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春茶推遲上市
近日,杭州地區相關部門表示,因今年春節期間頻繁出現的雨雪天氣,將推遲茶葉的抽芽和開采時間。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指出,與早些年3月上旬西湖龍井就開始采摘相比,今年因不斷有冷空氣來襲,茶樹發芽的有效積溫不足,采摘時間會有所延遲。專家預測,如果接下來不再出現持續低溫,201 3年的西湖龍井春茶將至少推遲一個星期至10天左右,在3月底或4月初開采。
◎廣西第一早春茶全面采摘
2月20日,隨著氣溫回升和持續降雨,昭平縣16萬畝早春茶全面進入采摘期,數萬名茶農上山趕采早春茶。昭平的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廣西首位,它的早春綠茶品質優、上市早,正常情況下比江浙茶區早采30天以上。據了解,昭平茶已成為當地居民增收的特色產業,每家每戶大約都有5畝地以上的茶樹,主要產紅茶和綠茶。
◎浙江各地早春茶陸續開采
近日,浙江寧波、新昌等地茶農已經陸續開采春茶。由于2月份多日天晴,天氣有助于芽頭積累養分,因此采摘時間比往年平均早了近一個星期(往年一般在2月底)。記者從浙江省多家茶葉合作社和種茶大戶等處了解到。如果未來能夠繼續保持晴好天氣,那么三月上句,浙江許多茶區將迎來春茶采摘高峰。目前采摘的品種以“烏牛早”、“迎霜”等早熟品種為主。根據北侖區茶葉種植品種和加工情況,春茶采摘將持續到清明節前。據了解,得益于多日晴好天氣,當前采摘的單芽無論是品質還是品相都比去年要好。
◎勐海氣象部門助力春茶生產
近日,勐海縣已陸續進入春茶采收期,但干旱對春茶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為此,勐海縣氣象局成立了春茶生產氣象服務領導小組,力助茶農搞好春茶生產。為搞好春茶生產氣象服務,勐海縣氣象局加強與地方農業、茶葉辦公室等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鄉鎮氣象監測網絡、農業氣象服務系統、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氣象預警信息平臺的作用,對當地春茶生產開展精細服務,對春茶生產進行全程“呵護”。同時,積極組織氣象技術人員入茶園、進農家,為茶農“手把手”地講授有關防災減災知識,指導茶農科學搞好春茶生產。
◎臺灣“桃竹苗”將設茶葉產銷專區
為提高生產能力,增加茶園面積,臺灣桃竹苗(桃源縣、新竹縣、苗栗縣)地區將建立產銷專區,輔導青年農民回鄉種茶。據了解,臺灣茶葉消費量每年大約4.7萬公噸。但是其中只有1.7萬公噸,是來自桃竹苗地區。新增加的茶園面積將規劃輔導青年農民,使用半機械化采摘,目標在供應飲料茶原料需求,而從投入種茶到生產需要3年的時間,期間則規劃以貸款或者補助,維持青年農民生活。
◎“臺灣原味(優質)好茶推薦標章”正式啟用
為推薦臺灣好茶,推廣臺灣茶自創品牌,由“臺灣杰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和“臺灣茶訊”聯合推出的“臺灣原味(優質)好茶推薦標章”已于去年底通過了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核準,即日起,正式向茶農茶商開放申請。業內人士指出,“臺灣原味(優質)好茶推薦標章”的推出,將改變以往“產地標章”專為茶農設計的單一模式,開啟臺茶證明商標的多元化時代。
◎臺南農殘抽檢不合格率5%
近日,為讓消費者能安心飲用茶飲茶葉,臺南市衛生局針對各大連鎖即沖式茶飲店、茶葉供應商等場所進行茶葉農藥殘留抽驗,檢驗結果:不合格率為5%。
殘留農藥包括芬普尼、安殺番等。若食用過量的芬普尼,會造成人體肝腎損傷,而安殺番則會導致肝功能衰退、貧血等問題的出現。衛生局人員表示:抽驗的20件產品中,有1件已超出合格的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針對不符規定的業者,也已依法處辦。商家應注意加強對茶飲的處理,確保在干凈衛生的環境下制作茶飲,給消費者提供安全且衛生的產品。
◎今年臺茶提前一周采收
日前,受到暖冬氣候影響,臺“農委會”茶改場預計春茶將提早一周萌芽。臺灣春茶占約全年茶葉產量的三分之一,一般每年在4月5日清明節前開始采摘。茶改場長陳右人表示,臺灣經濟型茶樹一株可種60年,每年最多每年采收4—6次,預估今年茶葉在3月底就能采摘,產量或將增加5%,價格則與去年持平。
◎寧德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年會在福鼎舉行
2月18日,寧德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年度總結會在福鼎舉行。年會以討論閩東茶產業新發展思路,規劃產業新發展為主題。會上,寧德市海峽茶業協會會長李步泉作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報告指出,2013年協會將繼續加強品牌建設、完善寧德市茶類標準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和打造具有閩東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期間,大會為2012年在茶葉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誠信經營、茶文化傳播推廣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授予獎牌。
