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原借款述評

2013-01-01 00:00:00孫志鵬
日本問題研究 2013年4期

摘 要:西原借款是民國時期中日之間數額最大、爭議最多的一系列借款的總稱。自上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日學界對它的研究從未中斷,且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從西原借款的范圍、構想與談判過程、用途、性質與影響、整理過程等方面進行梳理,并對其研究方法與研究走向進行總結,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關鍵詞:西原借款;西原龜三;外債史;外交史

中國分類號:K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3)04-0040-06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民國史檔案資料的大量出版,民國史研究持續升溫,研究成果豐碩。西原借款作為民國時期外債史與外交史相交匯的典型事例也引起了學界關注,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但與西原借款所具有的成立快、數額大、年限長、糾紛多的特征相比,與中國外債檔案史料的出版和日本亞細亞資料中心公開的檔案相比,都顯得不夠相稱。目前有關西原借款的研究成果多以論文或書中相關章節為主,綜合研究較少,迄今尚無專著問世。

西原借款是一戰后期日本寺內正毅內閣對中國段祺瑞內閣的一系列貸款的總稱,成立于1917年1月20日至1918年9月28日之間,共計8筆1億4500萬日元,占日本寺內內閣對中國中央政府借款總額的51.8%。由于這一系列借款是由寺內正毅的“智囊”西原龜三從中聯絡,故稱之為西原借款。西原借款成立后,招致中國、日本國內與歐美各國的多種指責,且由于北洋政府財政困窘,本金與利息的償還一再拖延。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關于是否應將西原借款列入外債整理范圍之內曾引起廣泛爭議。直至1941年12月9日中國對日宣戰,國民政府取消了中國對日本的一切債務,西原借款至此結案。

西原借款成立后便引起學者關注,對西原借款的研究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1)20世紀20—40年代,對西原借款的初步認識與研究。這一階段,西原借款尚處于實際整理過程中,因其研究的現實針對性較強,主題集中在西原借款的范圍、用途、性質與整理進程,但還算不上規范的學術研究。(2)20世紀50—70年代中期,西原借款日文資料的出版與學術研究的起步。以《夢的七十余年——西原龜三自傳》與《西原借款資料研究》的出版為標志,日本學界在對華政策、西原構想與談判過程上開始了對西原借款的多項研究。(3)20世紀70年代后期—90年代,西原借款中文檔案的出版與研究視野的拓展。以《近代史資料》與《民國外債檔案史料》的出版為契機,中國學界在日皖關系、西原借款的性質與影響上拓展了相關研究。(4)2000年至今,在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下再次深化、拓展西原借款研究。涉及西原借款的外債特征、金券問題、產業開發與國際背景、輿論視野下的西原借款等,進入多元化的研究階段。

以下從西原借款的范圍、構想與談判過程、用途、性質與影響、整理過程、研究方法與研究走向等幾個方面評述近90年來學界關于西原借款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西原借款的范圍

由于西原借款是秘密進行、借貸迅速且數額巨大,因此除了談判的直接參與者外,當時很少有人知道西原借款的真實范圍,以致以訛傳訛,關于其具體范圍曾出現過多種說法,如“1億2000萬日元”①說、“1億4000萬日元”②說、“廣義西原借款”[1]110說,等等。隨著相關資料的陸續公開,上述說法基本沉寂。但迄今為止其準確范圍尚無定論,仍有兩種主要說法。

(一)“1億4500萬日元”說

1933年,日本興業銀行代表岡部三郎在與國民政府進行西原借款交涉期間,根據其所接觸到的中日檔案文件出版了《論西原借款》一書,總結了西原借款的范圍,即第1次交通銀行借款500萬日元、第2次交通銀行借款2000萬日元、有線電信借款2000萬日元、吉會鐵路借款墊款1000萬日元、吉黑金礦森林借款3000萬日元、滿蒙四鐵路借款墊款2000萬日元、濟順高徐二鐵路借款墊款2000萬日元、參戰借款2000萬日元,合計8筆1億4500萬日元[2] 480-481。這與寺內內閣大藏大臣勝田主計的說法基本一致③。隨后,田村幸策首次對西原借款進行了界定:“所謂西原借款,是1917年—1918年間寺內內閣的大藏大臣勝田主計作為實現日中經濟提攜的方策,在日本興業銀行、臺灣銀行、朝鮮銀行三銀行與中國政府之間締結的7項借款契約的總稱。西原借款這一稱呼,是由于這些借款的預備交涉專門由西原龜三擔任而得”[3]391,隨后列舉了7項借款(將兩筆交通銀行借款合并為一項)的具體內容。他還強調:“所謂兵器借款是由泰平組合對中國政府的兵器銷售債權,與特殊銀行團沒有什么關系,不包含在西原借款之中”[3]414。戰后,作為西原借款的最主要當事人西原龜三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總結了西原借款的范圍[4]205-206,與岡部三郎的統計完全一致。中國方面,周叔廉在《西原借款》一文中也主張其數額為1億4500萬日元[5]197-199,具體范圍也與上述內容一致。由于西原借款的主要當事人均持“1億4500萬日元”之說,所以大多數學者也贊同此說。

