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客》自創刊以來,得到廣大讀者的支持和厚愛,來信、來電咨詢投資理財問題的讀者漸多。為更好反饋廣大讀者,《投資客》根據2012年讀者來信、來電咨詢內容,征求了100名投資理財資深人士的寶貴意見,精心挑選了五個2013年投資者最關心的熱點問題。在進行廣泛調查和信息收集后,本期針對這五個焦點投資理財問題,為讀者進行深入解讀。
你的財富能跑贏高通脹嗎?
如何在高通脹中找準投資方向?
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部分經濟學家表示通貨膨脹是2013年中國經濟令人擔憂的一個主要問題。2013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力爭控制在3.5%左右,高于2012年2.6%的同比漲幅。3月14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強調,當前央行依然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相對前兩年而言政策力度中性偏緊,而且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以高度警惕未來階段的通脹風險。這無疑進一步佐證了2013年宏觀調控核心目標的轉變:由穩增長逐漸轉向控通脹。
2013年推動物價上行的主要因素
一、投資膨脹預期。從經濟結構看,投資擔綱2013年經濟增長的主力,無可厚非。但“新城鎮化”成為地方政府再度開足投資馬力的最佳借口。地方大干快上的沖動又在蠢蠢欲動。貴州、湖北、湖南、河南、新疆、甘肅等省公布的2013年投資增速目標都在30%以上,河南甚至超過40%。中國經濟重走投資拉動的老路引發廣泛擔憂。
二、房價續漲預期。通脹預期總是會通過某種商品價格上漲而發泄出來的。由于房地產具有投資和消費等多重屬性,關乎每個人的福祉,國家統計局3月19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6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有66個,無疑撕裂了預期的最后防線。未來還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原本只是在一二線城市比較嚴重的房價泡沫化問題,是否進一步蔓延到三四線中小城鎮。
三、政策放松預期。國際上,日本政府將全球競爭性貶值貨幣戰爭推向全新“高度”的流動性泛濫大環境。國內看,市場普遍預計將釋放新一輪刺激政策。得益于新投資計劃和消費穩步增長等因素,2013年的社會融資規模和銀行新增貸款均將繼續保持一定幅度增長。2013年抗通脹有哪些投資渠道
債券型基金市場依然可期。今年以來,流動性寬松推動債市、股市“股債雙牛”,未來債券市場表現是否依然可期?東吳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丁蕙認為,目前經濟復蘇雖仍有隱憂,但資金仍具推動力,因此債市還有上漲空間。資金面寬松因素支持今年債券市場進一步上漲。只有當實際看到通脹數據向上時,才可能出現調控拐點,可能會在下半年。
信托市場高回報也有高風險。信托公司是境內唯一可以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領域進行投資的金融機構。信托可以通過貸款、股權、權益、購買債券等進行投資運作,其中一些投資市場是普通投資者不能進入的。跨市場套利機會的存在也是信托重要的高收益來源。2012年,集合信托市場增長明顯放緩,全年共有66家信托公司參與了集合信托的發行,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4799款,環比增長15.03%,增速環比回落113.32個百分點,合計募集資金9734.95億元,環比增長35.80%,增速環比回落71.31個百分點。信托市場收益狀況依然可觀,根據平安信托《2012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在一片慘淡的投資市場中,約3/4的信托產品投資者實現了9%以上的平均年化收益。信托投資領域中房地產減少,基礎設施大增。
2012年,信托風險暴露較多,這種情況可能延續到2013年,保兌付仍然是各信托公司短期內主要任務。
