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進賬55億美元,亞洲首富李嘉誠的財富神話繼續上演,在最新公布的2013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李嘉誠也晉升至第八名。福布斯方面稱,李嘉誠新增財富主要來自其持股的長實、和黃和赫斯基能源的股價均增長20%左右,同時還從這些公司獲得8.6億美元的分紅。股價上升帶來的紙面財富背后,則是李嘉誠近年來套現香港和抄底歐洲策略的成功實施。
面對香港房地產價格的飆升,近年來特區政府為控制樓價連番出招。2月22日,特區政府推出全面將物業印花稅加倍的新政策,且住宅和商業地產均適用。但早在2月18日,李嘉誠就讓長實拆售旗下四大住宅式酒店之一的雍橙軒酒店,以酒店為商業地產無須交納上述買家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為招徠,短短兩日360套房全部售罄,估計套現14億港元。
實際上,拆售酒店也只是長實無法從資本市場直接套現的變招。長實去年曾計劃將四大住宅式酒店以商業信托形式在港交所申請上市,涉及總出租面積約332萬平方英尺,共4833間套房,預計可集資8億美元。但由于市況不佳,上市計劃去年底擱置。為了快速回籠資金,3月7日,長實旗下位于九龍荔枝角發展項目“一號·西九龍”的20個單位推出折扣優惠,平均減價幅度逾10%,優惠包括雙倍印花稅回贈以及10%樓價折扣,個別單位最高減17.4%。
其實,以略低于市價快速出貨回籠現金,是長江集團多年來的地產銷售策略。正如李澤鉅所說,“繼續投地、繼續賣樓、貨如輪轉”。
在套現香港的同時,李嘉誠近年來也在頻繁抄底歐洲,去年長江集團以77.53億港元收購了天然氣供應商Wales West Utilities。目前,李家父子幾乎已經“買下了英國”——控制著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英國四分之一人口的天然氣供應由他們提供,并且英國大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都是李家的資產。同時,李家方面還主動透露將考慮購買曼徹斯特機場。
除大舉買入英國基礎建設項目外,高賣低買,成了“超人”抄底歐洲的另一絕招。經典之作是,2000年,李嘉誠“大管家”霍建寧將和黃創立并持有44%股權的Orange權益售予德國電訊巨人曼內斯曼,一舉獲利千億港元,成就“千億買橙”傳奇。Orange是由和黃1994年在英國創立,隨后將品牌引入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印度、以色列及泰國等市場。
但在歐洲受歐債危機困擾下,和黃在2012年大肆逆市收購原出售的橙資產,包括去年2月以9億歐元作價收購奧地利的Orange,去年6月再以1.25億美元收購三年前以13.81億美元出售的以色列Partner股權。Partner主要透過Orange品牌在以色列經營電訊業務,屬于“橙”家族一員。僅以以色列的一賣一買為例,和黃便凈賺97.9億港元。
“明知現在歐洲這樣(還這么做),(是因為)我相信五年后這些業務都有好增長。”去年8月李嘉誠在業績記者會上曾直言看好歐洲機會,這些國家的政治環境穩定、法律有保障、資產質量高,收購令上市公司的股價、盈利和派息都能很快增長。
去年3月,李嘉誠在年度業績記者會上曾表示,集團海外市場業務已經占到所有業務的八成,香港只占集團業務的16%。但對于香港和內地未來占比的計劃,在去年8月記者會上他并未直接回應本報記者提問。
同時,李嘉誠注重在傳統行業基礎上投資新興產業也讓其財富增值手段與時俱進。他曾在去年3月稱已投資Facebook 4.5億美元,并表示Facebook上市后最多拿回本金,其余將作為長期投資。
資料顯示,李嘉誠已先后以個人及基金會名義投資多家尚未成名的科技公司,設計技術、網站和手機應用等,包括Facebook、Siri、Spotify等。李嘉誠表示,他投資很多科技股,投資決策主要基于公司前途、公司資產大于股票價值以及管理人是否優秀負責。
(根據公司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