(二)“1億7700余萬日元”說

持這種說法的學者是將泰平公司兩次購械借款計算在內,這兩次借款共計3200余萬日元,加上1億4500萬日元,合計為1億7700余萬日元。日本學者高橋誠、信夫清三郎均持此說。中國學者許毅、趙云旗也認為西原借款“共10筆”[6]183,即包括泰平公司的兩次購械借款,但并未詳述其理由。裴長洪根據西原龜三在《西原借款的辨明》中“軍事借款等的成立,與自己多少都有關系”一語,暗示了西原龜三與“軍事借款”(含參戰借款和購械借款)有緊密關系[7]34。

筆者認為,將“軍事借款”一語擴展解釋為參戰借款和兵器借款是不妥當的。因為西原龜三在《西原借款的辨明》中還說道:“寺內內閣時代與自己有關的對華借款已經交付的金額約為1億4000余萬日元”[2]283,若將泰平公司的兩次購械借款包括在內,其數額將大大超過這個數字。另外,勝田主計在《菊分根》一書中,也單獨將2000萬日元的參戰借款稱為“軍事借款”[8]146,與西原龜三的說法一致。所以,西原龜三和勝田主計所說的“軍事借款”應是專指參戰借款而言,并不包括泰平公司兩次購械借款。雖然并不排除西原龜三和勝田主計同時隱瞞了借款真相的可能性,但就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將西原借款的范圍限定在“1億4500萬日元”是比較可靠的。

二、西原借款的構想與談判過程

關于西原借款的構想與談判過程,是學界歷來著力研究的課題。西原借款的構想包括寺內內閣的對華政策構想與西原龜三的經濟思想構想,談判過程包括8筆已成立借款與2筆未成立借款。

1.西原借款與寺內內閣的對華政策構想。裴長洪指出美國自1913年退出六國銀行團后,為了維護其在華利益,開始通過對華借款的方式與日本競爭,樋口弘將1916年稱為“美國貸款年”[9]143。美國學者弗蘭克·蘭登根據西原龜三宣稱的“王道主義”認為寺內內閣的對華政策目標是“在日本領導之下的合作,而不是控制”[10]257,但這一觀點顯然有違史實,亦未得到其他學者認同。波多野善大從日本國內政治斗爭的角度,分析了大隈重信(民黨)內閣下臺的原因與寺內正毅(藩閥)內閣上臺后對大隈內閣對華政策的修改,即一邊聲明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并對中國的黨派斗爭標榜“不干涉主義”,一邊卻暗中援助段祺瑞,施行與美國的“金元外交”相匹敵的“日元外交”[11]144。谷壽子認為袁世凱去世之后,中國軍閥之間的斗爭導致財政危機,不得不訴諸于借款外交[12]74-83。鐘鳴晨也認為北洋政府長期的財政困境是導致段祺瑞轉變對日政策的重要因素[13]32。因此,藩閥政權與皖系軍閥一拍即合,寺內內閣開始通過西原借款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陳宇、黃佳夢認為“爭取日本在華利益最大化”是日本對華外交的根本性指導原則[14]66。西原借款的實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日本的資金從何而來呢?王蕓生指出一戰期間日本的國際收支順差急劇增加,“國內資本過剩,亟欲于海外求出路”[1]109,于是開始大規模對華借款。美國學者邁克爾·舒爾茨從國際背景、地緣政治、財政機構與中國內政等方面分析了寺內內閣推行西原借款的悲劇命運[15]1-37。可見,中日國內政治變動、日本經濟能力的增強與日美在東亞的競爭,導致日本的對華策略從傳統的武力恫嚇、外交訛詐轉變為政治拉攏、經濟滲透的隱蔽策略。總之,寺內內閣將西原借款作為對華政策構想的重要一環,即通過交通銀行借款控制中國財政,通過鐵路、電信借款伸張勢力范圍,通過林礦借款掠奪資源,通過參戰借款控制中國軍隊,通過拉攏皖系并排擠美國,達到獨占中國的目的,實施其“大陸政策”。