銀行理財收益率恐將繼續下滑。2012年的銀行理財市場,雖說整體收益率不斷下降,亦屢屢出現丑聞事件,但依然難掩其耀眼的光芒。以全年發售產品的金額計算,銀行理財無愧于財富管理的“老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4.1%。按銀行類型劃分,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介于4%-4.5%區間。股份制銀行方面,光大銀行以5.46%的平均收益率排名第一,其次為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地方商業銀行中平均收益率水平前三名分別為重慶三峽銀行、重慶銀行和湖北銀行,收益率分別達5.58%、5.38%和5.34%。
2013年,“老大”是否會繼續稱霸?趨勢又將如何?民生銀行理財師程玉蘭認為“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有望繼續保持較大的發行規模,但收益率上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能保持在4%-6%就已經很不錯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在商業銀行僅發行的53款理財產品中,預期收益率最高也不過5%。
四、另類投資市場“泡多水深”。雖然藝術品投資在前兩年被炒得“沸沸揚揚”,投資界一派火爆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長,這樣的景象從2012年就開始回落,從成交額度來說,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春季藝術品市場全面回調,2012年上半年藝術品市場的成交額為281.60億元,與2011年同期數據相比下降了34.27%。到了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只有68.99億元,同比下降41%,藝術品投資已是風采難再。在這次的問卷調查中,有三分之二的機構把藝術品投資打入了“冷宮”。
“由于價值過度放大,藝術品的投資已經開始出現疲軟狀態。”中倫基金道出了藝術品投資的弊病。一位信托公司人士透露,藝術品的估值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最適合圈錢。根據《拍賣法》規定,拍賣公司擁有“不保真”免責條款的權利,因此對藝術品的鑒定頗多貓膩。“因為藝術品估值的隨意性,使得現在藝術品存在鑒定難、估值難、存管難、市場流轉難的問題,并不適合作為金融類的標的資產。”這就意味著,藝術品的價格有被炒高的嫌疑。宏信證券的黃偉認為,“藝術品估值已經處于較高的位置,現在是一個去泡沫化的過程,因此不適合在2013年進行投資。”般若理財服務中心的吳聞君也表示,“當代藝術品的升值其實只是一部分人炒高價格所致,實際上并沒什么太大的價值。”
本刊總結
通貨膨脹指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上漲的現象。在通脹背景下,你的財富在你工作、吃飯、睡覺的時候悄然蒸發,通脹就像一支隱形的手,無時無刻不再竊取你兜里的財富。
一個聰明的理財者不會在通脹中將財富存在銀行,而是會尋覓更好的投資渠道,找到適合自己的風險收益最優平衡點,讓自己的財富跑贏通貨膨脹。本刊特約專欄作家李群峰博士做過一個有趣的統計,他從許多資料上查詢了1978年的單品價格,包括食品、醫療、衣服、交通、煙酒和居住等6大類,然后和現在的價格相比,估算出31年間,貨幣貶值了50倍,換算成通貨膨脹率的話為每年14%。這意味著找不到每年10%以上的投資品種,就敗給通貨膨脹了。
IPO重啟對股市是福是禍?
為何股市對IPO重啟如此敏感
3月7日中午收盤后,一則消息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消息稱,證監會副主席姚剛稱3月31日之后,原則上IPO就可以發行了。午后復盤,市場急速跳水。證監會緊急辟謠稱,IPO須在財務自查階段和抽查階段完成后才重啟,市場隨后有所企穩。業內人士昨天對記者指出,從市場表現看顯示投資者對IPO重啟仍然心懷恐懼,管理層對影響股市的重大事項需要給出明確預期,這樣對股市的穩定才有幫助。