◎《中國閩東茶葉大觀》在福鼎首發
2月18日,由福建省寧德市茶業管理局與中國新聞社寧德支社聯合編輯出版的《中國閩東茶葉大觀》,在“中國茶文化之鄉”福建福鼎市首發。《中國閩東茶葉大觀》歷時3年編撰完成,是一本圖文并茂全面展示寧德茶業發展的大型書籍。寧德市茶業管理局人士表示,該書的出版將助推閩東茶文化弘揚,打造閩東茶葉品牌,促進閩東茶產業發展。
◎祁紅茶葉采制機械化
近日,祁門縣茶農忙著置辦茶機具,為春茶生產準備“年貨”。該縣農機局負責人介紹,全縣茶園修剪機械化率已達95%以上,茶葉采摘機械也從科研單位開始走進茶農家中。
近年來,祁門縣從茶葉生產源頭開始,大力推廣修剪、除草、施藥等農機具,在茶葉加工環節引進智能化、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流水線,使產前、產中逐步實現了機械化。目前,該縣擁有茶園修剪機、割灌機12000臺、機動噴霧器1230臺,擁有各類茶葉加工設備25000臺套。去年全縣茶葉綜合產值達12.9億元,農民人均茶葉收入2809.75元。
◎安溪首屆中國茶都茶配套商交會舉行
2月17日至25日(農歷正月初八至十六),以“發展茶配套·共創大茶都”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茶都茶配套商品交易會,在中國茶都最具專業的茶配套市場安溪中國茶博匯隆重舉行。本次展會由安溪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茶博匯、廈門茗匯展覽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開幕儀式上,舉行了茶配套廠家入駐茶博匯簽約儀式,現場簽約8000多萬元,茶配套商品供銷協議簽約達5億多元。據了解,此次展會的主展區設500個標準展位,面積達23000平方米,入駐經營商家206個,展會期間展出的展品涉及茶裝備類的各種茶配套產品。
◎滇紅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
日前,云南省滇紅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臨滄建成。中心通過資質認定的茶葉檢測參數有62項,涵蓋紅茶、綠茶等茶葉產品國家標準的檢驗項目。
據悉,臨滄市作為茶葉加工出口基地,生產的滇紅茶行銷世界各地。滇紅茶作為享譽海內外的茶葉品牌,為牢固確立滇紅茶在臨滄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為滇紅茶的生產、加工、銷售及貿易提供科學依據。臨滄市質監局于2011年提出籌建云南省滇紅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有關各方支持下,歷經兩年建成。
◎茶葉農殘新標準出臺
3月1日,農業部與衛生部聯合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新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是我國監管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唯一強制性國家標準。
據了解,新標準將茶葉定義為飲料類產品。此外,今后上市銷售的茶葉產品必須符合25項農殘限量,這也意味著消費者的飲茶安全將更有保障。業內表示,對于茶葉行業來說,新標準的實施將為茶葉生產中科學合理用藥和對茶葉產品實施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法定的技術依據,整個行業也將迎來提升產品質量安全的新契機。
◎安徽首個全國有機茶葉示范基地通過驗收
近日,安徽省涇縣人民政府申報的“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范基地”通過了由農業部組織的“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評估專家組的驗收。
據悉,涇縣茶園面積達5萬畝,80%茶園取得了無公害產地和產品認證,100%茶園達到全國綠色食品基地要求。此次通過驗收將進一步加快涇縣茶產業向更加優質方向發展。
◎全國迎春茶友會評出四獎八城聯絡處獲獎
1月2日,以“大美中國·茶香傾城”主題的《海峽茶道》2013年全國迎春茶友會在兩岸20座城市同時舉行。據悉,自2010年舉辦首屆茶友會以來,本屆已經是第三屆,在參與城市數量、活動規模、創意、人氣和影響力等方面均超過往屆。