2.西原借款與西原龜三的經濟思想構想。波多野善大利用西原龜三的家藏文書,梳理了西原借款中的經濟思想構想,其主要內容是:以鐵、棉花、羊毛、小麥為中心,開發中國資源;整備交通機關與整頓各省稅制;以關稅改革為起點推行幣制改革,即以日本的金本位統一中國幣制;以王道主義為基礎,通過經濟同盟消除經濟國境,構筑一個以日本為中心并包括朝鮮、西伯利亞、“滿洲”、中國、荷屬東印度群島、暹羅的東亞自給圈[11]136-139。臺灣學者林明德指明了西原龜三的思想、西原借款與大陸政策之間的內在聯系[16]161。齋藤圣二考察了西原龜三在朝鮮和滿洲的主要活動,認為西原龜三在這一時期已經基本確立了西原借款的經濟構想,即通過以東洋的物產滿足東洋內部的需要,驅逐歐美產品,確立獨立自給的經濟圈。而且齋藤認為西原的“王道主義的亞細亞主義”與“同化從屬策”是“將殖民地方面的利益得失計算在內,并非單純的奪取,是更加完備的、長期的大陸政策論者”[17]55。森川正則認為西原的對中國“援助”政策構想是通過“產業開發國家”的形成以應對戰后的國際經濟競爭,“產業開發和各種制度的推進,是西原所主張的‘援助’政策的核心”[18]829。并松信久延續這一思路,指出西原龜三的經濟構想與產業開發之間的關系。對此,米慶余認為:“西原借款是日本帝國主義政策的產物,而并非是某些學者站在王道論的立場上所主張的以日中提攜為基礎的經濟開發”[19]119。章伯鋒和裴長洪將西原龜三的對華經濟思想構想分別歸結為“日中貨幣混合并用”[20]141與“日中經濟一體化”,是一種“更為隱蔽的經濟侵略”。孫志鵬將“王道主義”與實業擴張相聯系,分析了西原龜三“聯合弱者→驅逐強者→制服弱者”的思想特征[21]53。可以看出,日本學者的研究側重于“內容”,而中國學者的研究側重于“性質”。

3.西原借款的談判過程,包括8筆已成立借款與2筆未成立借款。關于前8筆借款的具體談判過程,章伯鋒、裴長洪、高橋誠、谷壽子等中日學者以不同的敘事主線進行了具體研究:中國學者多以借款類型為中心,即金融借款、交通借款、資源借款與軍事借款,日本學者多以借款事件為中心,即交行停兌風潮、府院之爭、張勛復辟、中國參戰問題等,均從不同側面展示了西原借款的成立過程。關于2筆未成立借款,即8000萬日元的幣制改革借款與1億日元的國營制鐵廠借款。雖然最終未能成立,但這是西原借款的核心內容,所以學界多從這兩筆借款的主要構想或目的出發進行研究。大森德子以這2筆未成立借款為中心,論述了日本從大隈內閣到原敬內閣一以貫之的對華政策,即所謂“確保制鐵原料與金元流通擴張”[22]191-206的政策。馬陵合認為幣制借款與金券問題反映了一戰期間日本新擴張主義派別的主張,即“通過一些表面并不帶有明確政治色彩、且能帶動貨幣制度進步的貸款,使中國完全成為日本國家壟斷資本直接控制下的附屬國”[23]74。

三、西原借款的用途、性質與影響

關于西原借款的用途、性質與影響,中日學界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西原借款的用途反映了它的性質,進而對中日兩國產生了不同影響。