股市對IPO重啟敏感的原因
一是IPO重啟時,是否能確保發行價不虛高,市場對此仍有疑問。截至2月底IPO再審企業仍近870家,IPO堰塞湖水位不降反漲,當初人們預想IPO財務核查將嚇退一大批發行人的結果似乎并沒有出現。二是目前影響股市估值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供求關系。IPO必然導致市場股票供應增加,即使發行量不大,但對投資者心理和預期影響卻巨大。三是股市多空雙方借題發揮。股指期貨已經推出,而隨著各類機構進入期指市場的規則出臺,不少主力資金開始進入期貨市場,這將導致多空雙方利用市場信息,放大起助漲助跌效應,由此股市在不確定性消息影響下暴漲暴跌
上海一家私募投資總監趙先生坦言“從IPO重啟時間的澄清前后市場表現來看,中國股市依然是政策市,管理層的一言一行給市場帶來巨大的波動。近年來有關轉融券、國際板等消息不斷,尤其是國際板將推出的消息每出一次市場大跌一次,給投資者帶來了很深的傷害;股市的運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場對未來的預期,而我們的管理層總是遮遮掩掩,只是動不動什么都表示沒有時間表,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希望未來管理層對涉及股市的重大事項如IPO、國際板等能夠給出明確的預期和時間表,這樣才有利于穩定市場的預期,不管漲跌投資者也可以有明確的操作策略來對應。”
IPO重啟后的股市展望
正方:ipo會使市場短期壓力大增。民生證券黃常忠認為,IPO 重啟改變原本趨于平衡穩定的供求關系,資金的分流效益影響到資金的轉移。其次,貨幣政策的微調本身會導致流動性的局部變化,現在IPO 可能會加大資金供求變化。因此,黃常忠認為,短期來看,IPO重啟是對本輪反彈的最嚴峻考驗。黃常忠指出,雖然歷史也有統計,IPO 重啟不會改變中長期趨勢,但目前看來,宏觀經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上市公司盈利狀況改善緩慢、銀行信貸增速趨于穩定,在此背景下,市場供給預期增加,市場中長期向上的趨勢并沒有確立,短期壓力陡升。
反方:IPO不會對股市產生實質影響。中信證券經理高占軍對IPO重啟會影響市場的運行趨勢這一說法不甚認同。高占軍指出,市場走勢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IPO只是因素之一。這一因素在短期內會讓市場產生股票供給增加的預期,但實際上資金狀況、經濟走勢、企業盈利、國際影響及后勢政策變化等因素,都會對股市產生影響。因此“市場的變化還要全面地看,不能僅僅局限于IPO”。
華西證券經理張蘭女士也認為,僅憑IPO本身是不能改變市場趨勢的。在2006年至2007年市場處于旺勢的時候,IPO熱沒有改變牛市上漲的趨勢;而當2008年熊市叫停IPO的時候,政府這一斷腕之舉也沒能阻止股市下跌。張蘭稱:“認定IPO會左右市場表現,是一個很荒謬的論斷。”張蘭女士指出,只有市場表現會影響IPO操作空間,而并非由IPO影響市場的走向。正如之前的歷史經驗,IPO“不能把牛市打下來,也不能把熊市推上去”。
本刊總結
據情況收集,排隊等待IPO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消費行業,IPO重啟對以上行業影響可能相對較大。目前階段,如果由市場自我決定IPO開關,那么新股可以永無休止發行下去,而市場可能會由此越走越低。因此,由行政管理部門來代為管控IPO開關,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只是,行政部門在行政管控IPO開關時,應盡量減輕其可能給市場帶來的影響。為此,首先要對IPO出臺更為嚴格、切實可行的財務核查打假制度,并逐步形成長效機制,以真正提高制度的震懾力和有效性,防止發行人包裝上市圈錢,減少IPO包裝對市場的威脅;在全面治理推動市場健康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時候應將IPO重啟開關權交還給市場,實現IPO行政管控的最終退出。其次,在目前市場過渡期,也應減輕IPO開關行政干預的人為隨意性,什么時候IPO暫停或重啟,要參照市場指標來行政調控,有了這樣的機制,投資者也就會有個穩定預期,由此可以減少市場暴漲暴跌。
環保概念股面臨哪些風險?
