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在201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房地產應該說是國家重要領域,很多人都說把房地產作為支柱性行業,我查了一下文件,沒有這句話,我們提出來是把建筑業作為支柱性產業。”
“政府從未有文件把房地產當支柱性行業”?官方的這一說法在網上一下子炸開了窩。網友驚呼,這感覺有點“睜著眼睛說瞎話”呀,難道國務院的通知不能算作文件?200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國發〔2003〕18號)中在第一條“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盡管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一直受到極大的質疑,但在過去十年間,房地產事實上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可謂是朝野上下的“共識”。
那么,發改委此次緣何如此官腔為房地產“正名”呢?我們不妨猜測一下。
猜想一:官員個人查找資料的“失誤”,沒有注意看到《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國發〔2003〕18號)這個文件,但作為發改委的副部級的官員,這種影響力的國務院文件按理說應該不至于忽略的,否則就變成了新“皇帝的新裝”。何況經濟學界討論了那么多年,爭議的焦點是“不要把房地產業當作支柱產業,而應把建筑業作為支柱性產業”,現在發改委官員一句“我們提出來是把建筑業作為支柱性產業”,相當于把整個經濟學界爭論多年的問題一下解決了。如果官方的說法沒有什么問題,那就只能感慨中國經濟學界的糊涂了。
猜想二:官方借所謂澄清的卸責之舉。發改委作為中國宏觀經濟的最重要的調控部門之一,房地產也是其重要的調控領域。過去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畸形發展,發改委自然是難逃其責的,特別是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高房價不斷肆虐的情勢下,在普通老百姓感慨“望樓興嘆”的境況下,樓市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已演變為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既然發改委認為官方文件沒有將“房地產作為支柱性行業”,言外之意無非就是說現在的房地產問題實際上是社會各界自己太過于重視房地產了,官方并沒有將房地產視為支柱產業的,上面是沒什么責任的,發改委當然也是如此。地方政府搞土地的“第二財政”,房地房經濟占到地方GDP的半壁江山以上也是地方政府的主意,跟上面無關,看來都是地方政府“惹的禍”。
猜想三:房地產業要退出支柱產業了。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不論是在政府改革,還是在經濟改革上,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魄力。3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201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政府要堅決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重在向市場、向社會、向企業放權,在更大的程度、更廣的范圍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的作用。……這需要我們很好的把握和研究,該管的政府一定要把它管住、管實、管好;不該管的不要去管,不要去干預,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而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強調“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一方面政府要放權讓利,另一方面經濟要轉型,房地產市場自然也要轉型,調控手段也可能發生變化,短期的政策可能變為長效機制,房地產退出支柱產業行列也是自然的事情,實際上這兩年的政策文件都有意無意在淡化房地產支柱產業的色彩,現在官員否定房地產業是支柱產業,實際上相當于間接釋放了房地產業將退出支柱產業的信號。