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91-01
肩難產是指胎頭娩出后,胎兒前肩嵌頓在恥骨聯合上方,用常規的助產方法不能娩出胎兒雙肩。發生原因為巨大兒、肩圍、胸圍大于頭圍、骨盆狹窄等[1]。而復合先露分娩發生的肩難產,是在無肩難產的預診信號的情況下,在胎頭娩出時,由于隨胎頭同時娩出的胎兒肢體的影響,使前肩不能娩出,而發生的肩難產。其助產難度增加,肩難產會造成嚴重的母嬰并發癥,如新生兒窒息、神經損傷、骨折、顱內出血、肺炎甚至死產,發生嚴重裂傷[2],現將2例復合先露分娩發生肩難產病例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病例1:產婦,34歲,主因宮內孕38+5周第二胎,見紅,偶有宮縮入院。7年前順產一女嬰,體重3300克。各項輔助檢查和產科檢查無明顯異常。處理:待產。次晨06∶00宮縮規律,進入待產室待產,產程進展順利。于07∶35胎頭以左枕前娩出,同時左手和前臂小部分隨頭娩出,似托腮狀,左手前臂未緊貼胎體,約成40度角,位于5點處,占用空間較大,導致前肩不能娩出,發生肩難產。立即囑產婦屈大腿,采取旋轉法,因肘關節的影響,旋轉困難,后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再次屈大腿后,使前肩娩出。新生兒情況:體重3350克,1分鐘評分7分,頸部以上皮膚呈紫色,5分鐘評分9分,頭面部皮膚仍紫色,且布滿出血點。2天后恢復正常。左鎖骨發生青枝骨折。
病例2:產婦,28歲,主因宮內孕39+2周第二胎,有不規律宮縮入院。4年前自然分娩一女嬰,體重3350克。入院后各項輔助檢查和產科檢查無明顯異常。處理:待產。23∶00宮縮逐漸規律,進入待產室待產,產程進展順利。于02∶10分胎頭以右枕前娩出,隨胎頭娩出的胎兒手卡在恥骨聯合下,在胎頭娩出60秒后胎肩未能娩出,診斷肩難產。在醫師的幫助下,采取屈大腿后,胎手略有松動,幫助旋轉至骨盆斜線上時,有一定空間,助產者動作輕柔的牽引上肢,協助其娩出。胎兒娩出。新生兒情況:體重3300克,1分鐘評7分,5分鐘評9分,兒科查體后診斷肺炎,轉入兒科治療。
2 討論
2.1 發生原因。復合先露的發生多見于早產、低體重兒,多數能分娩。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早產逐漸減少,經產婦腹壁松弛成為復合先露發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產程進展快,發生復合先露時多是胎頭娩出時發現,此時發生肩難產均為突發,無肩難產的預診信號,沒有肩難產的助產準備。孕足月分娩正常體重的胎兒時發生復合先露,隨頭娩出的肢體,造成肩圍和腹圍非本身原因大于頭圍,占用較大的骨盆空間,使骨盆相對變小,造成前肩不能娩出,發生肩難產,上述2病例均為此因。如果復合先露其隨頭娩出的胎兒肢體未緊貼胎體,發生肩難產的機率會增加,助產難度也加大。
2.2 處理方法。復合先露分娩無具體的處理方法可依,多采用肩難產處理方法。但為了保證肢體的安全,操作難度增加。如病例1中首選屈大腿法后,采取旋肩法,因肘關節基本位于骨盆斜線上,已是最大徑線,無空間旋轉,旋肩法不成功。壓前肩會擠壓娩出的肢體,造成骨折,娩后肩法因肢體影響,操作受到限制。只有再次采取屈大腿法,由工作人員協助,使大腿最大限度的貼近腹部,這此法可使恥骨聯合上移8厘米,使骨盆入口第五腰椎水平面的角度由原來的26℃變成10℃,是處理肩難產的首選[3]。使胎肩娩出。病例2肩難產的處理首選屈大腿法后,骨盆徑線加大,使卡緊的肢體松動,創造條件使其能夠旋轉,當旋轉到骨盆斜線上,骨盆空間加大時,牽拉胎手,協助前臂娩出,完成分娩。
復合先露分娩發生肩難產時的處理,受到先露肢體的限制,助產難度更大,風險增加。因此,不斷總結經驗,采取恰當、有效的助產方法,才能把復合先露分娩發生肩難產時,對母嬰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31
[2]朱宏音,臧月琪.肩難產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1年2月第18卷2期11~12
[3]黃醒華,主編.婦產科典型病例分析[M].第1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