學會理性跟風
今年兩會上,“美麗中國”、“環境保護”成為焦點中的焦點。不僅備受環保行業專業人士關注,就連體育明星全國政協委員姚明也感慨到:“我現在不僅不敢看天,連地都不敢看。”年初以來持續的霧霾天氣和地下水受工業排水污染事件曝光等環保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頻繁的環境污染事件倒逼政府加大對環保問題的重視,2月份以來多個環保政策相繼出臺,兩會公布的中央預算顯示,2013 年節能環保支出2101.27 億元,比上年預算增長18.8%,環保行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環保行業迎來空前利好。
環保概念股面臨的機遇
“環保”概念股是指主板市場中涉足環境保護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污水處理 垃圾回收 環保產品生產等。今年2月,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環保部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包括對火電、鋼鐵等六大重污染行業以及燃煤工業鍋爐實施特別排放限值;要求2013年113個環保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包括PM2.5在內的六項指標監測;出臺《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提出防治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的建議措施。
本刊認為,四大熱點議題應引起投資者注意:1.提高脫硝補貼水平;2.完善水價調整機制;3.落實垃圾發電上網電價;4.推進環保企業稅收。本刊推薦關注煙氣脫硝、工業污水處理、垃圾發電等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
此外,政府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力度有望加大,相關大氣污染防治企業有望從中受益。先河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是大氣監測設備商;龍凈環保專業除塵和脫硫脫硝;國電清新主營燃煤電廠煙氣脫硫脫硝;三維絲生產袋式除塵器的核心部件高性能高溫濾料;科林環保生產除塵設備。
至于危險廢物處理的投資機會,本刊認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作為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的發布,為促進危險廢物處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我國危廢處理能力與危廢產量存在較大缺口,“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大對危險廢物處理的投資力度。到2015年,危廢年利用處置量比2010年增加75%以上,達4069萬噸。涉足危廢處理領域的企業有東江環保和桑德環境。
環保概念股面臨的風險
一是存在估值過高風險。環保板塊一直是兩市估值較高的板塊之一,大幅上漲后估值更高,市盈率普遍達到40倍,如三維絲、易世達等企業市盈率更是高達七八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上證指數平均市盈僅為12.84倍。近期幾家大型環保企業的業績快報并不出彩,估值上面臨較大的壓力,企業的成長性或被超估。
二是財政吃緊或將抑制投入。環保的最大投入是政府,賺政府的錢比較容易,但目前的情況是,四萬億投資讓地方政府背負了較重債務,地方政府財政普遍緊張。在警示環保股的風險時,本刊認為,土地財政吃緊和地方政府意愿或支付能力下降,環保項目進展慢于預期將是主要風險。
三是面臨階段性調整風險。本刊認為環保行業公司普遍存在應收賬款較高的問題,加上板塊估值水平較高,可能迎來階段性調整。此外,環保股暴炒的是“兩會”預期,難以排除“見光死”風險。
本刊總結
目前來看,環保股仍是一個高成長和極具潛力的行業板塊,本刊認為就環保行業的成長性來看,目前的估值并不夸張,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按照發達國家經驗,環保投入占GDP 的比例不低于3%才能顯著改善環境,而國內到2015 年這一比例預計只能達到1.5%,提升空間很大。隨著污染事故的不斷爆出,環境問題的公眾關注度不斷提升,倒逼環境治理投入持續增加,環保行業將長期處于高增速通道。但與此同時,要警惕政府財力不足和行業分化風險,階段性調整和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白酒行業還有投資價值嗎?
你能否抄到白酒股的底
2012年下半年以來,整個白酒行業遭遇滑鐵盧,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0%。春節、國慶旺季,一二線白酒品牌集體表現不佳,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量價齊跌,53度飛天茅臺由最高的2300元降至1500元,降幅達35%,茅臺股價也由最高時的每股262.7元跌破170元,跌幅超過35%。2013年,白酒行業利空因素能否完全消化,白酒股是否能觸底反彈成為投資者迫切希望探究的問題。