(一)西原借款的用途

岡部三郎在與國民政府交涉期間,利用中國財政部經管的5筆借款(除去兩次交通銀行借款與參戰借款,總計1億日元)收支明細,計算了這5筆西原借款的用途比例,成為此后中日學者研究西原借款用途的藍本。其中,行政費5.7%、外債本利16.4%、軍費18%、內債本利34%、購買軍火7.3%、議院經費0.5%、救恤與賠償0.6%、其他7.5%[2]490。因此,岡部認為西原借款主要用于“救濟中國的財政困難”與“平定內亂”,同時認為參戰借款用于“確立中央政權”、交通銀行借款用于“業務整理”。筆者認為,這種說法無非是想說明西原借款與其他歐美借款并無不同,并否定國民政府對西原借款加劇中國內亂的責難,促使國民政府承擔償還西原借款的延滯本利之責任。谷壽子認為交通銀行借款與參戰借款“事實上用在了段派的軍事費上”[12]137。鈴木武雄認為除了第1次交通銀行借款尚能名實相符外,其余的大都用于軍政各費[2]40。徐義生認為這1億日元中,“用于段政府軍政各費者計達2800余萬(銀)元,占46%;撥還中國、交通銀行墊款和京鈔兌換準備費約達2000萬(銀)元,占32.36%”[24]490。章伯鋒在統計時將“外債本利”與“其他”去掉,認為軍政開支占總支出的76.1%[20]162。

(二)西原借款的性質

日本學者主要著眼于外交和政策層面,一般不對西原借款的性質進行直接評議。鈴木武雄認為西原借款是存續時間極為短暫的“日元外交”[2]41,齋藤圣二認為西原借款屬于日本大陸政策的一種。中國學者則重點揭示了西原借款的經濟侵略性質與政治性質。劉秉麟認為西原借款的性質是與日本陸相田中義一的侵華政策根本一致,互相表里為用的[25]126。裴長洪認為不能只把西原借款看成是日本進行資本輸出的純粹經濟活動,還應該注意其強烈的政治目的[26]128。章伯鋒從西原借款用途統計的角度對其定性:“借款名目雖標為銀行、電信、鐵路等經濟性借款,實際上多作為當時北京政府的軍政開支,成為段祺瑞推行武力統一政策對南方發動戰爭的軍費,是名副其實的政治借款”[20]134。許毅、趙云旗從外債契約的角度,認為西原借款具有利息高、借期短、合同不平等、借款監控嚴格、擔保物品廣泛[6]184-186等特征,強調了其政治性質。總之,與西原借款所標榜的“經濟借款”不同,西原借款的主要性質是“政治借款”。

(三)西原借款的影響

田村幸策指出,西原借款成立后招致了三種非難:中國方面認為這些借款不僅使當時北京政府的要員中飽私囊,而且還作為軍費助長了中國的內亂,并將鐵路、電信、森林、礦山等國家利權讓與日本人,喪權辱國;日本國內認為其貸款方式異于常規,讓無名之輩西原龜三與中國政府直接交涉,置日本駐華公使于不顧,并無視承擔對華借款業務的官方機構橫濱正金銀行,結果將興業、朝鮮、臺灣三銀行強拉下水,擔保也不確實,本利延滯不能歸還;歐美各國認為日本在歐洲大國忙于歐戰、無暇東顧之際,政治上施行二十一條,財政上施行西原借款,企圖獨占中國[3]395-396。就連勝田龍夫也認為西原借款是無效的“泡沫借款”[27]98。裴長洪認為日本通過西原借款不但在中國攫取了許多重要經濟權利,而且促使中國軍閥加重了對人民的搜刮,阻礙了中國農業與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破壞了社會生產力[7]34-38。鄧芳宜論述了西原借款在參戰與復辟、中國內戰和巴黎和會等問題上對民初政局的三重影響[28]。許毅、趙云旗認為西原借款成立后,中國的經濟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不但軍隊和政局受制于日本帝國主義,還使北洋政府的封建專制統治得以延續,最終加深了中國人民的深重災難[6]188-196。總之,西原借款的影響十分惡劣。

