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討論這個話題其用意何在?”
我們發展茶文化,在學校開設茶文化課程,這些將茶文化談得頭頭是道的人、這些學茶文化的人在社會上有沒有他們立足的空間、他們能不能以茶文化為生、他們會不會受到大家的尊重?現代人到底將茶文化視為什么樣的學科?這些都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茶人與學茶人的事業是這些問題中最基層的一項。
“為什么要分成茶人與學茶人?”
我們將茶人視為偏重茶文化學術研究與茶道藝術創作的一群。將學茶人視為剛踏進茶文化領域的一群。前者或許已走過茶產業(如種茶、制茶、賣茶葉產品、賣茶湯產品),后者則可能走向茶產業,也可能直接走向茶文化學術與茶文化藝術。“茶人”與“學茶人”的走向與他們的事業是不相同的。
“荼人的走向與事業是什么?”
茶人要幫大家把茶文化、茶道、茶道藝術、茶產業的領域劃分清楚(從學術性上),讓大家有個認知與努力的方向。茶人的事業是學術研究與茶道藝術創作,他們的工作單位是在學校、研究機構或個人工作室。他們從事歷史性的資料整理與研究、他們從事茶文化的教育與傳播、他們從事思想型(如茶道觀念、茶道哲學)、藝術型(如茶道美學、茶道藝術、茶湯作品)、應用型(如產業經營型態、茶具與茶席設計)的創新。他們透過著作、演說、個人對茶產業或茶道藝術的展示(即現身說法),將這些知識流傳下來。
“學術研究與茶道藝術創作有何不同?”
學術研究是將現有的茶文化成就加以認知、整理、整合、應用;茶道藝術創作是就茶道的藝術內涵加以藝術性的表現。前者較易理解。后者受限于對“茶道藝術”的認知而顯得陌生。茶道藝術是以泡茶、奉茶、品茗的動作與最終的茶湯作品為媒介所呈現的藝術,有如以聲音為媒介所呈現的音樂、以線條色彩為媒介所呈現的繪畫。茶人們如果以此為職志,他的茶人事業就是要成為茶道藝術家。
“學荼人的走向與事業又是什么呢?”
學茶人的走向也是茶產業、茶文化學術與藝術。茶產業的事業是種茶、制茶、賣茶葉、生產與銷售茶食品、賣茶湯、經營茶餐廳、制造茶具、賣茶具、品茗環境設計與施工。賣茶葉還分茶葉批發與零售,賣茶湯是經營有泡茶師為客人泡茶的品茗館。若是走茶文化學術與藝術的路子。那就直接進入純喝茶與學術、藝術之路。藝術之路包括茶音樂、茶歌舞戲劇與純茶道的展演。這兩類是可以互相銜接的,先進入茶產業。有了實際經驗后再進入學術與藝術領域,或先進入學術與藝術領域,有了心得后再轉入產業界。“茶文化,不管是茶產業還是學術與藝術,有了以上的崗位分配就可以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嗎?”
有了以上的崗位分配還脫離不了只被視為一個“產業別”。我們如何在泡茶的時候不被視為只是一項勞動的工作。而會有如我們看到一個人彈琴時人們對其的那種尊重呢?這有賴社會對茶文化、茶產業的認知。如果大家只理解到茶的社會與保健功能是不夠的(如知道茶可促進社會和諧、茶是表現孝敬很好的媒介、茶可預防很多疾病),我們還要讓社會大眾體悟到茶道的思想與藝術內涵。經常有人談論茶道的美學與哲學境界,經常有人舉辦茶湯作品欣賞會或展示純屬茶道意境的演出。這不是遠離了“童子奉茶是道”的生活面,而是建高、建好茶文化的樓層,讓大家看得到、讓大家認識到它的美與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