白酒行業利空因素展望
一、嚴控“三公”消費影響還將持續。嚴控“三公”消費、軍委“禁酒令”、各級政府嚴禁“奢華”消費等政策的陸續公布,對于高端白酒來說可謂噩夢連連,禁酒政策能否持續嚴格執行成為白酒企業能否企穩的關鍵。本刊認為,新屆政府要樹立和維護廉政形象,嚴禁公款高端白酒消費恐將成為長期政令。另據觀察,海南省近日推出了首個地方版“禁酒令”,禁酒規定更多更細,其它地區或將陸續仿效,對白酒行業而言,無疑會雪上加霜。
二、“黑天鵝”事件將逐漸淡化。2012年,“購買散酒門”、“酒精勾兌門”、“塑化劑風波”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出現對白酒行業造成打擊,本刊認為此類利空事件在2013年將逐步消化,對于高端白酒行業的影響將更小。但誰也不敢保證2013年會不會再飛出幾只“黑天鵝”。
三、經銷商大量存貨有待消化。任何一個行業都畏懼庫存,只有白酒不怕——在過去的“黃金十年”,白酒行業在計劃配額渠道模式下高速狂飆,那個時候,囤貨是經銷商們最時髦的詞。如今,往日“坐地漲價”的庫存成為了經銷商的煩惱。據本刊記者調查,成華區一家五糧液的經銷商王先生正面臨存貨積壓問題,王先生的倉庫里,還擺放著約100件五糧液1618,正是2012年的計劃配額,春節后的一個多月,他僅僅賣出去5件酒,只有以往正常銷量的兩成。
白酒行業依然有亮點
一、白酒行業具有較高的毛利率。據2012年財報統計,A股14家白酒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為66.62%,其中貴州茅臺最高,達92.01%,余下依次為酒鬼酒77.71%、山西汾酒76.13%、古井貢74.27%、青青稞酒67.47%、瀘州老窖66.65%。高毛利率成為白酒行業優秀業績的重要保證。2012年,貴州茅臺和五糧液業績依然呈現出穩步增長的勢頭,兩家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31.44億元和97.98億元,凈利潤增長率均超過50%。
二、白酒企業具有較強的資金流動性。白酒行業普遍擁有大量現金和預收貨款,現金流十分充裕。此外,白酒行業中長期負債較少,財務成本長期為負數。優秀的流動性使得白酒行業具有較強抗風險能力,平安渡過市場低迷期不成問題。
三、中端品牌或受市場親睞。本刊認為高端白酒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受政府高端消費限制政策的影響,白酒需求或將快速轉移至中高端產品,2013年酒企分化趨勢將更加明顯。終端零售價在100—400元的中高端白酒有望獲得相對更快的增長。貴州白酒交易所發行經理陳濤認為,茅臺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穩量,然后再想辦法把中低端產品的份額搞上來。雖然茅臺現在往中端發力有點難度,但是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高端品牌由于此前的產品結構相對比較合理,發力中端有一定優勢,由于高端白酒不好賣,大家現在都往白酒的腰部價格沖刺,未來中端白酒競爭會更加激烈。
本刊總結
白酒行業已難以重拾“黃金十年”的輝煌,高端品牌將迎來價值回歸,中端品牌將迎來發展機遇。目前,上市白酒企業股價已基本消化了諸多利空因素,未來投資價值依賴業績狀況,價值增長將趨于平穩。需要補充的是,白酒行業利空因素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可能在2013年才能充分體現。
大小非減持是股價上漲的攔路嗎?
咱們散戶斗不贏但躲得起
3月上半月,共有116只個股被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總減持額為52.48億元;與此同時,有36只個股被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增持額為6.26億元;總體來看,3月以來5%以上的重要股東凈減持額46.22億元,日均凈減持額5.14億元。從個股來看,減持金額最大的三只個股為上海新梅、青青稞酒和ST泰復,分別被減持5.87億元、5.14億元和3.45億元。從行業來看,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行業減持最多。“大小非”的減持行為對數以千萬計散戶投資信心是重大打擊,市場在波動敏感期談“非”色變。
本刊總結
“大小非”減持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對付“大小非”減持沒有好的辦法。近幾年監管層推行并放任“造富”運動,股市的“大小非”多如牛毛,單是2009年年底至今,創業板就上市了355家公司,獲利幾倍十幾倍的“大小非”不計其數,億萬富翁成批制造并陸續“釋放”。因為是賺爆,減持動力十分強勁。
幾年熊市,小散戶們虧損累累,但“大小非”富翁成批出籠。僅僅今年,萬豐興業有限公司分5筆交易減持7800萬股朗源股份,套現3.5億元,為創業板減持股份數最多的公司;其余套現金額超過1億元的有陽光電源、樂普醫療、東方財富、香雪制藥等17家公司。套現千萬級別的多到難以計算。小散們怎么辦?有分析師建議,一是回避有大筆減持“劣跡”的股票,二是投資前一定要了解對象企業“大小非”狀況,采取理性回避戰術。除此以外,小散戶們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