四、西原借款的整理過程

關于西原借款的整理過程,中日學界雖然進行了一些前期研究,但成果較少,尚未形成系統研究。中日兩國政府圍繞西原借款的整理過程,分別集中在財政整理與外交整理兩個方面。

1. 西原借款的財政整理。由于多數學者是將西原借款作為中國外債的一部分,并不是以西原借款為中心,所以關于西原借款財政整理的研究還顯得比較零散。賈士毅對截止到1925年12月31日除兩次交通銀行借款之外的6筆借款的利息借款情況及其結欠數額進行了統計,其中包括滿蒙山東吉會鐵路借款的3次付息墊款、吉黑林礦電信借款的5次付息墊款、參戰借款的2次付息墊款[29]143-164。劉秉麟、徐義生的統計與賈士毅基本一致。隆武華根據《民國外債檔案史料》補充了第2次交通銀行借款的利息墊款情況[30]60。美國學者阿瑟·恩·楊格作為國民政府財政整理的參與者,簡單敘述了中日間圍繞西原借款的財政談判[31]133-137。小池圣一認為國民政府進行債務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引入外資”、“恢復信用”[32]22。由于西原借款的成立得到了大藏省預金部的支持,所以為了挽救三銀行與保全政府信譽,日本政府只能將本利無著的西原借款納入國家預算,由日本國庫進行債券替換。鈴木武雄與勝田龍夫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但論述還比較簡單。

2. 西原借款的外交整理。田村幸策從中日外交角度將西原借款的外交整理分為北京關稅會議、中日改訂稅率談判與九一八事變3個階段,并對此進行了簡單梳理[2]399-402。樋口弘按照這一方式對七七事變前的整理過程進行了簡單論述[9]161-168。平野健一郎考察了從西原借款到新四國銀行團成立期間中、日、美三國的內政與外交關系[33]283-320。王雁從國際銀行團與日美競爭的角度,認為日本通過西原借款在華獲得大量利權,美國便聯合英法兩國重新組織國際銀行團,將實業借款與鐵路借款也納入銀行團的范圍,迫使日本“讓出”部分利權[34]116。吳景平在敘述1928年宋子文與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矢田七太郎交涉中日關稅協定時,提到了償還參戰借款與西原借款一事[35]218。服部龍二著重梳理了宋子文與重光葵圍繞包括西原借款在內的中國對日債務的外交談判過程與派系紛爭[36]263-278。其他學者也偶有提及西原借款的外交整理,但都語焉不詳,尚未形成系統研究。

五、研究方法與研究走向

近90年來,學界關于西原借款的研究在方法上逐漸成熟與完善,在主題上也逐漸擴展與深入,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尚待繼續研究。

1. 研究方法。以往西原借款的研究方法主要有4類6種:(1)財政·外債論。從中日財政狀況和中國對日債務的成立與整理的角度,研究西原借款的財政影響與外債性質,以賈士毅、田村幸策、劉秉麟、鈴木武雄、許毅等為代表。(2)軍政·外交論。從中日政局變化、日皖關系、日本對華政策與日美關系等角度,研究西原借款的軍政影響與外交變化,以谷壽子、勝田龍夫、章伯鋒、林明德、裴長洪為代表。(3)西原構想論。從西原龜三的個人構想與寺內內閣的集體構想出發,研究西原借款中蘊含的對華構想,以波多野善大、齋藤圣二、森川正則、馬陵合為代表。(4)對華投資論。從日本對華投資的角度,研究西原借款的資本構成及其與歐美對華投資的比較,以雷麥、樋口弘、杜恂誠為代表。總體而言,上述研究方法呈現出以下變化:(1)外債論、外交論日益增多;西原構想論以日本學者的研究為主,中國學者的相關研究較少;對華投資論有斷裂的趨勢。(2)中國學者注重對西原借款性質的分析,日本學者注重對西原借款過程的考察。(3)當前中日學者對西原借款的研究出現分流,前者重視西原借款的外債特征,后者集中在東亞外交領域。筆者以為,如果將外債史與外交史的研究方法融合在一起,應能更加立體地展現西原借款的全貌。

2. 研究走向。目前學界在西原借款的范圍、構想、性質、對華政策與成立過程等主題上已經取得顯著成果,但在用途、整理過程、影響等主題上尚顯不足,西原借款的研究走向可能會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西原借款的用途。目前的研究大多是根據岡部三郎的間接統計,其內容并不詳盡,今后可根據《西原借款使途一覽表》、《西原借款關系雜件》等一手資料進行直接研究。(2)西原借款的資金流動、債券發行、本金與利息償還的準確數額與具體內容。尤其是對歷次付息墊款的研究還停留在模糊統計的階段,其相互關系尚不明了。(3)西原借款的財政整理與外交談判過程,應研究西原借款對中日兩國財政造成的連帶影響與整理過程中所反映的中日關系等,這是目前西原借款研究中最為薄弱卻至為關鍵的主題。(4)西原借款與中日派系政治的關系。中國方面是皖系與北洋其他派系以及南方政黨、蔣介石派與胡漢民派,日本方面是藩閥與民黨、陸軍與外務省、外務省內部,這些派系之間的政治分合都在不同時期影響著西原借款的命運。(5)西原借款與中國民族主義的關系以及東亞國際關系的變動。主要是中國民眾對西原借款的集體認知、日英美等國圍繞西原借款的外交博弈等。

[ 參 考 文 獻 ]

[1]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七卷[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2][日]鈴木武雄.西原借款資料研究[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2.