為了感謝各地茶會組織者的熱心支持,近日,海峽茶道雜志社評選出“最佳組織獎”、“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和“最佳團隊協作獎”等4項大獎,南京、大慶、臨汾、麗江等個8個聯絡處獲獎。其中,
南京、大慶辦事處以充分的準備、有序的組織、突出的主題和有力的宣傳榮獲“最佳組織獎”。臨汾、麗江辦事處以新穎的形式和突出的創意將“最佳創意獎”收入囊中;太原、武漢兩城,茶會一開始就人氣爆棚,茶友們踴躍參加,積極互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毫無懸念地摘得了“最佳人氣獎”;廈門、臺州辦事處,大力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從活動的籌備、組織到舉辦,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從而榮獲“最佳團隊協作獎”。
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廈門同城會等單位也為本次活動的茶友互動平臺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大大提升了活動的影響力。
◎臺灣“桃竹苗”將設茶葉產銷專區
為提高生產能力,增加茶園面積,臺灣桃竹苗(桃源縣、新竹縣、苗栗縣)地區將建立產銷專區,輔導青年農民回鄉種茶。據了解,臺灣茶葉消費量每年大約4.7萬公噸。但是其中只有1.7萬公噸,是來自桃竹苗地區。新增加的茶園面積將規劃輔導青年農民,使用半機械化采摘,目標在供應飲料茶原料需求,而從投入種茶到生產需要3年的時間,期間則規劃以貸款或者補助,維持青年農民生活。
◎“臺灣原昧(優質)好茶推薦標章”正式啟用
為推薦臺灣好茶,推廣臺灣茶自創品牌,由“臺灣杰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和“臺灣茶訊”聯合推出的“臺灣原味(優質)好茶推薦標章”已于去年底通過了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核準,即日起,正式向茶農茶商開放申請。業內人士指出,“臺灣原味(優質)好茶推薦標章”的推出,將改變以往“產地標章”專為茶農設計的單一模式,開啟臺茶證明商標的多元化時代。
◎臺南農殘抽檢不合格率5%
近日,為讓消費者能安心飲用茶飲茶葉,臺南市衛生局針對各大連鎖即沖式茶飲店、茶葉供應商等場所進行茶葉農藥殘留抽驗,檢驗結果:不合格率為5%。
殘留農藥包括芬普尼、安殺番等。若食用過量的芬普尼,會造成人體肝腎損傷,而安殺番則會導致肝功能衰退、貧血等問題的出現。衛生局人員表示:抽驗的20件產品中,有1件已超出合格的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針對不符規定的業者,也已依法處辦。商家應注意加強對茶飲的處理,確保在干凈衛生的環境下制作茶飲,給消費者提供安全且衛生的產品。
◎今年臺茶提前一周采收
日前,受到暖冬氣候影響,臺“農委會”茶改場預計春茶將提早一周萌芽。臺灣春茶占約全年茶葉產量的三分之一,一般每年在4月5日清明節前開始采摘。茶改場長陳右人表示,臺灣經濟型茶樹一株可種60年,每年最多每年采收4—6次,預估今年茶葉在3月底就能采摘,產量或將增加5%,價格則與去年持平。
◎寧德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年會在福鼎舉行
2月18日,寧德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年度總結會在福鼎舉行。年會以討論閩東茶產業新發展思路,規劃產業新發展為主題。會上,寧德市海峽茶業協會會長李步泉作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報告指出,2013年協會將繼續加強品牌建設、完善寧德市茶類標準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和打造具有閩東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期間,大會為2012年在茶葉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誠信經營、茶文化傳播推廣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授予獎牌。
◎《中國閩東茶葉大觀》在福鼎首發
2月18日,由福建省寧德市茶業管理局與中國新聞社寧德支社聯合編輯出版的《中國閩東茶葉大觀》,在“中國茶文化之鄉”福建福鼎市首發。《中國閩東茶葉大觀》歷時3年編撰完成,是一本圖文并茂全面展示寧德茶業發展的大型書籍。寧德市茶業管理局人士表示,該書的出版將助推閩東茶文化弘揚,打造閩東茶葉品牌,促進閩東茶產業發展。
◎祁紅茶葉采制機械化
近日,祁門縣茶農忙著置辦茶機具,為春茶生產準備“年貨”。該縣農機局負責人介紹,全縣茶園修剪機械化率已達95%以上,茶葉采摘機械也從科研單位開始走進茶農家中。
