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流拍,大笑變成苦笑
近年來,岳敏君仿佛正在遭遇藝術生涯的一個新的挑戰。他本人似乎提前感受到了作品價格下跌、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壓力,四處辦展,仿佛想要贏得更多人的關注,然而他作品近年來的拍賣成績表明,困局的到來很難扭轉。
縱觀岳敏君近些年其作品在拍賣市場的表現,其作品頻繁出現在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知名拍賣行的拍場中,但從拍賣結果來看,鋒利的流拍數字,狠狠地將藝術家置于某種無奈的境地。
2011年5月底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間專場上,岳敏君的兩幅作品雙雙流拍,日場上的5幅作品也流拍了2幅。
同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中國油畫》專場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開拍。岳敏君《草原贊歌》520萬起拍,但最終流拍,而此前該幅作品的估價為600—800萬。
次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估價800-1200萬港元的作品《后花園》也不幸遭遇了流拍命運。
無獨有偶,在2012年秋拍拉開帷幕之前,成都當代美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困”的岳敏君作品展,該展表示,“回顧岳敏君的藝術生涯,我們總能發現中國藝術家陷于兩難的困境。”其實,“困”也許最能概括當代藝術目前的生存現狀,藝術家陷入創作迷茫的困境;經歷價格大躍進的明星藝術家作品陷入兩難局面;當代藝術市場持續走低,陷入困頓,不知如何向前……
此間種種,曾經叱咤風云的“大笑人”仿佛有了一些笑不出來的意味。
兩年前,業內看漲看跌已兩極分化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關于岳敏君的作品未來是看跌還是看漲,就已經成為兩家專業藝術機構熱議的話題。
時間倒回到2011。那一年,摩梅指數研究中心曾發表了《岳敏君藝術評估報告》看漲岳敏君的系列文章。在2011年10月22日出版的《上海證券報》刊發,開篇即亮出結論,認為岳敏君“近一年的市場狀況已經顯示出了上升的態勢及空間”。該文章從各個方面來論證他們的結論即“看漲岳敏君”。
然而,面對這篇由國內專業數據機構發表的文章,《頂層》雜志馬上指出了《評估報告》的諸多不慎嚴謹和不慎專業之處,其后發表了《看跌岳敏君》的專題報道,這篇報道一經發出,就在中國當代藝術圈內引起了不小的關注,眾多的目光被這位在08年風風火火的當代藝術家——岳敏君所吸引。
界內從岳敏君這一點展開了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至未來開始有條理的分析,其后諸多學者,評論家也開始預測這位在08年登上中國當代藝術之高峰的藝術家以后會怎樣,甚至有些人開始分析岳敏君之前為何會拍出如此高價,是西方審美的東方大眾化,還是幕后莊家操盤控價。許多說法接踵而至。
國內兩家專業藝術機構曾針對岳敏君提出了“看漲”、“看跌”這兩種極端的觀點。拋開此番事件背后的策劃抑或炒作之嫌疑,我們回到事件本身,這次事件使岳敏君繼2008年大步跨進“千萬俱樂部”后再一次被推到公眾視野的風口浪尖。時至今日,我們回看之前他們的種種論據、說辭,岳敏君作品頻繁流拍之事實,已經給這些留在白紙黑字間的文字有力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