[3][日]田村幸策.支那外債史論[M].東京:外交時報社,1936.

[4][日]北村敬直.夢の七十余年:西原亀三自伝[M].東京:平凡社,1965.

[5]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下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6]許毅.北洋政府外債與封建復辟[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7]裴長洪.西原借款與寺內內閣對華策略[J].歷史研究,1982(5).

[8]勝田主計.菊の根分け[M].東京:同労舎,1918.

[9]樋口弘.日本對華投資[M].北京編譯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10]Frank C. Langdon, Japan’s Failure to Establish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China in 1917-1918[J].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1957(3).

[11] 波多野善大.西原借款的基本設想[J].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1980(1).

[12]谷壽子.寺內內閣と西原借款[J].東京都立大學法學會雑誌,1969(1).

[13]鐘鳴晨.北洋政府的財政困境與對日關系——以西原借款為例[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4]陳宇、黃佳夢.西原借款問題新探[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15]Schiltz Michael.‘Separating the Roots of the Chrysanthemum’: Nishihara Kamezo and the Abortive China Loans, 1917-18[M].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thesis), 2007.

[16]林明德.近代中日關系史[M].臺北:三民書局,1984.

[17]斎藤聖二.西原亀三の対中國構想——寺內內閣期対中國政策の前提[J].國際政治,1982(71).

[18]森川正則.寺內內閣期における西原亀三の対中國「援助」政策構想[J].大阪法學,2001(5).

[19]米慶余.「西原借款」について[J].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紀要,1989(89).

[20]章伯鋒.皖系軍閥與日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1]孫志鵬.“王道主義”與實業擴張:西原龜三的思想與行動[J].歷史教學,2013(10).

[22]大森とく子.西原借款について——鉄と金円を中心に[J].歴史學研究,1975(419).

[23]馬陵合.誘惑與現實的沖突:西原借款中的金券問題[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7(3).

[24]徐義生.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1853—1927)[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5]劉秉麟.近代中國外債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6]裴長洪.西原借款與中國軍閥的派系斗爭[J].河北學刊,1983(4).

[27]勝田龍夫.中國借款と勝田主計[M].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72.

[28]鄧芳宜.西原借款與民初政局[D].臺北:臺灣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9.

[29]賈士毅.國債與金融:第三編[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30]隆武華.北洋政府外債的借新還舊及其經驗教訓[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3).

[31]阿瑟·恩·楊格.1927—1937年中國財政經濟情況[M].陳澤憲,陳霞飛,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32]小池聖一.経済提攜の蹉跌:満州事変前の債務整理問題をめぐって[J].史學研究,1997(216).

[33]細谷千博、斎藤真.ワシントン體制と日米関係[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8.

[34]王雁.論“一戰”前后日本與美國在中國的經濟競爭——以日本實施西原借款與美國重組國際銀行團為中心[J].理論學刊,2010(8).

[35]吳景平.評南京國民政府的整理外債政策[J].近代史研究,1993(6).

[36]服部龍二.東アジア國際環境の変動と日本外交:1918—1931[M].東京:有斐閣,2001.

Review on the Nishihara Loans

SUN Zhi-pe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 The Nishihara Loans was the largest amount of debt which was also the most controversial on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the 1920’s to now, the study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and has gained fruitful results. It is of certain academic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its limits, conception, negotiation process, uses, properties, effects as well as finishing process, and to make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mes.

Key words: Nishihara Loans; Nishihara Kamezo; External debts history; Diplomatic history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综合片| 国产在线欧美|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亚洲天天更新|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 第一页亚洲|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主播|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系列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97久久免费视频| 青青操国产视频|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资源在线|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色噜噜综合网| 98超碰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www|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久久青草视频| jizz在线免费播放| 成年A级毛片| 伊人福利视频|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99|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福利大秀91|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成人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semm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免费| 麻豆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精品|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99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色播五月婷婷| 日本精品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欧美在线国产|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