近年來,祁門縣從茶葉生產源頭開始,大力推廣修剪、除草、施藥等農機具,在茶葉加工環節引進智能化、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流水線,使產前、產中逐步實現了機械化。目前,該縣擁有茶園修剪機、割灌機12000臺、機動噴霧器1230臺,擁有各類茶葉加工設備25000臺套。去年全縣茶葉綜合產值達12.9億元,農民人均茶葉收入2809.75元。
◎安溪首屆中國茶都茶配套商交會舉行
2月17日至25日(農歷正月初八至十六),以“發展茶配套·共創大茶都”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茶都茶配套商品交易會,在中國茶都最具專業的茶配套市場安溪中國茶博匯隆重舉行。本次展會由安溪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茶博匯、廈門茗匯展覽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開幕儀式上,舉行了茶配套廠家入駐茶博匯簽約儀式,現場簽約8000多萬元,茶配套商品供銷協議簽約達5億多元。據了解,此次展會的主展區設500個標準展位,面積達23000平方米,入駐經營商家206個,展會期間展出的展品涉及茶裝備類的各種茶配套產品。
◎滇紅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
日前,云南省滇紅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臨滄建成。中心通過資質認定的茶葉檢測參數有62項,涵蓋紅茶、綠茶等茶葉產品國家標準的檢驗項目。
據悉,臨滄市作為茶葉加工出口基地,生產的滇紅茶行銷世界各地。滇紅茶作為享譽海內外的茶葉品牌,為牢固確立滇紅茶在臨滄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為滇紅茶的生產、加工、銷售及貿易提供科學依據。臨滄市質監局于2011年提出籌建云南省滇紅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有關各方支持下,歷經兩年建成。
◎茶葉農殘新標準出臺
3月1日,農業部與衛生部聯合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新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是我國監管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唯一強制性國家標準。
據了解,新標準將茶葉定義為飲料類產品。此外,今后上市銷售的茶葉產品必須符合25項農殘限量,這也意味著消費者的飲茶安全將更有保障。業內表示,對于茶葉行業來說,新標準的實施將為茶葉生產中科學合理用藥和對茶葉產品實施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法定的技術依據,整個行業也將迎來提升產品質量安全的新契機。
◎安徽首個全國有機茶葉示范基地通過驗收
近日,安徽省涇縣人民政府申報的“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范基地”通過了由農業部組織的“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評估專家組的驗收。
據悉,涇縣茶園面積達5萬畝,80%茶園取得了無公害產地和產品認證,100%茶園達到全國綠色食品基地要求。此次通過驗收將進一步加快涇縣茶產業向更加優質方向發展。
◎全國迎春茶友會評出四獎八城聯絡處獲獎
1月2日,以“大美中國·茶香傾城”主題的《海峽茶道》2013年全國迎春茶友會在兩岸20座城市同時舉行。據悉,自2010年舉辦首屆茶友會以來,本屆已經是第三屆,在參與城市數量、活動規模、創意、人氣和影響力等方面均超過往屆。
為了感謝各地茶會組織者的熱心支持,近日,海峽茶道雜志社評選出“最佳組織獎”、“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和“最佳團隊協作獎”等4項大獎,南京、大慶、臨汾、麗江等個8個聯絡處獲獎。其中,
南京、大慶辦事處以充分的準備、有序的組織、突出的主題和有力的宣傳榮獲“最佳組織獎”。臨汾、麗江辦事處以新穎的形式和突出的創意將“最佳創意獎”收入囊中;太原、武漢兩城,茶會一開始就人氣爆棚,茶友們踴躍參加,積極互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毫無懸念地摘得了“最佳人氣獎”;廈門、臺州辦事處,大力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從活動的籌備、組織到舉辦,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從而榮獲“最佳團隊協作獎”。
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廈門同城會等單位也為本次活動的茶友互動平臺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大大提升了活動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