婦產科接受產前檢查確診為乙肝陽性患者90例,年齡21~42歲,平均26.5±4.5歲。所有孕婦產前均HBsAg和HBeAg雙陽性,并排除孕前使用過抗HBV或免疫調節劑,對HBIG和拉米夫定等治療藥物過敏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3組,每組均為30例,90例孕婦總共產下96例嬰兒,其中陰道分娩45例,剖腹產51例,入選嬰兒出生時無先天畸形,按照免疫阻斷策略完成了主被動計劃免疫方案。三組孕婦在年齡、孕產次、分娩方式,分娩嬰兒數等各方面具有均衡性(P>0.05)。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孕婦及其分娩產下的嬰兒未行受任何阻斷措施;阻斷1組孕婦在妊娠27周后肌注400IU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HBIG(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每隔4周注射一次,直至分娩,同時新生兒在出生第1天內肌注200IU HBIG;阻斷2組在阻斷1組的基礎上,孕婦在開始肌注HBIG時,同時加服拉米夫定片(賀普丁,0.1g,葛蘭素史克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81),每日0.1g,服用至生產后1個月。三組新生兒均于出生后24小時內、半年和1年時肌注5μg重組乙肝疫苗(50μg/ml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3018)。
1.3 觀察指標。采集所有孕婦肌注HBIG肘靜脈血和新生兒于出生斷臍靜脈血,利用FluoCycle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武漢愛斯佩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檢測患者HBV的DNA,采用AU-400全自動生化儀(奧林巴斯,日本)測定母嬰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1.4 數據統計學處理。采用Excel錄入調查資料,并建立數據庫,計量數據寫成(X±S)表示。計量數據顯著性檢驗采用t測驗,計數數據采用卡方(X2)檢驗,設定P<0.05時為顯著差異,P<0.01時為極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SPSS17.0完成頻數分布、卡方、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等比較性檢驗。
2 結果
2.1 各組新生兒不同月齡血清HBsAg和HBsAb陽性率比較。表1結果顯示:阻斷1組和阻斷2組新生兒24小時、半年和1年的HBsAg陽性率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阻斷2組新生兒24小時、半年和1年的HBsAg陽性率均為3.12%,顯著低于阻斷1組(P<0.05)。阻斷1組和阻斷2組新生兒半年和1年的HBsAb陽性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阻斷1組和阻斷2組比較,阻斷2組半年和1年的HBsAb陽性率極顯著高于阻斷1組(P<0.05)。
表1 各組新生兒不同月齡血清HBsAg和
HBsAb陽性率[n,%]
阻斷
組別例數HBsAgHBsAb24h0.5a1a24h0.5a1a對照組329(28.12)10(31.25)12(37.5)1(3.12)3(9.37)3(9.37)阻斷1組323(9.37)a3(9.37)a3(9.37)a1(3.12)22(68.75)A20(62.5)A阻斷2組321(3.12)Ab1(3.12)Ab1(3.12)Ab2(6.25)26(81.25)Ab24(75.0)Ab 注:a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AP<0.01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極顯著;bP<0.05與阻斷1組比較差異顯著,下同。
2.2 各組新生兒不同月齡血清HBV-DNA陽性率比較。表2結果顯示:阻斷1組和阻斷2組新生兒24小時、半年和1年的HBV-DNA陽性率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阻斷2組新生兒半年和1年的HBV-DNA陽性率均,顯著低于阻斷1組(P<0.05)。
表2 各組新生兒不同月齡血清HBV-DNA
陽性率[n,%]
阻斷組別例數HBV-DNA陽性率24h0.5a1a對照組329(28.12)12(37.50)10(31.25)阻斷1組322(6.25)A4(12.50)A4(12.5)A阻斷2組321(3.12)A2(6.25)Ab2(6.25)Ab3 討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肝臟疾病。乙肝會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纖維化,嚴重者會導致肝硬化、肝衰竭和原發性肝癌,嚴重危險人類的生命安全。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地區,目前乙肝病毒攜帶率高達7.18%。大都數HBV攜帶者多始于幼兒期的感染,其中母嬰傳播是形成幼兒HBV感染者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探討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有效措施,對預防及降低乙肝的感染率具有重要意義[1]。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是一種濃縮的預防乙肝病毒入侵復制的被動免疫制劑。讓人體被動地接受這種高效價的外源性抗體,可使機體迅速獲得被動保護免疫力,能短期內迅速起效,中和并清除血清中游離的乙肝病毒,避免乙肝病毒定位感染[2]。本研究發現阻斷1組注射HBIG后新生兒HBsAg和HBV-DNA陽性感染率均顯著低于對照,而HBsAb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表明HBIG確實能夠有效阻斷母嬰間的HBV病毒的垂直傳播,這與朱云霞等研究結果一致[3]。
HBIG雖然可有效阻斷母嬰間的HBV病毒的垂直傳播,但其單用有效率僅能達到95%。近年來,臨床上開始采用HBIG聯合抗病毒藥物用藥母嬰間的HBV病毒的垂直傳播阻斷。拉米夫定是核苷類似物,對病毒DNA鏈的合成和延長有競爭性抑制作用,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抗乙肝病毒藥物[4]。本研究采用HBIG聯合拉米夫定,結果發現阻斷2組新生兒HBsAg和HBV-DNA陽性感染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和阻斷1組,而HBsAb顯著高于對照組和阻斷1組,這表明HBIG聯合拉米夫定對阻斷母嬰間的HBV病毒的垂直傳播效果比單用HBIG更顯著,這與白興武等研究結果一致[5]。參考文獻
[1]Alikabir A, Seyed AB, Navid AC, et al. Combined passive and active immunoprophylaxis for preventing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in infants born to HBsAg positive mothers in comparison with vaccine alone[J].Hepatol Res, 2006,35(36):265
[2]靖虹,郭紅艷.聯合免疫對HBV母嬰傳播阻斷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4(27):549-550
[3]朱云霞,鄒懷賓,陳煜等.不同分娩方式對阻斷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影響[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41(6):495-496
[4]陳紅,劉向梅,韓靜.不同免疫方式阻斷乙型肝炎病毒母嬰水平傳播[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9,6(10):475-478
[5]白興武,王曉斌,李建團等.不同母嬰阻斷方式對新生兒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1(26):3265-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